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一位前老闆吃飯,我興奮地跟他分享了近期的更新與小小成就,他很替我開心。但同時,他也提醒我一句話:
「目前聽起來,你的方向還蠻發散的,還沒有一個主軸。」
這句話在我心裡留下很大的迴響。因為我知道,他說的沒錯。
1. 做很多,不代表就有方向
最近的我,確實做了很多事:日更社群貼文、處理行政、學波蘭文、思考通往被動收入的路線...心裡有些焦慮,每天好像也被很多事塞滿。
但當這些行動沒有一個「主線」去串聯時,看起來就會顯得零散。 那種感覺,就像是拚命在往前衝,卻沒看到清楚的終點。
其實,忙碌和有方向是兩回事。 你可以每天都很努力,但如果沒有清楚的主軸,就很容易陷入焦慮。
2. 肯定自己的改變,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勇氣
雖然被提醒到痛處,但我也想給自己一些肯定。
比起去年的自己,我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 從英國回來後,我曾經有過一年的焦慮與茫然。直到今年二月開始,申請圓夢計畫、持續寫作,才真正走出了低谷。
回望半年前,我的 thread 粉絲數從 200 成長到 2700,不只是數字,而是看見自己努力的痕跡。雖然身為貪心之人,有流量了思考黏著度、有互動了想轉換,但改變,真的不是一蹴可及。建立一套真正能幫助我達成目標的系統,需要時間。
偶爾停下來,給自己一點掌聲吧。
我們常常只看到自己「還沒做到的」,卻忽略了「已經走出來的」。 在迷惘中,回顧自己的成長軌跡,就是一種力量。
3. 找到自己的「不同」,是主軸出現的開始
這些年,我也常常把自己和影響過我的人相比。我發現我的價值觀裡有許多人的影子,但又跟所有人都不太一樣。
有前主管的影子:他去科索沃做數位外交,而我選擇波蘭。但比起他的使命感,我更在乎要達成個人目標與財務上的永續。
有行銷人的影子:像社群前輩雪花、偷偷。但比起他們,我更有強烈的冒險精神,總是渴望探索未知,對海外也有非比尋常的嚮往。
也有創業者的影子:想像比利大、雷蒙一樣在商業上成功,但我同時更在乎「自由」與「意義」,在賺錢之餘也想培養方方面面的興趣,以及做真正能感動自己的事。
這些影子和差異,慢慢拼湊出我獨一無二的樣子。雖然主軸還沒完全清晰,但我知道,它正在浮現。
主軸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從「找到自己的不同」開始。 當你能看見自己跟別人的相同與不一樣,你就離答案更近一步。
結語
當前老闆提醒我「你還沒有主軸」時,我雖然一度焦慮,但也更清楚地看到:
- 忙碌 ≠ 有方向
- 肯定改變,才能繼續走
- 找到不同,主軸就會浮現
就算一直大步前進,但心裡總會有許多焦慮的小聲音。用這篇文章提醒自己:你已經很努力、也走在正確的路上了!答案也許不會今天就浮現,但「找尋答案」本身就是自由的意義。
如果你也正經歷著「努力很多卻還是迷惘」的時期,希望這篇文字也能小小鼓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