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 SCAP申請流程及時間安排
在 Medium 滿早就已經發佈,但不知道為什麼文章不會被搜尋到,因此在這邊也放個。
前言
想寫這篇的原因有二:第一,希望能分享這部分的方式給需要的同學,因為目前網路上能查到的資料不多,因此想分享我是如何準備這門課程。第二,當作自己的人生紀錄,一直以來都滿喜歡分享書籍心得或是心情分享,但較少分享在公開平台。
What is SCAP
- 課程名稱:Strategy Consulting: Approach and Practice(SCAP)
- 申請資格:開放所有大學三年級以上在校學生申請(僅有台大、師大、台科大三校聯盟的背景才會有學分喔),總共錄取 42 位學員無論是工程、醫學或是商學等專業領域。雖然是這麼說,但就我個人觀察而言其實還是商學院居多,畢竟這原先就是開設在商學院的課程,再加上商業思維、顧問思維等軟實力在商學院較能夠訓練到,因此在每個流程都還是較能得心應手些。
- 課程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會直接擔任顧問的角色解決客戶目前所遇到的問題。聽之前的學長姐描述是一門 Loading 非常重的課,建議不要同時有其他的專案在進行,撇除實習以外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時間,因此你需要思考你目前的課程及課外安排是否能夠負荷,否則到時表現不佳可能也不是個好結果。但我目前也還沒開始課程,等真的上完了再來 Update XD
Why I want to apply
為何 Loading 這麼重每年都還是幾百個人要申請?我自己分析有幾個原因,當然也包含了幾個我想加入的理由:
- 擁有實際可以做的企業專案:我認為能夠在學生時期直接了解企業現況,一定是比我們在讀個案紙上談兵要好非常多,而且 SCAP 課程安排短短十週,想必是會非常緊湊的學期,但往另一個面向想也就是回饋會來的很快。就學生的資格來說有辦法直接坐到企業專案的不免俗就是台大的 DAC 或 CC 社團,至於實習的話如果你很幸運也當然會有機會可以做專案。
- 學習顧問的思考方式:以目前的 Syllabus 來看,課程會由 BCG 總經理 JT 教導大家一些管顧思考的方式(假說、邏輯、批判)、質化訪談技巧等等,我認為學習這些不僅僅可以用在管顧產業,而是對於個人的軟實力增強。
- 人脈的連結:這點我自己在 Workshop 有深深體會,才剛進去教室就看到大家此起彼落的在打招呼,我自己也有遇到之前的實習同事,當時心裡就想著這門課到底聚集了多少厲害的學生。另外,SCAP 每年也會舉辦類似Community的活動,讓過去有上過課的人可以彼此交流,這樣的好處對於身為學生的我們也是個很難得的機會,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多認識人、了解你不熟悉的產業等等。
How I Prepared
「雖然 SCAP 沒有履歷門檻,也沒有限定背景,但想要在數百人中脫穎而出,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成為加分點。以下是我準備過程的整理,希望能幫到未來的申請者。」
- CV:我自己的經歷相對其他人真的非常普通,完全不會有加分機會的那種,你可以想像有些人真的優秀到本身就是 MBB 的 PTA,或是某個知名商業競賽的前三名,但對於這個的準備我真的就是盡量數值化自己的表現,並透過經驗去呈現我和這門課的連結。
- CL:這部分是我覺得所有內容中最能表現自己的一個部分,只有這部分我可以有機會扭轉現況,告訴審查者我到底為什麼最適合這門課。如同我前面說的,你要把自己的內心深處挖到最深,去思考和別人最不一樣的why、你有什麼與這門課更深的連結。
大家都會說因為未來職涯規劃、想學管顧思維因為可以用在任何產業,你可以想像如果每個人所說的理由都一樣,在篩選時看到幾百份 CL 的人會是什麼樣的感受。
3. Workshop:
(1) 個人背景說明:因為我過去大學就是學策略,加上在考研的期間也是讀了很多個案,了解管理學的一些基本理論,而在政大上課又是以個案教學的方式為主,因此在策略思考這部分應該是相對有優勢一些些,對於這部分比較沒有經驗的人我非常推薦可以看 HBR 的雜誌、個案,通常會有許多專家對於個案的分析,是個很快速學習商業思維的方式。
(2) Workshop(此階段大概有84位同學)
a. 筆試:僅有十分鐘,可以用電腦或是手機在 Google 表單作答。當時的題目大概是「若你經營一間店,發現近五年來淨利逐年下降」。
- 請你分析可能的原因。
- 請你提出可能的解方。
我個人感覺這部分時間真的是飛速!但能快速解這種題目建議可以用 issue tree 做分析,我在後面會有推薦書籍,大家可參考。
b. JT上課:我有點忘記確切時間大概是多久,大概是一個小時多左右,JT 會和大家介紹管顧產業、BCG 公司、在這個時代下需要的人才等等。
這裡要特別建議一點,因為 JT 希望和學生上課有互動,因此他會一直說有問題可以直接舉手,真的不要害怕打斷他上課,請直接舉手。我一開始會擔心這樣會不會沒禮貌所以想說告個段落再舉,殊不知我前面三位同學都是在 JT 講話的當下直接舉手,他回答後我趕快再要講下一部分時舉手,結果當下馬上 6.7 位同學一起舉,因為時間的關係就選擇了3位,我很幸運有被選到,據說這部分可能會有小加分,畢竟這就是你與其他人積極度的些微差異。
Tip: 請在 Workshop 之前想幾個問題,譬如說你認為現在因為 xxx 環境可能對管顧的衝擊等等,讓人覺得你的問題有深度。我自己在這部分準備的問題多數都是和 JT 寫的《BCG:問題解決力》這本書有關。
c. 小組完成一份簡報並上台報告五分鐘:時間準備大約有30分鐘。今年的題目是每個組別會被分配到不同的電商公司,分別是 PChome, Momo, Shopee, Coupang,請各組要使用簡報分享一個 “Winner Strategy”。
這部分會由每組的小助教觀察每位成員在團隊裡面的角色、貢獻,因此你可以思考自己可以擔任怎麼樣的位置,不一定領導者就一定最優,我在Workshop 後有詢問我們的小助教能不能透漏一點篩選的標準,他有提到會觀察每個成員在團隊裡面的角色,因為一個團隊中本來就會有很多角色,不同的角色存在大家才能夠真正的分工合作。
報告後會由 JT 進行 Challenge,這部分在上台報告可以先思考可能會被詢問的問題,盡量不要空著時間在那沒人回答,請記住有努力回答就是有表現的機會。(當時有分兩大組,在不同教室進行,一部分由Jimmy、一部分由JT)
我自己看了許多組別的觀察,建議不要製作太多頁 Slides,最終會導致講不完、粗略地掃過簡報、JT 沒時間Challenge,相比多頁還是精簡的好。BTW我記得在 JT 寫的書中也有提到好的報告應該是一頁 Slides 講兩分鐘,在準備時我有想到這部分,因此我們組別只有準備三頁的內容,講深一點,多講 why。
Recommended books
- 《BCG:問題解決力》
- 《費米推定筆記》
由於這段期間我同時申請了 SCAP 與 NTUCC,而這兩者在面試階段皆強調邏輯思考與結構化表達,因此這兩本書在準備過程中都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也推薦給未來有志參與顧問社課程或相關計畫的同學參考。
祝大家申請順利!若有問題也歡迎 Email 詢問:guanyili9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