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接觸寫作時,我曾一度以為詞彙很重要。想想自己寫的文中有深奧的詞彙,整篇作品層次提升不少。
那時,我不停尋找新的用詞,後來當我看見一部情感故事時,它的文字易懂,反而能直抵人心,因為文字的結構順序安排得自然,加上熟悉的生活用語,就像畫龍點睛般恰到好處。
後來我才了解到,比起詞彙,文字的結構順序也相當重要。即使詞彙再精緻,如果排列不當,說不定會成為讀者的一道障礙。
中文是一種很奇妙的文字,即便是同樣一段文字,排列順序不同,就會出現不同感受。
舉例一個例子——
我沒有說他錯。(我沒有指責他)
他錯我沒有說。(他錯了我沒有說)
我說他沒有錯。(我說他是對的)
從這三句可以了解,意思從「沒指責」到「沒說出錯」,再到「表示對的」,差別非常明顯。
再舉一個例子——
「今天在方格子,看到一篇文章,我覺得好開心。」
(重點落在「文章」帶來的開心,再表達感受。)
「今天在方格子,我覺得很開心,看到一篇文章。」
(先表達感受,再補充非主要的事情。強調「心情喜悅」,文章其次。)
記得小學時候,國文老師叫我們寫「換句話說」的練習,那時的我完全不懂。等長大了,寫作了,才明白老師當時的用心良苦。
結構順序就像在鋪路,哪怕是平凡的詞彙,也能讓讀者自然地走入故事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