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國第四週了,好多想法一直在腦袋裡,今天終於有機會好好坐在電腦前,沈澱想法。
「あれもこれもどこか置いてくる」🎵🌸
人生中大部分時候,我們並沒有所謂「再來一次」的機會,錯過的人就成了遺憾,逝去的時間無法再重來,離開了就只能不停的往前走。
但這一次,我幸運地再次踏上美國,像是命運送來的一份意外禮物,給了我一張「再來一次」的機會卡。
2023初到美國,滿腦子的緊張與不適應,怎麼用英文溝通、怎麼生活、怎麼在新的環境長出自己,一切都讓我很困惑。當時,我經常迷失在自我的身份認同,在美國我找不到自己,就像沒有方向的船,在大海中無助地飄泊。
從第一天國際學生迎新我就慌了,原本就不擅長社交的我,在當時的狀況下根本無法開啟並延續話題。我發現我缺乏國際觀,更缺少對自己身份的認同與自信。記得那時的我,既想要很快融入美國校園生活,想當個穿legging的酷妹,有時候又想穿上美美的長裙,當個精緻的日系女生。我一直想要找一個定位,想要找一個既有的框架來安放不知所措的自己。

澳洲拍到的小艇,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冒險吧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變得很沒有自信,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更找不到衡量好壞的標準。第一次離開舒適圈這麼長的時間,在一個文化截然不同的國家生活,怎麼才是受歡迎?怎麼才是一個好女孩?怎麼才是一個有趣的人。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好迷惘。
或許也正因為身處在他鄉,才更期待找到歸屬感吧!所以當時,人際的連結對我來說真的好重要,我渴望找到一個群體可以接納我。但身為學生中唯一的台灣人,我無法真正的融入其他國家所組成的小圈子裡。
總而言之,我很喜歡那一年在奧克拉荷馬的日子,但總覺得有些遺憾。回台灣之後,我常常在想,如果再重來一次,或許很多決定會不一樣。
結果今年,再次踏上美國的土地,同樣是在大學生活,迎新、社團、上課、社交活動接二連三的來,我感覺我又「重來一次」了。剛來的第一週,我時刻慶幸曾經在美國生活,才不至在面對新工作的同時,還要克服culture shock的震驚。
這一次,我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來到美國校園。是的,他們穿運動衣和運動短褲,但我喜歡美麗的襯衫和長裙,我喜歡精心化的妝,也喜歡打理好看的頭髮,我不必擔心自己的不同,因為我本來就是不同的。不只是服裝,還有接納自己講英文時的口音,接納自己對很流行文化慢半拍。帶著好奇的眼睛,來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這才是我該做的事。
有時走在校園內,帶著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想著一切的一切真的是最好的安排,26歲的這一年,第一次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泰然與自信。

看著富士山感受的沈著寧靜,告訴自己:穩下來
如果時間能倒流,我會想回到過去,告訴曾經不安的那個自己,「不用著急,慢慢來」。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無法理解、無法克服的,就是鐵錚錚的事實,當下無法學會的課題,沒有人可以強求,但也不代表一輩子都無法做到。曾經以為會內耗到老的,也會在經驗中找到與自己和解的方法。
如今,再重來一次,我不會花這麼多時間糾結人際關係,而是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自我提升。這次的目標很明確:盡情享受在這裡的每一天,也接納自己每個脆弱的時刻,可以逃跑,也可以一邊害怕得要命一邊勇敢的踏出舒適圈。懂的在悠閒的午後散步裡喘口氣;懂得適時地拒絕,不用害怕得罪別人;懂的交朋友不是迎合所有人,而是珍惜那幾段真心的陪伴;懂的獨處不代表孤單,而是一種常態;也懂得,人生有不同的階段和狀態,而我可以學著喜歡每個不一樣的自己。
帶著先前的經驗,和一路以來的跌跌撞撞,再次上路。而這一回,我能更自在地說:是的,這就是我很喜歡、自由自在的人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