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 我是CCChen
分享iPAS AI應用規劃師中級考試~不同難度模擬題目
目的: 測試提示詞優化設計結果科目三, 難度1~10級, 三種等級題目, 每級10題
📘 科目三:機器學習技術與應用 – 難度 1–3 題庫(情境應用題)
難度 1(基礎應用)
Q1. 某公司想要建立一個垃圾郵件分類系統,他們希望「能辨識郵件是否為垃圾信」並且「能隨著新郵件持續改進」,最合適的方法是:
A. 使用監督式學習(分類模型),並定期更新訓練數據
B. 使用非監督式學習(聚類模型),一次性建立分群
C. 僅用關鍵字規則過濾,不需更新模型
D. 使用生成式模型,自動產生郵件內容進行分類
✅ 答案:A
📝 解析:垃圾郵件屬於 二元分類問題,需監督式學習(如邏輯迴歸、SVM);且必須持續 retraining,才能適應新型垃圾郵件。
Q2. 某醫院要利用 AI 協助醫生「從 X 光片中判斷是否有肺炎」並「需快速輸出診斷結果」,最適合的模型是:
A. CNN 模型,因為能擷取影像特徵並即時分類
B. RNN 模型,因為擅長處理序列數據
C. 決策樹,因為解釋性高但影像特徵處理有限
D. GAN 模型,因為能產生新影像資料
✅ 答案:A
📝 解析:X 光片為影像資料,**CNN(卷積神經網路)**最適合處理圖像辨識,能滿足快速診斷的需求。
Q3. 某電商平台希望「分析顧客評論情緒」並「即時回覆顧客」,最合適的技術組合是:
A. NLP 情感分析模型 + 聊天機器人
B. CV 模型 + 圖像檢測
C. 聚類模型 + 批次匯出報告
D. PCA 降維 + 手動標記
✅ 答案:A
📝 解析:顧客評論為文字資料,需 NLP 情感分析,搭配聊天機器人可即時回覆,符合雙重條件。
難度 2(進階應用)
Q4. 某金融機構需要建立「信用卡異常交易偵測」系統,要求能「即時標示異常」並「降低誤報率」,最佳做法是:
A. 使用監督式學習,並加入不平衡數據處理
B. 僅依靠無監督式聚類分析
C. 隨機人工檢查部分交易
D. 使用生成式 AI 模型模擬交易
✅ 答案:A
📝 解析:異常偵測需分類模型,但金融交易屬 不平衡數據,需 SMOTE 等技術處理,才能降低誤報。
Q5. 某製造工廠希望「預測設備故障」並「在故障前主動維護」,最佳解決方案是:
A. 使用時間序列模型(如 LSTM)分析感測器數據
B. 僅用靜態規則檢查機台狀態
C. 依靠人工定期檢修,不用數據
D. 使用電腦視覺模型辨識生產線影像
✅ 答案:A
📝 解析:設備感測器數據是 時間序列,LSTM 能捕捉長期依賴關係,適合做預測性維護。
Q6. 某零售業希望「針對顧客過去購買記錄推薦商品」並「同時應對冷啟動問題」,最合適的方法是:
A. 混合式推薦系統(協同過濾 + 內容過濾)
B. 單純協同過濾,僅靠相似用戶資料
C. 僅依靠內容標籤推薦
D. 使用 GAN 生成商品圖片做推薦
✅ 答案:A
📝 解析:協同過濾適合大量數據,但冷啟動需內容過濾補強,因此 混合式推薦系統最符合需求。
難度 3(初階專業)
Q7. 某城市交通局希望「即時預測交通流量」並「依此調整紅綠燈控制」,最佳解決方案是:
A. 使用時間序列模型 (RNN/LSTM) 搭配即時流式數據處理
B. 使用靜態迴歸模型分析歷史資料
C. 僅靠人工監看 CCTV 影像
D. 利用 GAN 模型生成交通影像
✅ 答案:A
📝 解析:交通流量屬 時間序列,需即時流式數據,RNN/LSTM 能處理序列動態,滿足雙重需求。
Q8. 某電信公司希望「偵測客戶流失」並「提出挽留方案」,最佳模型與方法是:
A. 監督式分類模型 + 特徵工程找出流失因子
B. 僅做無監督分群,不做後續分析
C. 依靠人工客服逐一訪談
D. 僅建立文字生成模型自動回覆
✅ 答案:A
📝 解析:流失屬 二元分類,搭配特徵工程可找出重要因子,協助挽留方案設計。
Q9. 某醫療研究團隊希望「使用 AI 輔助癌症早期檢測」並「需要結果能被醫師理解與解釋」,最適合的技術是:
A. 可解釋性模型(如決策樹/貝氏模型)
B. 黑箱深度神經網路,僅追求準確率
C. 僅靠人工經驗判斷
D. 使用隨機生成模型產生病歷
✅ 答案:A
📝 解析:醫療高風險領域需 可解釋性 AI (XAI),如決策樹或貝氏模型,才能被醫師信任並應用。
Q10. 某企業想要「分析產品銷售趨勢」並「同時預測下一季銷售量」,最佳方法是:
A. 使用迴歸模型 + 時間序列預測
B. 僅用聚類模型做顧客分群
C. 使用電腦視覺模型處理商品圖片
D. 完全依賴人工經驗
✅ 答案:A
📝 解析:銷售趨勢可用迴歸分析,未來銷售量需時間序列模型(ARIMA/LSTM),符合雙重條件。
✅ 總結
- 難度 1:基礎應用(垃圾郵件、醫療影像、情感分析)。
- 難度 2:進階應用(異常交易、設備維護、推薦系統)。
- 難度 3:初階專業(交通預測、流失偵測、醫療 XAI、銷售預測)。
- 題目設計:選項相似、含陷阱,強調「邏輯推理 + 應用場景對應」。
📘 科目三:難度 4–6 題庫
難度 4(模型調校)
Q1. 某電商公司在建立「顧客流失預測模型」時,發現準確率高達 95%,但實際應用時卻錯誤率很高。他們同時需要「避免模型只偏向多數類別」與「提升少數類別偵測能力」,最佳方法是:
A. 使用 SMOTE 等過採樣技術 + F1-score 評估
B. 僅依靠 Accuracy 當指標
C. 減少特徵數量並重新訓練
D. 完全刪除少數類別樣本
✅ 答案:A
📝 解析:流失預測是 不平衡分類問題,Accuracy 會誤導。SMOTE 可強化少數類別樣本,F1-score 能平衡 Precision/Recall,符合雙重條件。
Q2. 某醫療 AI 系統需要「最佳化超參數」與「避免過度耗費運算資源」,最佳做法是:
A. 隨機搜尋 (Random Search) + 早停 (Early Stopping)
B. 全面網格搜尋 (Grid Search)
C. 不調整任何超參數
D. 使用暴力窮舉法測試所有組合
✅ 答案:A
📝 解析:隨機搜尋比網格搜尋效率高,早停可避免過度訓練,符合「調參 + 資源控制」雙重條件。
Q3. 某工廠的瑕疵檢測模型過擬合,要求「提升泛化能力」與「避免長時間 retraining」,最佳方案是:
A. 使用 Dropout + 正則化 (L2 Regularization)
B. 增加模型層數與參數
C. 僅依靠更多訓練次數
D. 完全移除驗證集
✅ 答案:A
📝 解析:Dropout 與 L2 可有效降低過擬合,並保持訓練穩定,不會增加 retraining 負擔。
難度 5(效能比較)
Q4. 某銀行想比較不同模型的效能,要求同時「評估模型在不同閾值下的表現」與「避免只看單一指標」,最合適的方式是:
A. 繪製 ROC 曲線 + 計算 AUC
B. 只看 Accuracy
C. 只看 Precision
D. 只看 Recall
✅ 答案:A
📝 解析:ROC 曲線可觀察不同閾值下的 TPR/FPR,AUC 提供綜合效能指標,符合雙重條件。
Q5. 某公司同時訓練了 CNN 與 RNN,用於影像與序列數據分析。若需求是「影像辨識速度快」與「序列建模準確」,最佳分工是:
A. CNN 用於影像,RNN 用於序列
B. RNN 用於影像,CNN 用於序列
C. 兩者隨機選用
D. 全部交由人工標註
✅ 答案:A
📝 解析:CNN 擅長影像特徵擷取,RNN 適合處理序列,分工明確符合雙重需求。
Q6. 某金融風控模型需要「提升異常交易偵測率」與「降低誤報率」,最合適的模型選擇是:
A. 隨機森林 (Random Forest) + 特徵工程
B. 單一決策樹
C. 僅用線性迴歸
D. GAN 生成數據直接分類
✅ 答案:A
📝 解析:隨機森林能降低單一樹的偏差與過擬合,特徵工程可提升偵測力,符合「高偵測 + 低誤報」。
難度 6(MLOps 部署與風險控制)
Q7. 某製造業導入 AI 時,要求「模型能持續更新」與「可與 ERP 系統串接」,最佳技術方案是:
A. MLOps 流程 + API 部署
B. 單次模型訓練後人工手動更新
C. 將模型封裝在 Excel 巨集
D. 僅用統計分析,不做串接
✅ 答案:A
📝 解析:MLOps 確保持續更新,API 部署能與 ERP 串接,符合「更新 + 整合」需求。
Q8. 某醫療 AI 系統需要「符合責任 AI 原則」與「降低模型偏見風險」,最佳解決方案是:
A. 使用公平性檢測工具 + 可解釋性模型 (XAI)
B. 僅追求準確率最大化
C. 將少數族群數據完全刪除
D. 全部交由人工判斷,不用 AI
✅ 答案:A
📝 解析:公平性檢測可降低偏見,XAI 提供可解釋性,符合責任 AI 的雙重要求。
Q9. 某物流公司導入 AI 預測配送延遲,要求「即時分析 IoT 感測器數據」與「降低雲端延遲風險」,最佳技術是:
A. 邊緣運算 + 輕量化模型
B. 全部數據上傳雲端批次處理
C. 純人工監控車隊
D. 僅依靠歷史平均值計算
✅ 答案:A
📝 解析:邊緣運算能降低雲端延遲,輕量化模型適合 IoT 即時推論,符合雙重條件。
Q10. 某金融機構導入 AI 模型,要求「避免黑箱決策風險」與「確保模型可被監管單位審查」,最佳策略是:
A. 可解釋性 AI (如 SHAP/LIME) + 模型審計報告
B. 完全使用黑箱深度模型,不解釋
C. 直接刪除所有高風險客戶
D. 僅依靠人工手動報告
✅ 答案:A
📝 解析:XAI 工具提供透明度,審計報告能滿足監管要求,符合「可解釋 + 可審核」雙重條件。
✅ 總結
- 難度 4:模型調校(SMOTE、不平衡處理、Dropout、超參數)。
- 難度 5:效能比較(ROC/AUC、CNN vs RNN、隨機森林)。
- 難度 6:MLOps 與風險控制(API 部署、責任 AI、公平性、XAI、邊緣運算)。
📘 科目三:難度 7–10 題庫
難度 7(跨產業應用)
Q1. 某物流公司導入 AI,要求「降低配送延遲」與「同時滿足政府碳排監管」,最佳解決方案是:
A. 使用路徑最佳化模型 + IoT 感測器數據串流監控
B. 僅依靠歷史平均路徑分析
C. 使用生成式 AI 模擬配送日誌
D. 完全由人工司機調整路線
✅ 答案:A
📝 解析:路徑最佳化能減少延遲,IoT 串流監控能即時提供碳排數據,滿足「效率 + 環保監管」。
Q2. 在零售產業中,若同時需要「精準商品推薦」與「避免冷啟動問題」,最佳策略是:
A. 混合式推薦系統(協同過濾 + 內容過濾)
B. 單純協同過濾,依靠用戶相似度
C. 只依賴商品標籤分類
D. 完全依靠人工推薦
✅ 答案:A
📝 解析:冷啟動時,協同過濾不足,需要內容過濾輔助,混合式系統能兼顧「精準推薦 + 問題解決」。
難度 8(專家級最佳化)
Q3. 某醫療 AI 模型需同時「減少運算成本」與「保持診斷精度」,最佳方法是:
A. 模型剪枝 (Pruning) + 知識蒸餾 (Knowledge Distillation)
B. 單純使用更大模型以增加準確率
C. 移除所有少數族群數據以簡化訓練
D. 僅依靠硬體升級提升 GPU 數量
✅ 答案:A
📝 解析:剪枝減少冗餘參數,蒸餾讓小模型學習大模型精華,符合「低成本 + 高精度」。
Q4. 某製造業的 AI 預測系統需「快速 retraining」與「避免資料飄移造成退化」,最佳技術組合是:
A. MLOps + 數據飄移監控 + 自動化 retraining
B. 單次訓練後永久使用
C. 僅依靠人工抽樣檢查
D. 完全忽略新資料
✅ 答案:A
📝 解析:MLOps 提供 retraining 自動化,數據飄移監控能及時偵測,滿足「快速更新 + 避免退化」。
難度 9(國際合規)
Q5. 某跨國金融公司導入 AI,需要同時符合「歐盟 GDPR」與「美國 CCPA」要求,最佳解決方案是:
A. 數據匿名化 + 使用隱私保護技術 (差分隱私)
B. 僅加密資料,不考慮分析可用性
C. 全部刪除個資欄位,僅保留交易編號
D. 不處理隱私,僅強調模型效能
✅ 答案:A
📝 解析:GDPR 與 CCPA 都要求隱私保護,匿名化與差分隱私能兼顧「合規 + 分析可用性」。
Q6. 某 AI 平台需同時「符合歐盟 AI Act 高風險系統規範」與「提供模型決策的可解釋性」,最佳方案是:
A. 導入 XAI 工具 (SHAP/LIME) + 人工審查流程
B. 僅用黑箱深度模型追求準確率
C. 外包決策流程給第三方
D. 移除人工監督,完全自動化
✅ 答案:A
📝 解析:AI Act 要求高風險系統必須可解釋且有人類監督,XAI + 人工審查能同時滿足。
難度 10(AI 治理)
Q7. 某政府導入 AI 辦理社會福利審核,需同時「確保決策公平性」與「降低模型偏見風險」,最佳做法是:
A. 偏見偵測工具 + 公平性調整演算法
B. 僅依靠歷史數據建模
C. 全部交由人工決策,不使用 AI
D. 移除敏感特徵後不做驗證
✅ 答案:A
📝 解析:責任 AI 要求公平性,需偏見偵測並透過調整演算法處理,符合「公平 + 降低偏見」。
Q8. 某國際 AI 專案需同時「確保跨部門透明決策」與「避免提示注入 (Prompt Injection) 攻擊」,最佳解決方案是:
A. 建立 AI 治理框架 + 輸入輸出安全過濾機制
B. 只依靠生成式 AI 黑箱模型
C. 完全忽視安全檢查以提升效率
D. 僅依賴人工檢查所有輸入
✅ 答案:A
📝 解析:治理框架確保透明度,輸入/輸出過濾能防止提示攻擊,符合「透明 + 安全」。
Q9. 某跨國製造企業需同時「利用 AI 提升生產效率」與「符合 ESG 碳足跡揭露規範」,最佳策略是:
A. AI 優化生產流程 + 即時碳排數據平台
B. 僅依靠人工紀錄碳排數據
C. 完全忽視 ESG 要求
D. 只強調演算法效能,不顧產業規範
✅ 答案:A
📝 解析:AI 優化能提升效率,碳足跡平台能滿足合規揭露,符合「效率 + ESG 合規」。
Q10. 某 AI 公司需同時「降低法律風險」與「確保系統能通過國際審計」,最佳解決方案是:
A. 建立責任 AI 政策 + 模型審計追蹤系統
B. 只追求短期效能最大化
C. 不記錄任何模型決策過程
D. 僅依靠外部顧問,不做內部治理
✅ 答案:A
📝 解析:責任 AI 政策可降低法律風險,審計追蹤系統能確保合規性,符合「法律合規 + 國際審計」。
✅ 總結
- 難度 7:跨產業應用(物流、零售)。
- 難度 8:專家級最佳化(剪枝、蒸餾、MLOps、飄移監控)。
- 難度 9:國際合規(GDPR、CCPA、AI Act)。
- 難度 10:AI 治理(公平性、安全、ESG、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