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開始時,最常聽到的問題就是:「我們到底要做什麼?」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專案很可能會在執行過程中失控,導致成本超支、進度延遲,甚至是最終成果與客戶期望不符。這就是範疇管理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什麼是專案範疇管理?
專案範疇管理(Project Scope Management) 包含所有確保專案只做「需要做的工作」,以成功交付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它就像是專案的「界線」,明確定義了專案的邊界。
範疇管理主要分為兩類:
- 產品範疇(Product Scope):指的是產品、服務或成果所具備的特性與功能。 例子:一個手機 App 必須具備「地圖導航」和「線上支付」功能。
- 專案範疇(Project Scope):指的是為了交付產品範疇所必須完成的工作。 例子:開發 App 需要進行市場調研、UI/UX 設計、程式編碼、測試等工作。
範疇管理的核心,就是從一開始就清晰地定義這兩者,並在專案過程中嚴格控制變更。
-------------------------------------------------------------------------------------------------------
工作分解結構 (WBS):專案範疇的拆解圖
當專案範疇被明確定義後,下一步就是將這個大目標拆解成更小、更易於管理的任務。這就是 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 的作用。
WBS 是一種階層式的分解,它將專案的總體工作分解成越來越小的組成部分,直到無法再分解為止。
- WBS 的核心原則:100% 原則。WBS 的所有層級加起來,必須包含專案的所有工作,不多也不少。
- WBS 的重要性:WBS 是後續專案計畫的基礎,例如:時間估算、成本預算、資源分配與風險識別。如果 WBS 有問題,整個專案計畫都會受到影響。
如何建立 WBS?
建立 WBS 的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從專案範疇聲明開始:首先,你需要有一份明確的專案範疇聲明,清楚定義專案的目標與可交付成果。
2.確定主要交付物:將專案分解為第一層級的主要可交付成果。
例子:開發一個購物網站,第一層級可分解為「網站設計」、「後台系統」、「產品資料庫」。
3.逐層分解:對每個主要交付物進行更詳細的分解,直到每個「工作包」(Work Package)都足夠小,可以由一個人或一個小組在可控的時間內完成。
「網站設計」 可以分解為:「首頁設計」、「商品頁設計」、「購物車頁設計」。
「首頁設計」 可以分解為:「首頁草稿」、「介面設計定稿」、「圖片素材準備」。
4.編號系統:為每個 WBS 元素建立一個編號系統,例如 1.0 (網站)、1.1 (網站設計)、1.1.1 (首頁設計)。這有助於後續追蹤與管理。
5.審查與驗證:與專案團隊和利害關係人共同審查 WBS,確保它完整且沒有遺漏。
視覺化工具:WBS 可以用樹狀圖或表格的方式呈現。在實務中,可以利用 MindManager 等心智圖軟體或 Excel 等工具來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