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RI設研院 國際發展組實習 ➤ 從履歷到文博會&國際業務執行,我學到了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嗨大家好!我是2025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 — 國際發展組 暑期實習生 陳淳鈺,以下將分享本次實習的過程與心得,希望給想進設研院,甚至想進國發組的同學們一點方向。

*以下建議與看法均出自於個人經驗,與其他實習生情況未必相同,請大家自行參考~

本文特色亮點:
✨投了兩年才錄取,我的履歷修改了哪些地方?
✨正負評價兩極的文博會是怎麼回事?
✨國際發展組在做什麼?
raw-image

🔔前言:給設計本科生的小提醒

TDRI是媒合設計的平台,比起「做設計」更多是「扶持設計產業」。

過去也在設計公司實習過的我,可以很確定的說:這裡實習內容和設計公司有著顯著的不同!因此,如果是設計系的學生,這裡的實習無法讓你豐富設計作品集。不過,我本身對於發展本科專業外的能力非常有興趣(加上經過畢業展,對專做設計的職涯產生懷疑…),所以具有不少國際交流、工作實習經驗,也輔系或跨系學過很多不同的知識,並不排斥花兩個月的時間接觸非實務設計的工作。

✨投了兩年設研院實習,終於進來了!

作為設計本科的學生,設研院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新一代、過去實習公司接的專案,甚至是學校的老師,多少和設研院掛勾。因此,設研院一直是我很想一探究竟的單位──去年,我也曾投過設研院的實習,但並沒有錄取。

去年,我著重在強調跨域的實力,還有設計專業的實務經驗。不過,經過本次的實習,我認為強調多元能力更加重要

符合你的想像嗎?這裡要的不是超強的設計能力。

與我同期實習生,通常不只有設計能力。就本屆錄取的實習生而言,非設計系的學生應該過半。而國際發展組設計本科的實習生向來不多,本屆國發組四個實習生中只有我一個純設計,聚餐時正職(非面試者)甚至說沒有看到我的作品集內容。(因為我的作品集就是應徵設計公司那種,全部都是設計專案的作品集……)

同期的實習生中,有些社群行銷強,作品集就是很多粉絲的帳號;有些大學時已經寫過正式的論文,有設計研究的能力;有些大學和研究所不同科系,具有雙重專業能力。

到頭來,設研院仍舊是媒合平台,設計的部分會外包給設計公司,因此他們需要的實習生,不能只有設計能力,而這對設計本科的學生來說未必有優勢。

幾秒鐘定勝負的履歷,亮點關鍵是…?

經過去年投設研院的挫折,重新檢視自己的履歷後,我重新調整了論述方式。除了上節提及的設研院所需的特質,這兩個月觀察下來,面試者看履歷時,應該在個人資料簡介的階段就篩選出了大半的應徵者。

「與設研院相關的經歷、(很強或特殊的)多元經驗能力」放前面是我本次調整的要點。與設研院相關的經歷方面,我放的是金點設計獎研習、新一代總召。但這也不限於設研院的案子,也可以是與設研院即將啟動或正在進行活動的相關經歷,這些工作項目在設研院招募文中可以看到。

比如今年國發組重拾文博會業務,而我剛好在桃園文博會打過工,過去也因為對策展活動有興趣,有許多在展會打工的經驗,面試時就有被問到這題。

將重要且相關的經歷放前面。自傳則分成四項介紹:領導組織能力:畢業展總籌、國際交流經驗、專業能力:累積實務經驗、獎項肯定。

將重要且相關的經歷放前面。自傳則分成四項介紹:領導組織能力:畢業展總籌、國際交流經驗、專業能力:累積實務經驗、獎項肯定。


通過第一階段後,履歷強調的重點大大影響分發組別!

投履歷時,可以選擇1–2個類別,包括設計研究類、產業輔導類、公共服務類,這些類別下又分不同組別。

履歷也影響著分發的組別,我當初將國際交流經歷、將赴外交換的介紹放在開頭,也強調語言能力,(加上前面提到文博會經歷),所以被分發到國際發展組。

分發是面試後設研院內部根據個人特質配發的,因此接到錄取通知時,信件中就會告知分配到的組別了。所以雖然履歷寫得有亮點、能在第一階段被撿選出來才有後續可言,但因為履歷內容會影響實習接觸的業務,所以強調的也不能是自己毫無興趣的內容啊~~

入口TDRI的辦公會議桌。

入口TDRI的辦公會議桌。

🔍僅僅兩個月實習,能接觸到多少?

每天打開的程式不是adobe系列,而是文書軟體

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整理資料、協助會議、發布社群貼文,所以Word和Excel是最常打開的程式。當然,我們偶爾也會參加一些記者會等實體活動,比如文博會記者會、《識別 — 捷克平面設計的故事》開幕記者會。

我做到的工作中,真正與平面設計擦得上邊的,大概只有文博會工作手冊封面設計、社群貼文設計,其次就是只要會Adobe都會做的文博會貼文公告、現場緊急需要的告示牌、去背修圖。(不過,並不是每一組的情況都是這樣,某些組的實習生有做到活動海報)

另外,我履歷上所強調的英日文能力,也不會經常用到。設研院在人員派遣上有一套成熟的系統,會議會有專業的翻譯人員,且國發組想當然爾每位語言能力都相當有水準。我真正需要用到外語,只有主持買家洽商會議,剛好沒排到日文翻譯時緊急支援;還有服務台工作有日本及歐美展商、買家來詢問時有用到。

為文博會工作人員編纂的手冊。(圖僅示意)

為文博會工作人員編纂的手冊。(圖僅示意)

文博會買家洽商會議,對接日本廠商與法國買家。

文博會買家洽商會議,對接日本廠商與法國買家。


彈性且開放的工作氛圍,不只是形象

在設計產業當中,低薪工作量大不是甚麼新鮮事,但設研院是相對組織完善的團隊,也是我工作過環境最友善的單位。從台創中心轉型到設研院,社群中營造的年輕化不只是外衣,而是真正落實。

國際發展組是很溫暖的組,雖然正職每天業務量很大,待辦的雜事很多,但對實習生從沒有以上對下的口吻,能輕鬆地聊天開玩笑

洪組長Patrick是很親切的大家長,實習生初來乍到,往往無法馬上理解組內已承辦許久的業務,這時組長都會滔滔不絕地和實習生介紹這個活動的歷史和目標,花了不少時間與我們對談,也開放的接受我們對組內的問題和感想。

在兩個月這段期間裡,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我對我們組沒有任何不滿XD

中午常常看到有同仁在這個球池睡覺XDD 非常放鬆!

中午常常看到有同仁在這個球池睡覺XDD 非常放鬆!

今年盛大舉辦的文博會,也是我們承辦的!

文博會有了社群效應的渲染,今年比過往網羅了更多攤商,觀眾人數暴增,也創造了許多消費成績。相信大家多少看過評價文博會的貼文、Threads,褒貶皆有。

身為執行單位內部的一員,看到了很多執行的困難──很多時候,民眾攻擊、投訴的問題,往往是我們已經努力調整完的折衷作法。

尚未進到設研院前,覺得設研院光鮮亮麗,既能接觸到國家一線大型專案、完成與社會接軌的設計,也能接觸國內外知名設計師。但經過文博會,我的認知有所轉變──取而代之的是夾在中間的為難。我們上有政府單位,下有民眾、展商,許多關鍵的決定權不在我們,但也必須第一線接收著不滿。民眾雖然受展會的決策影響,但還是文博會最大的客戶之一,民眾投訴到文化部,就需要由組內寫報告解釋。

開展時還沒經過暴風雨的大會服務臺。

開展時還沒經過暴風雨的大會服務臺。

儘管從實習生一夕間變成服務業,設研院讓我作為短期人力卻願意投入的關鍵是,長官並不是退居幕後的角色,而是展會最前線的人物。在文博會期間,經常可以看到副院長保哥穿梭在一、四樓的身影,拿著麥指示組員;組長每天早上6、7點就抵達南港現場,在四樓首當其衝被民眾大罵;實習生在服務台收到民眾激情抱怨時,正職們都會出來阻擋、安撫對方情緒。

就我的視角而言,這次首日的人潮比我們預估的多了很多,社群發酵效應正面效益是讓展會多了很多人流,負面卻是原本立意良善的制度被濫用:比如我們為幫助參展品牌推廣,建立了特殊的買家管道,讓願意大批進貨的上下游廠商快速進場,但由於社群上分享資訊的便利,該管道被誤傳成「有名片就可以進場」,也有人濫用媒體證。過去的文博會中,也有同樣的制度,不過並沒有像今年一樣被大量濫用,可見社群時代傳播資訊的正負效益。

針對這些零零總總的為難與抱怨,身為執行單位的設研院,如同其他曾被大力抨擊的時刻一樣,並不會對外多解釋,而是保持沉默並從每天或展會結束的檢討會議改善。

閉幕後,洪組長Patrick與實習生們合照。

閉幕後,洪組長Patrick與實習生們合照。

文博會背後事務處理,實習生能幫什麼?

話說回來,展會共只有七天,但在展期開始前,當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務需要處理。這些雜事不困難,但很花時間。細細數來,比起展期當下只站在服務台接受砲擊,前期事務處理更雜也更多項。舉例而言,我們接觸到的準備事務就包括:異業合作貼文/文章、IP資料整理、線上媒合會議司、問卷製作與測試、工作手冊編排與資料彙整、保證金資料梳理、買家證/參展證包裝、清點文宣品數量……。

包裝給所有文博會攤/廠商的參展證。

包裝給所有文博會攤/廠商的參展證。

有辦文博會啦!但其實國際發展組在做…

文博會結束後,國發組主線業務回歸國際連結事務。組內人員表示,國發平常才不是在做文博會那些很雜、很龐大的展會業務!而是承辦設研院所有國際活動的推展。比如辦理國際性的設計週、世博,出差到國外參與展會,簽署國際合約互惠,還有引介這些累積下來的國際鏈結給院內其他組。

其實,這也比較符合我對於組內的期待,國發的正副組長外語專業是德語,組內也有英文、韓文的人才,在文博後,我們被安排參加國際活動的推進會議,也漸漸窺見組內在國際事務的專業性。

這些大大小小的會議或活動,雖然不是由實習生承辦,但在聆聽會議的過程中,可以見到組內如何推進業務、控制預算,加強國際鏈結的重點在哪,要達到什麼成效。國際業務無庸置疑的很需要經費,但設研院包攬的事務很多,也不可能將預算都投入國發組,因此並不是每個國外設計展會邀約,組內都會接受,需要同時考慮年初有無編列這筆預算、預期成效是否值得投入、能和對方要到多少補助。如果最後評估無法參與,又如何以其他方式代替,比如邀約對方參與我們辦理的活動、或邀約來台辦展等。

韓國光州設計週進度會議,負責人向大家說明簡報。

韓國光州設計週進度會議,負責人向大家說明簡報。

組長帶實習生到舊空總場勘,衡量明年文博文化策展展區舉辦場地。

組長帶實習生到舊空總場勘,衡量明年文博文化策展展區舉辦場地。

📌無法立即變現卻無價的經驗

對!這兩個月我的平面設計能力沒有長進。

老實說,這兩個月實習下來,我的設計能力是沒有成長的!(XD)但正如我首段所提及的,我並不是一個安於設計本科的學生,對我來說,進來這裡更重要的是我觀察到什麼,還有建立多少人脈

設研院是怎麼選擇合作的設計師的?設研院如何整合一個跨域的國家級活動?業務量龐大的組織如何留住人?上下層分明的機構如何有效率的運作?

這些經驗,都無法馬上變現,但我總覺得,我在這裡所看過、默默學到的經驗,會在未來哪一天無形的發揮它的用處。

設研院實習的經驗,除了是履歷上的一條「工作經驗」,也內化成我處理事務的參考data。


最後,很感謝實習期間溫暖的國際發展組,感謝台灣設計研究院。

若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也想申請設研院實習,希望本文可以幫助釐清這份實習是否符合你的特質與期待,並有助於準備申請資料!

結業報告完的合照。

結業報告完的合照。

陳淳鈺 Chun-Yu Chen
Email: chunyuchen2003@gmail.com
Behance: https://www.behance.net/chunyuchen2003
Web: sites.google.com/view/chunyuche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un-Yu Chen 陳淳鈺
0會員
2內容數
平面設計專業,在這裡分享一些設計相關的活動經歷。臺師大設計系延畢,到英國交換學生中。 也歡迎參考我的作品集!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現在寫這篇心得的時間點是升碩二,其實推甄結果出來後就該寫了,不過想說隔一段時間好像比較可以反省當時哪些事情做得好或不好(肯定不是因為拖延症)。下面會先介紹我的個人背景,接著分別分享審查資料的準備和口試筆試的情形,最後再附上在城鄉所第一年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現在寫這篇心得的時間點是升碩二,其實推甄結果出來後就該寫了,不過想說隔一段時間好像比較可以反省當時哪些事情做得好或不好(肯定不是因為拖延症)。下面會先介紹我的個人背景,接著分別分享審查資料的準備和口試筆試的情形,最後再附上在城鄉所第一年的一些經驗和心得。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研究所在做什麼? 設計系有需要唸研究所嗎? 唸完研究所可以做什麼? 很難畢業嗎? 已經大三、大四快畢業的你是不是也有相同的疑問? 雖然說我也沒辦法給你肯定的答案,但分享這一年的研究所經歷, 也許可以讓你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需要繼續攻讀!!
Thumbnail
我們學校是設計科系佔很多部分,所以每年的台北設計展都是重頭戲, 是每年都要去朝聖的地方,我們班上這次卻很一致,沒有人參加也沒有人理老師,身為班上反骨騷年,我毅然決然那天就參加,但是組隊的道路實在很辛苦,   宿舍幫的人都有事沒辦法,教會團居然也沒有約到人,之後花藝隊,小熊森林,都沒約到人,我的
Thumbnail
我們學校是設計科系佔很多部分,所以每年的台北設計展都是重頭戲, 是每年都要去朝聖的地方,我們班上這次卻很一致,沒有人參加也沒有人理老師,身為班上反骨騷年,我毅然決然那天就參加,但是組隊的道路實在很辛苦,   宿舍幫的人都有事沒辦法,教會團居然也沒有約到人,之後花藝隊,小熊森林,都沒約到人,我的
Thumbnail
「設計你的人生」這門課在台大已經即將開設滿五年了。在這五年之間,我們經常藉著課程以及體驗的形式,帶著同學們了解設計人生到底在做些什麼。這次我們前往美國,探索臺灣和美國設計人生的不同之處,本次要和大家分享美國Stanford Life Design Lab 所見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
Thumbnail
「設計你的人生」這門課在台大已經即將開設滿五年了。在這五年之間,我們經常藉著課程以及體驗的形式,帶著同學們了解設計人生到底在做些什麼。這次我們前往美國,探索臺灣和美國設計人生的不同之處,本次要和大家分享美國Stanford Life Design Lab 所見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從還是擔任經建築組的工作人員開始,到後來參加菁培計畫產品組甄選,最後幸運地透過獎學金到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完成一年的交換留學 —— 本系列文章將分享我從計畫工作人員、參與者、得獎者三個不同身份與視角所看見的菁培計畫,並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與技巧。
Thumbnail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的是教育部的菁培計畫,因為有幸在2023年入選高手雲集的菁培工作營,所以想來分享回饋一下這個想出國留學的設計人都該知道的好康。(更新)我在最後進入海外決選階段,將備審資料送給海外學校審查,雖然最終名單出來時還是沒有在上面看到我的名字,但還是要告訴大家有試有機會!
Thumbnail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的是教育部的菁培計畫,因為有幸在2023年入選高手雲集的菁培工作營,所以想來分享回饋一下這個想出國留學的設計人都該知道的好康。(更新)我在最後進入海外決選階段,將備審資料送給海外學校審查,雖然最終名單出來時還是沒有在上面看到我的名字,但還是要告訴大家有試有機會!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在近期參加了一個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與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所共同舉辦的「2024 春季論文寫作工作坊 (Spring Academic Writing Workshop)」,這是一個關於文獻資料統整寫法的工作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工作坊對於我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眾多啟發。
Thumbnail
在近期參加了一個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與英語學術素養中心所共同舉辦的「2024 春季論文寫作工作坊 (Spring Academic Writing Workshop)」,這是一個關於文獻資料統整寫法的工作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個工作坊對於我的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眾多啟發。
Thumbnail
1988 盛夏,我的高中暑假開始了。這個暑假帶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和回饋,從與家人相處中學到了許多生活小事,也瞭解到了在臺灣升級再造的綠色循環經濟。
Thumbnail
1988 盛夏,我的高中暑假開始了。這個暑假帶給了我許多的啟發和回饋,從與家人相處中學到了許多生活小事,也瞭解到了在臺灣升級再造的綠色循環經濟。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
Thumbnail
✅ 在【社會設計與設計思考工作坊】課程當中,運科竹深入了解創業的精髓和成功要素,並且透過若干方法,可以更快切入創業的步驟與構想的開發!✅ 在【創業計劃書撰寫工作坊】學到實用的創業計畫書寫作工具和方法,提升創業技能,並且瞭解✅ 此外,還能夠與業界專業人士,及有創業理想的志同道合夥伴互動交流。✅ 業師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