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高緯度或高海拔的樹木,每年都要面對嚴寒的冬季。它們不像一年生草本植物那樣,可以用死亡來「逃避」冬季的來臨(所以,不只是夏蟲不可語冰啊),而是必須在合適的時機停止生長,形成冬芽,才能安全過冬。
樹木怎麼知道該什麼時候停止生長、形成冬芽?
一般來說,日照長度(photoperiod)被認為是最可靠的「曆法」,因為每年的變化都非常規律。
至於溫度(temperature),則常常上上下下,很難精準當作季節的指標,但是因為溫度會影響酵素的活性,所以對生長仍然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過去我們知道日長訊號很重要,但溫度在中間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在分子層面又如何運作,一直是個謎。最近的研究就針對這個問題,深入探討了這三個角色之間的複雜互動:PHYB、PIF4 與 FT2。
三個分子的角色
首先我們來看FT2(FLOWERING LOCUS T2)
在白楊裡,FT2 不是「開花訊號」,而是維持樹木營養生長(長高、長葉子)的引擎。
當 FT2 表現量提高,樹木繼續長高、長葉子。
當 FT2 被關掉的時候,樹木的生長停止,冬芽開始形成。
其次是PIF4(光敏素互動因子4,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 4)
在一年生的阿拉伯芥,PIF4 會促進 FT 表現,幫助植物提早開花。
但在白楊,PIF4 成了「剎車手」,會直接結合到 FT2 基因附近的 E-box 元件,抑制 FT2 表現,讓樹木的生長停下來。
最後是PHYB(光敏素B,Phytochrome B)
原本是大家熟悉的「光受器」,但最近這些年的研究,已經證明它也能感溫。
在低溫下,PHYB因為 Pfr 狀態穩定性提高,因此更容易維持在有活性的狀態,造成它的功能反而增強。
它的任務是抑制 PIF4,不讓 PIF4 過早把 FT2 關掉。
溫度扮演的角色
研究團隊發現,低溫會直接壓低 FT2 的表現,這可能會讓樹木誤以為「冬天快來了」。
但是在同一時間,低溫也會讓 PHYB 更活躍,進一步抑制或分解 PIF4 ,造成PIF4對 FT2 的抑制降低。
綜合起來的結果就是,如果在夏天時天氣忽然變冷,只要日照長度仍然夠長,FT2 就還能維持在臨界值以上,於是樹木就不會過早地停止生長。
我們可以用季節場景來做進一步解釋:
在夏季(長日照)+ 適中氣溫:
PHYB 活性高、抑制 PIF4;
於是FT2 表現量維持在高檔,樹木繼續生長;
夏季(長日照)+ 突發降溫:
溫度壓低 FT2表現,但低溫使 PHYB 更活躍,於是PIF4被抑制。
此時,雖然溫度壓低FT2 使其表現量下降,但因為FT2的量還在臨界值以上,樹木就不會停止生長。
秋季(短日照)+ 低溫
當日照長度縮短,造成有活性的PHYB 量減少;
於是PIF4 不再受抑制,便可以徹底關掉 FT2。
結果就是樹木停止生長,開始形成冬芽。
透過研究白楊的 PHYB–PIF4–FT2 模組,我們發現了多年生木本與一年生草本的差異:
在阿拉伯芥,PIF4 幫助 FT2 打開,使植物開花。
在白楊,PIF4 反而把 FT2 關掉,使樹木停止生長。
這意味著,相同的分子可以在不同生命史策略下被「改寫功能」。
總而言之,
樹木的生長與否就像一場拔河比賽,
FT2與PIF4 在兩邊各自用力,
而PHYB 是既能感光又能感溫的「監督者」,負責決定什麼時候該幫哪一邊加油。

圖片作者:ChatGPT
這三者形成一個精密的調控網路,確保白楊既不會因為夏天降溫而太早停止生長,也不會錯過秋天該準備過冬的時機。
參考文獻
Zhang, B., Lee, K. C., García Romañach, L., Ding, J., Marcon, A., & Nilsson, O. (2025). Phytochrome B and phytochrome-interacting-factor4 modulate tree seasonal growth in cold environme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1), 811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3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