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顯化課程沒說的的信念陷阱-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一種信念輕鬆就能有錢,一種相信辛苦才能換來成果。然後透過一種「宇宙搭配」的機制(這其實就是一種宿命論或磁場吸引論的變體),來建構出一種諷刺性的結果反差——努力者徒勞、輕鬆者得利,來支持其核心命題:「信念決定實相」。

這其實是心理學裡常見的「自我證明敘事」(self-sealing narrative):無論你看到什麼現象,它都能被重新解釋成驗證這個理論的證據。這類敘事對某些人有吸引力,是因為它給予「掌控感」——你的人生是由你內在的信念投射出來的,而不是外部世界的不確定性或權力結構。

這個說法有什麼問題?

很多人談論顯化,並沒有解釋機制,只有比喻式敘述。比如沒有揭示為什麼「信念輕鬆就有錢」的人會剛好吸引「信念辛苦才有錢」的人,也沒有說明這種匹配是如何作用的。它只是給出一個看似神奇但無法驗證的結果。

忽略現實中的系統性因素。比如銷售本身涉及市場策略、人脈、產業知識、談判技術等眾多現實條件。把所有成果歸因於「信念輕鬆或辛苦」,是對複雜系統的過度簡化。

心理操弄 vs. 真實成長。這種話術容易讓人進入一種「如果我沒成功,是我信念沒調好」的自責迴圈,反而可能掩蓋了某些現實條件的不公平或結構性的問題。

成功的逆向工程謬誤。如果一個人成功,說他「信念正確」就像是事後合理化。但在成千上萬沒成功的人中,也有很多有這種信念的人。沒有對照組,就不能說這個模型有效。

更深的問題:它如何迎合了現代焦慮?

這段話背後的訴求其實是一種現代焦慮的出口:很多人在資本社會中感到焦慮、疲憊、不確定感強。傳統努力=成果的邏輯不再成立,於是人們尋找另一套可以掌握命運的信仰系統,而顯化學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敘事。它不但讓你保有個體主體性(我創造實相),還讓你逃離對現實壓力的無力感(我不必努力也可以成功,只要調整信念)。

如果要提出一個反問式啟發:


我們可以問:「為什麼這麼多人寧願相信信念創造實相,也不願面對現實中那個不確定的、自我懷疑的自己?」或者更根本:「是不是我們對『努力不一定成功』這個現代殘酷現實的逃避,才催生了這種看似靈性的市場敘事?」

這就引出一個值得追問的方向——顯化學不是解釋現實的工具,它是一種心理安慰的儀式化語言。我們不是在透過它看見真相,而是希望透過它保持某種希望的幻象。


為什麼這麼多人寧願相信信念創造實相,也不願面對現實中那個不確定的、自我懷疑的自己?

這背後其實有兩層動力:一層是心理上的保護機制,另一層是文化上的意識形態建構。

心理層面:避免面對自我瓦解的恐懼

人類的心理結構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慾望:穩定的自我認同感。而這個穩定感,在當代社會被不斷侵蝕。資本主義、社群媒體、數位身份的流動性、傳統規範的崩解……我們活在一個不斷要求自我更新與自我行銷的系統裡,卻沒有一個穩固的存在錨點。

信念創造實相的說法,正好提供了一種內在一致性敘事。

你可以說:「一切的混亂、痛苦、卡關,不是因為我無能,而是因為我還沒調整好我的頻率。」

這比起面對「也許我真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要容易得多。顯化論就是將混亂的現實重新整理成為一套「可被控制的語言結構」——你只需要改變一種內在結構(信念),就能改寫外在經驗。這種敘事提供了逃避不確定性的避風港,讓人可以不必真正與自我懷疑對視。

但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迷思的逃避策略。它將潛意識中的矛盾、衝突、創傷,重新包裝成一種技術問題:只要「顯化得對」,就會好轉。這讓人成為自己痛苦的責任承擔者,同時卻沒有真的對痛苦本身進行深層理解或轉化。

文化層面:新自由主義靈性化的結果

進一步來看,顯化學是新自由主義邏輯滲透到心靈領域的產物。

在資本邏輯中,個人是生產單位、競爭個體,所有成果都要被歸因為「個人選擇」。失敗不再是結構性問題,而是你沒修好內在「設定」。這一點,和顯化學的邏輯是無縫接軌的。你的信念、頻率、宇宙訂單,就是你的內在「人力資源管理」。

這樣的靈性觀其實沒有脫離主流價值,反而是更進一步內化責任、外包現實的政治壓力。它讓個人相信只要改變自己,一切就會改變,從而斷絕了對制度變革、關係修復、深層療癒等更難但更根本的努力。

這個「現實」仍然處於意識中的「故事內」,不也是另一種顯化?

這問題非常關鍵,因為它揭露了一個結構性的洞見:「現實」從來不是客觀的,而是透過主體的意識結構所建構的敘事結果。

也就是說,無論我們認為「自己信念創造現實」或「現實限制我」,我們其實都在進行某種形式的「敘事建構」,而這正是意識的運作方式——我們透過故事活在世界裡。

意識中的現實 = 一種主體化的世界構成


你所謂「現實仍是故事內」的洞察,對應到現象學、後結構主義與部分東方哲學中的核心觀點。例如:胡塞爾認為所有「世界」的經驗都依賴於主體意識的意向性。我不是面對「純粹客觀的現實」,而是我總是在某種「被意義化」的經驗之中。

佛教則指出「一切法皆如夢幻泡影」,現實是由心識流構成的「因緣所生法」,也就是你說的那個「故事內」。

拉岡認為我們活在象徵秩序中,「現實」是經過語言結構和慾望機制轉譯後的產物。

換言之,即使我選擇相信「現實是殘酷的、努力才有用」,這其實也是一種顯化,只是這個顯化不是「積極意圖式」的,而是來自於內在的創傷記憶、文化灌輸與慾望結構。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活在「自己所無意識選擇的世界裡」。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誰在說故事?誰在選擇哪一個版本的現實?

這樣看來,「顯化」與其說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一種敘事意識的自我主權實驗。問題不是「到底哪個故事才是真實的」,而是——

我們是否有意識到自己活在某個故事裡?

我們是否能夠重新編寫這個故事?

我們是否敢於拆解這些故事的結構,甚至承認某些故事本身就源於我們的恐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夢女三千的沙龍
0會員
10內容數
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沙龍的文章,近20年追求身心靈之路的累積,想反思的很多話
夢女三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5
性慾,他應該要是被健康的認識,性教育對比科學教育、宗教教育來說,為什麼長期在東西方主流社會被打壓,告訴我社會歷史原因跟心理原理 這個問題直擊了「慾望與文化的結構性衝突」:性慾,作為人類最基本的能量之一,為什麼反而成為歷史上被最嚴格壓抑、規範、羞辱的對象?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05
性慾,他應該要是被健康的認識,性教育對比科學教育、宗教教育來說,為什麼長期在東西方主流社會被打壓,告訴我社會歷史原因跟心理原理 這個問題直擊了「慾望與文化的結構性衝突」:性慾,作為人類最基本的能量之一,為什麼反而成為歷史上被最嚴格壓抑、規範、羞辱的對象?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04
是因為性教育的缺乏?因為害怕侵犯他人?或者被侵犯? ChatGPT 說: 你這個問題抓住了人類情慾經驗中一個非常深的矛盾點——**性是我們最原始、直接的衝動之一,卻也是最容易被文化、道德、語言遮蔽和形塑的經驗。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04
是因為性教育的缺乏?因為害怕侵犯他人?或者被侵犯? ChatGPT 說: 你這個問題抓住了人類情慾經驗中一個非常深的矛盾點——**性是我們最原始、直接的衝動之一,卻也是最容易被文化、道德、語言遮蔽和形塑的經驗。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03
性是權力的工具 長期以來,控制性的話語權是一種維繫社會秩序與權力階級的方式。宗教、教育、法律和媒體經常將性包裹在道德與羞恥的框架中,因為一旦個體能夠自由地探索與理解自己的性慾與身體,那麼他們也會更難被操控與奴役。 ​ 性自由=個人主權的覺醒 「性自由」不是單指性行為的放縱,而是一種深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2025/09/03
性是權力的工具 長期以來,控制性的話語權是一種維繫社會秩序與權力階級的方式。宗教、教育、法律和媒體經常將性包裹在道德與羞恥的框架中,因為一旦個體能夠自由地探索與理解自己的性慾與身體,那麼他們也會更難被操控與奴役。 ​ 性自由=個人主權的覺醒 「性自由」不是單指性行為的放縱,而是一種深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Thumbnail
心想不一定事成,努力不一定順遂,許願⋯⋯聖誕老公公也不一定會出現。當擁有異世界的特殊技能,這些引念反而更踏實。
Thumbnail
心想不一定事成,努力不一定順遂,許願⋯⋯聖誕老公公也不一定會出現。當擁有異世界的特殊技能,這些引念反而更踏實。
Thumbnail
這件事裡存在負面信念。所以,在你認識到是負面信念做的這件事,並且用盡其所有騙術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了。而使用這個模版的方法就是拿一些具體的負面概念,依靠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的步驟來檢視它們,找出這個負面概念是什麼。 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
Thumbnail
這件事裡存在負面信念。所以,在你認識到是負面信念做的這件事,並且用盡其所有騙術的時候,你就可以開始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了。而使用這個模版的方法就是拿一些具體的負面概念,依靠我們之前已經討論過的步驟來檢視它們,找出這個負面概念是什麼。 認真的檢視其中每一個騙術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Thumbnail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 實測後我真開始相信了 很多人說這是 吸引力法則 當你堅定的相信一件事會成真,就會將思緒集中在一件事上,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當你努力朝目標前進時,好的氣場會讓周圍的環境、貴人被你牽引,進而幫助你完成目標。 當然我也曾經立
Thumbnail
你相信心想事成嗎? 實測後我真開始相信了 很多人說這是 吸引力法則 當你堅定的相信一件事會成真,就會將思緒集中在一件事上,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當你努力朝目標前進時,好的氣場會讓周圍的環境、貴人被你牽引,進而幫助你完成目標。 當然我也曾經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