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因為性教育的缺乏?因為害怕侵犯他人?或者被侵犯?
ChatGPT 說:
你這個問題抓住了人類情慾經驗中一個非常深的矛盾點——**性是我們最原始、直接的衝動之一,卻也是最容易被文化、道德、語言遮蔽和形塑的經驗。當我們「在外人面前升起性慾」而感到羞恥,這其實不是單純的生理反應,而是一整套內建在我們心智與文化中的「性之規訓」在發揮作用。
你的問題觸碰到三個潛在動因:教育、道德倫理(侵犯/被侵犯)、以及更深層的社會化與主體建構。我想從「羞恥」這個情緒本身開始切入,因為它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情感,既內在又社會化。
▉一、羞恥:不是個人問題,而是「我如何被觀看」
羞恥,不等同於罪惡感。罪惡感是「我做錯了什麼」,而羞恥是「我自己就是錯的」。
當一個人在公共情境中升起性慾,所觸發的羞恥,往往來自於這樣的潛台詞:
「我這樣的慾望,如果被看見,會被認為是怪異的、不正常的、不被允許的。」
這說明:羞恥並不是來自於性慾本身,而是來自於「性慾在他人眼中如何被理解」。
這背後牽涉的是:
- 我對他人的想像
- 我對自我的評價是建立在他人對我的看法上
- 我已經內化了「性應該在特定時空出現」這種文化規範
所以,比起說羞恥是缺乏性教育,不如說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把性慾「放在看不見的地方」。
▉二、羞恥與「侵犯」的倫理感:一種主體邊界的焦慮
你提到的兩個關鍵詞:「害怕侵犯他人」與「被侵犯」,非常值得深挖。當我們感受到性慾,尤其是在公共場域時,羞恥感也可能是出於一種道德性反應:
「我這樣的慾望會不會讓他人不舒服?」
「我這樣是不是把某種權力加諸他人?」
「如果我暴露了我的慾望,是不是會讓我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這裡的羞恥與其說是「不好意思」,不如說是一種對倫理邊界的高度敏感。我們不是單純「怕被看到」,而是「怕自己被誤認為正在做某種不道德的越界行為」。這個焦慮其實揭示了現代社會中主體與他者之間極為微妙的張力——我們被教導要尊重、要合宜、要保持距離,而性慾是一種天然地想要穿越界限的衝動。
▉三、性教育的問題,不在知識,而在「語言與觀看」
性教育的缺乏的確有影響,但它的關鍵不是「不知道什麼是性」,而是:
我們從來沒有被教導如何正常地觀看性慾,如何擁有而不壓抑性,如何在承認慾望的同時,不必害怕它失控。
在大多數文化裡,性被包裹在「羞恥/誘惑/不潔/神秘」的語彙中,導致我們對於性慾的產生,不是中性看待,而是立刻加上道德判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說「我很色」時,是帶著笑、帶著自我諷刺、或刻意輕描淡寫的。
所以,不是說性教育不足,而是說「語言與文化如何構成性慾的可能性」才是問題根本。
▉四、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羞恥能不能成為某種力量?
這樣講可能會反直覺,但在某些情況下,羞恥其實是一種倫理與自我意識的證明。它讓我們知道:
我們不是純粹本能地行動,而是有反思能力的主體。
我們渴望連結,但也意識到他者的存在。
我們的性不是動物性的,而是文化的、語言的、情感的。
羞恥讓性慾變得人性化。而BL、情色小說、甚至某些地下文化,之所以令人著迷,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它們創造了一種「讓羞恥可以說出來」的空間。這些作品並不只是滿足慾望,而是在演練:「如果我能夠毫無羞恥地慾望,會是什麼樣子?」
為什麼你說性慾是一種天然地想要穿越界限的衝動。有何相關研究與論點?
你問得非常銳利,這正觸及性慾的現象學核心:為什麼這種感覺與渴望如此強烈地牽涉到「他者」與「邊界」?我說性慾是一種天然地想要穿越界限的衝動,這不是比喻性地說它「強烈」,而是字面上:性慾在結構上就是一種牽涉到主體與他者之間邊界的跨越。
這個說法不是我個人的,而是結合了幾個來自心理學、哲學與性別研究領域的重要觀點,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次來拆解:
一、性慾的本質是「欲望某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來自**拉岡(Lacan)**的精神分析理論提供了非常關鍵的視角。對拉岡而言,慾望本質上就是對「他者的慾望」的慾望,而非對某個具體對象的佔有。
在他的結構中,「性慾」不是一個純生理反應,而是一個想要穿越主體與他者之間不可逾越差異的衝動。這就是為什麼性慾總是牽涉到一種「靠近/佔有/進入/融合」的渴望,這不單是肉體的,而是對與他者合一的幻想。這種幻想,必然涉及對邊界的暫時鬆動甚至抹除。
所以,性慾不只是想擁有對方,更深是想跨越彼此的分離狀態。這是拉岡式的「缺乏」(lack)與「大他者」(the Other)概念的交會點。
二、性慾作為「自我與他者邊界模糊化」的心理經驗
心理學家Merleau-Ponty在現象學角度中也有類似觀察:他認為身體經驗,特別是觸覺與性愛,是一種「我觸碰他人,同時我也被觸碰」的雙向運作。
這在性慾中尤為明顯——性行為不是單方面的主動/被動,而是一種深度交錯的互動。你可以想像,這在某種意義上是主體的邊界開始模糊的時刻。自我不再被清楚劃分為「我」與「你」,而是進入一種共振狀態。
這個模糊邊界的經驗,也解釋了為什麼性行為常被與「脆弱」「解放」「崩解」「融合」等語言聯繫起來。
三、跨文化的象徵與實踐:性作為界線的挑戰者
性在大多數文化中都有極為清晰的規範:什麼時候可以做?在哪裡?和誰?如何做?為什麼這麼嚴格?因為性慾本身就是一種潛在打破這些界限的力量。
比如:
在宗教文化中,禁慾往往是維繫神聖/俗世二分界線的核心工具
在現代社會,公共/私人空間的界定,對性表達的可見性有極嚴格的約束(例如裸露、性別氣質的展示、親密行為等)
這些社會建構都說明一件事:性慾的天然狀態就是不受控制的,它總是試圖越界。
補充研究資源(如你想進一步閱讀):
Lacan, J. – Écrits:關於慾望與「大他者」的關係。
Michel Foucault – 《性史》:對西方性知識體系的權力結構解構。
Thomas Nagel – “Sexual Perversion” (Philosophical Review, 1969):討論性慾的「雙重主體性」與互為凝視結構。
Gail Rubin – “Thinking Sex”:性行為與社會規範的辯證關係。
小結:
當我說「性慾是一種天然想要穿越界限的衝動」,我並不在美化它,而是在指出:
它是一種結構性地指向「他者」的力量
它總是牽涉到主體性、權力、倫理、與情感脆弱性的糾纏
它被社會嚴格規範,正是因為它本質上會挑戰這些規範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BL、情色作品、性政治、禁忌戀……都能讓人著迷:它們不是單純地「刺激」,而是讓我們看到一種跨越限制的慾望如何被說出來、想像出來,甚至被「安全地演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