
💛身為一個 Pokemon Go 五十級玩家,
我自認非常有資格來推薦這套寶可夢繪本。

誰說寶可夢只會戰鬥?
在今天要聊的三本繪本裡,
皮卡丘最大的任務不是放電,
而是帶著點心去交朋友,然後在夢境裡長大。

💛《皮卡丘的好朋友》
從封面就定下故事的基調,
黃色的底色溫暖得像太陽,
皮卡丘背著小藍背包,一臉微笑,
像被媽媽交代要「有禮貌、要帶點心」的小孩。
每個場景都像是專為孩子設計的社交遊戲卡,
遇到咚咚鼠的提醒與指引,
接著來到伊布的家裡喝果汁、
在圖圖犬的工作室一起畫畫。

這樣的故事把「交朋友」
化成一步步可模仿的圖像,
帶著小禮物、打招呼、
接受款待、分享創作。
友誼變得具體可行,
讓孩子真的能安心去嘗試。

💛到了《皮卡丘的夜晚大冒險》,
氛圍依舊溫暖,但更強調「一起」。
這裡的皮卡丘已經不只是被接納的小訪客,
而是能跟朋友共患難的夥伴。

小小的寶可夢們講到鬼,
在被窩裡發抖,
忽然見到可怕的謎擬Q,
一群孩子嚇得大叫。
謎擬Q只是一個想被接納、
卻躲在布偶外衣裡的小傢伙。
他的出現道出了一種普遍的心情,
每個人都怕不被喜歡。

但皮卡丘和朋友們選擇陪謎擬Q去「漆黑山」,
一起穿越黑暗,經歷驚叫與笑聲。
這本書的重點在於大家的恐懼並沒有被消除,
但是因為有人陪伴,就變得可以承受。
朋友不只是喝果汁的同伴,
更是能在夜裡並肩走過黑暗的夥伴。

💛當我們翻到第三本《寶可夢之島》,
氣氛忽然截然不同。
封面不再是圓潤可愛的舒適圈,
畫面裡滿是顏色濃烈、
線條粗獷的寶可夢與奇異生物。

故事一開始,
一艘紅色小船在海面上冒煙,
孩子孤零零的坐在裡頭。
看起來像是玩具般的一艘童年小船,
帶你駛向奇幻的島嶼。
島上等待的是妙蛙種子、小火龍和傑尼龜,
他們像熱情的老朋友,在岸邊揮手。
那一刻,孩子從現實踏進夢境,
從孤單走向迎接。
💛進入森林後,畫面立刻擁擠起來。
各種蟲系寶可夢,綠毛蟲和巴大蝶全都出線,
像開派對一樣迎接來客。
這裡的色彩密集,幾乎能聽見森林的喧鬧。
吵鬧、擁擠,每個人都搶著和你說話,
但是對孩子來說,這樣的擁擠並不壓迫,
而是「被需要」的證明。
接下來的場景忽然開闊,
孩子騎在大比鳥背上,
身邊有比比鳥、烈雀和大嘴雀,
這就像童年遊戲裡最珍貴的一刻,
你真的覺得自己能飛。
💛之後,畫面帶我們走進暗暗的岩洞,
裡面有穿山鼠蜷睡、小拳石幫忙挖石頭⋯⋯
外頭的海裡,哈克龍游過、瑪瑙水母漂浮著,
這一幕,完全就是童年的「祕密基地」,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不想讓大人知道的小角落,
而在書裡,它被具象化成藏滿寶可夢的岩洞。
這種「只屬於我們」的感覺,
比任何冒險都更真實。

氣氛再一次轉換,火焰鋪滿整個跨頁,
火伊布、九尾、烈焰馬圍在火旁煮食物,
孩子和牠們一起吃得滿頭大汗。
這場火的宴會既壯觀又好笑,
寶可夢們煮飯的姿勢比人類廚師還專業。
九尾尾巴一甩,火候剛好;
鴨嘴火獸的火力穩定到可以開餐廳。
讓我很難不笑出來,這根本是寶可夢版的火鍋店。

💛走過蟲系、飛行系、火系,
當然少不了其他系列的狂歡⋯⋯
然而,故事的後半忽然轉向沉靜,
孩子回到船上,臉龐不再稚嫩,
島上的寶可夢依舊存在,
但從小火龍、妙蛙種子,
變成了噴火龍、妙蛙草。
他們像在目送,也像在提醒,
時間推動一切,沒有人能永遠停留在童年的小島。
💛那一頁,文字寫著:
「這裡是小孩的島,但我總有一天會長大」。
畫面藏了幽默的縫隙,卡比獸依舊在打瞌睡,
笑與酸同時湧上,正是這本書的力量。
💛把三本書放在一起看,
能清楚看到一條成長曲線。
前兩本的溫暖、圓潤、明亮,
是孩子剛開始學會交朋友時的世界,
單純、可愛,
最大的問題只是「點心吃什麼?」
「待會去哪裡冒險?」。
第三本把我們帶到更深層的層次,
夢境裡的狂歡、祕密基地的神聖,
最後不得不面對的,
是「成長」這件誰都逃不了的現實。

沒有前兩本的日常練習,
就不會有第三本的夢境冒險,
童年的安全感,是之後能勇敢做夢的基礎。
💛這三本書讓我們看見童年的不同側面,
能同時召喚出我們心裡不同的自己。
所以,如果要我用一段話推薦,
前兩本教我們如何開始友誼,
第三本提醒我們如何面對成長與別離;
而只要翻開這些書,
皮卡丘就會笑著,背著小書包,
等帶你一起回到童年的島嶼。
《皮卡丘的旅程繪本套書》
作者|松尾里佳子
譯者|熊谷
出版|小麥田
《寶可夢之島》
作者|小木屋工坊
譯者|熊谷
出版|小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