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失敗,不代表明天棄筆;明天棄筆,也不代表後天不會重拾。後天再出發,也提醒我:放棄只是當下的停頓,拾起才是未來的希望。
寫小說時,裡面的主角就像自己,隨著他每一次選擇,都有新的不可預知的方向。但是今天,我又被自己打敗了!
打開電腦,本來想繼續寫言情小說,結果眼睛停在那一句——「陳素素,妳到底會不會啊!」
恍若稿子中的角色在對我說話,問我會不會寫,令人啼笑皆非。
寫作檔案,我開了又關,關了又開,來回數十次,甚至連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寫小說最折騰人的,從來不是靈感枯竭,而是腦中冒出一百個靈感,竟沒有一個肯乖乖落在畫面上。腦海中浮出十分劇情,只得二分滿意;寫出八分文字,只有一分精彩。
每次翻開張小嫻的小說本,我都覺得緊湊動人;回頭看自己的稿子,只想抹去過去,重來一次。
她是第一位帶領我踏入閱讀與寫作世界的作家。她的金句深深打動我,她以第一人稱流露的情感,令我深陷其中,如痴如醉。
我曾有閱讀障礙,別人筆下精細的刻劃,我讀不下去。那時我不懂,原來閱讀也像寫作,需要找到最舒適的方法。
當我看到她的一句金句——
「當你愛一個人,你希望他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只有快樂是不夠的,只會賺錢也是沒意義的。」
我恍然大悟,創作就像愛一個人。只靠技巧與靈感是不夠的,只憑熱情或金錢也是無謂,真正能讓作品「有意義」的,是享受整個寫作過程,並讓讀者感同身受,感同的,不只是劇情,是創作的過程;身受的,不單單文字,是我享受投入的共鳴。
就算一次次被自己打敗,我仍會繼續創作。與其放棄,倒不如接受被自己打敗的事實,或許這才是專屬我的另一種成功。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失敗無分輕重,心態決定你能否再次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