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裡,你將快速掌握:
- 阿里巴巴最新 AI 晶片的 戰略定位 與 技術特徵。
- 它與 NVIDIA H100/Blackwell 系列的 差異與潛在競爭力。
- 中國在美國出口管制下,如何藉由這顆晶片推動 半導體自主化。
如果你是關心 AI 技術、晶片產業、或中國科技戰略 的讀者,這篇文章將幫助你看懂最新脈動。
🌐 新聞熱點:阿里新晶片橫空出世
2025 年 8 月底,《華爾街日報》與《路透社》同時報導:阿里巴巴正在測試一款 全新 AI 推論晶片(inference chip),並由 中國本土晶圓廠 負責製造。這意味著:
- 它不再依賴台積電(TSMC);
- 它支援 NVIDIA 軟體平台,能讓工程師無痛轉換;
- 它象徵中國 AI 基礎設施的一個重要轉捩點。
消息一出,阿里股價單日大漲近 13%,市值一口氣增加 368 億美元,市場震動之大,不亞於 2019 年「含光800」首次亮相。

阿里巴巴
⚙️ 技術焦點:阿里新晶片能做什麼?
雖然阿里尚未公布晶片的正式名稱與完整規格,但從現有資訊,我們可以拼湊出幾個關鍵技術輪廓:
- 架構選擇:RISC-V
阿里新晶片採用 RISC-V 開放架構。這是一種「去美化」的選擇:不同於 NVIDIA 的封閉 CUDA 生態,RISC-V 開放指令集能降低外部依賴,並吸引中國國內廠商與研究機構共同參與。 - 定位:專攻 AI 推論
這顆晶片並非挑戰 NVIDIA 在大型模型訓練的霸主地位,而是專注於 推論應用 ——如智慧客服、推薦系統、語音助理。這些場景雖然能耗較低,卻是 AI 落地的關鍵需求。 - 軟體相容性:支援 NVIDIA 平台
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它能相容 CUDA 與 PyTorch,意味著企業無需重寫程式碼。這是一種 「軟轉硬」的策略:既保留開發者熟悉的工具,又逐步培養自有生態。 - 記憶體受限:HBM 出口管制
由於美國嚴格管控高階 HBM 記憶體出口,中國廠商可能只能選擇 GDDR、LPDDR 或 HBM2e。這會影響晶片在大模型推論中的帶寬與能效表現。
⚖️ 性能比較:能與 NVIDIA 一戰嗎?
目前阿里並未公開 TOPS(每秒兆次運算) 或 功耗數據,因此無法直接對比 H100 或最新 Blackwell 晶片。不過,從既有脈絡可以觀察:

換句話說,這顆新晶片雖然短期內難以挑戰 NVIDIA 在「訓練晶片」的霸權,但若能達成「高效能 + 低功耗 + 生態兼容」,它有可能在 AI 應用落地層 搶下不小的市場。
🏭 戰略意義:中國的晶片突圍
阿里這顆新晶片,不只是技術產品,更是 地緣政治與產業戰略的象徵。
- 應對美國出口限制:H100、Blackwell 等晶片禁售中國,迫使中國雲端巨頭(阿里、百度、騰訊)加速自研。
- 供應鏈本土化:由國內晶圓廠製造,減少對台積電的依賴。
- 雲業務支撐:阿里雲季營收年增 26%,AI 晶片可望成為新一代雲服務的核心硬體。
這一切背後,透露出中國「以推論突圍」的戰略選擇:與其在訓練市場正面衝撞,不如先穩住雲端 AI 的基礎需求,逐步累積生態。
📌 結語:為什麼你應該關注?
雖然阿里巴巴的新晶片還沒有名字,性能數據也未揭曉,但它的出現已經:
- 撼動資本市場;
- 切入 NVIDIA 尚未完全壟斷的推論場景;
- 象徵中國 AI 半導體的下一步。
對於關心 AI 落地、晶片戰略、以及台灣科技產業 的讀者,這是一場不能錯過的觀察。因為未來的 AI 競爭,不只在雲端軟體,更在於 誰能掌握硬體的自主權。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追蹤 Mech Muse 專欄。接下來,我會持續追蹤阿里晶片的正式名稱、性能數據與實際落地案例,帶你看懂這場 「去 NVIDIA 化」的中國晶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