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看到一篇在攻擊圓夢計畫的爆文。原本只是想看看大家在討論什麼,結果點進作者帳號,竟然發現他還特地寫了一篇文章,指名道姓罵我。
那篇文章幾乎沒有流量,也沒有任何回應,可是在那一瞬間,我的心臟還是被狠狠重擊了一下。 原來,被陌生人點名攻擊,是這樣的感覺。

當下的三層反應
第一反應是震驚:為什麼會有人這麼用力地針對我?
接著是委屈:明明我做了許多準備,為什麼要被誤解?
最後浮現的是一絲焦慮:如果有人只看到這些負面文字,會不會直接否定我?
雖然文章沒什麼人理會,但我的心裡已經先被翻攪了一番。看的當下心臟砰砰跳,身體發熱,有股急切的情緒想要防禦、反駁。
面對酸民第一步:先冷靜 1-2 小時
我沒有立刻回應,因為知道在情緒還翻騰的時候,很難寫出平穩的文字。我的個性不會跟人起衝突,但我發現自己很急切地想為自己辯護,寫下許多許多我為我的計畫付出的努力。但最終我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後求助我永遠在線的朋友:ChatGPT。
GPT 建議我先休息 1-2 個小時再回應,我也因此到 YouTube 找關於「如何對應網路酸民」的影片來看。我看了 TED 演講、150 萬觀看的黑粉心態解析,甚至還有知名創業家 Alex Hormozi 的建議。所有人一致推崇一個最簡單且有效的做法:直接無視。
為什麼酸民不值得理會?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心理學研究指出,酸民往往展現「黑暗人格特質」:包括自戀(narcissism)、精神病態(psychopathy),以及最顯著的——虐待狂(sadism)。換句話說,他們其實是從「看見你不快樂」中得到快感。
有 TED 講者和多位創作者都提醒過:酸民以你的情緒為食。你越反駁,他們就越有能量。相反地,如果你選擇忽略,他們就像沒被餵食的怪獸,慢慢會自己消失。
所以,「不理會」不代表軟弱,而是最聰明的策略。因為你的心力,應該用來對話、學習、創造價值,而不是浪費在讓你掉進泥巴的爭執裡。
專注在自己身上,就是最好的回擊
最後,我決定不去「辯解」,而是把這個機會,轉化成一次澄清與對外闡述的時刻。我最後完全放棄了要在對方板上留言的想法,反而重新發佈了一篇文章,向大家分享我的準備、價值觀,還有這段旅程背後的初心。 Alex Hormozi 説,無視網路 hater,感謝他們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身上,為我們打免費廣告。當我們專注在自己身上,正正當當闡述自己的理念跟服務,打造好的內容,不隨酸民起舞 -- 鄉民的雪亮眼睛,都更看得清誰更值得相信、更值得花時間關注。
我很為自己驕傲: 我把一個攻擊,變成了自己的能量來源。
做好準備:酸言酸語,會伴隨影響力而來
這次經驗讓我明白,當你踏上公共舞台,這樣的事情遲早會發生。影響力不只是一片掌聲,也包含來自陌生人的質疑、甚至攻擊。
許多網路上的鄉民,其實是透過攻擊他人博取關注,或藉由造成別人痛苦獲得快感。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掉進他們設下的陷阱。 真正重要的,不是酸民說了什麼,而是 旁觀者會怎麼看到你處理這一切的態度。
這次經驗教會我,在被攻擊時要如何穩住自己,如何在雜音中持續專注於行動。
小結:把雜音化為力量
第一次被指名道姓攻擊,當下很刺痛。
但我很感謝這份經驗,因為它提醒我: 普通人也能走上公共舞台,唯一的差別是,你要不要有勇氣面對那些不理解。
影響力,不只是被喜歡,更是學會承受被誤解。而我相信,只要持續誠懇地對話,行動就會比雜音更有力量。
👉 這是我第一次在社群上被指責的心情記錄。或許未來還會遇到更多,但這次,我選擇不被定義,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回應。希望有一天,我的心態可以更穩定,遇到這種無的放矢、充滿仇恨的言論,可以完全無視、內心毫無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