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虎航(6757)於2025年9月4日舉行Q3法說會,分享其低成本航空模式與市場策略。公司成立11年,專注區域航線,飛航日本23個航點,2025年上半年營收84.54億元,稅後盈餘14.98億元。新機隊計畫至2028年完成汰換,新增日本航點與AI票務系統強化競爭力,第四季票價回升可期。
會議摘要
公司概況與市場定位
台灣虎航(股票代號6757)成立於2014年4月21日,為華航集團100%子公司,實收資本額45.953億元,員工人數838人,總部位於桃園大園區。公司於2019年12月16日興櫃,2023年8月15日創新板上市,2024年11月29日改版上市至一般板。作為台灣首家且唯一低成本航空(LCC),虎航專注區域航線,區別於傳統航空(如華航、長榮)的多艙等與長程航線模式,以及星宇航空的豪華定位。
虎航以單一機型(A320系列,180座全經濟艙)運營,精簡機內配備(如無影音系統與免費餐飲),透過點對點航線與二三線機場(如日本大分、鳥取、石垣島)降低成本。2025年,虎航運營30個航點、43條航線,涵蓋日本(23個航點)、韓國(4個航點)、澳門、泰國及越南,以日本航線為核心,佔客運收入79.51%。
營運模式與競爭優勢
虎航的低成本模式強調效率與成本管控:
- 單一機型:全機隊採用A320(ceo與neo),簡化訓練與維修,降低成本。
- 精簡服務:無免費餐飲、毛毯或影音系統,旅客可透過加價選購服務(如行李、餐點)。未來計畫引入機上WiFi,支援旅客使用手持裝置瀏覽電子雜誌與免稅品目錄。
- 點對點航線:專注區域航線,減少組員住宿成本,地停時間短(無貨運需求),提升飛機周轉率。
- 二三線機場:與日本地方機場合作,獲得補貼,降低場站費用。
- 銷售管道:以官網與APP為主,減少旅行社佣金,2025年1-7月客運收入94.52億元,票收佔76.95%,附帶收入(如行李費、選位費)佔23.05%。
虎航的品牌定位強調年輕化與靈活性,透過樂虎卡聯名信用卡(計畫2026年Q3-Q4改版)、大九州計畫(推廣佐賀、福岡等二線城市)與實體活動(如11月29日河濱公園路跑)提升品牌知名度。
財務表現與營運數據
根據2025 Q3法說會投影片,2025年上半年(H1)營收84.54億元,年增2.9%,稅後盈餘14.98億元,年減2.3%,每股盈餘3.26元。營業淨利17.93億元,年減14.9%,主要因票價下修與營業支出增加(年增9.1%)。營業外收入0.79億元,較2024年同期轉正,改善整體獲利。2024年全年營收164.23億元(年增31.7%),稅後盈餘27.72億元(年增51.7%),每股盈餘6.16元,顯示疫情後需求復甦帶動顯著成長。
營運數據顯示,2025年H1班次數9,286(年增2.1%),收益旅客人數144萬(年增2%),載客率86.19%(略減0.07個百分點)。人均收益5,643元(年增0.4%),受票價敏感度影響,6月票價較2024年同期下修。燃油成本下降14.8%(每桶86.18美元),但維修成本因延租與新增機隊準備增加18.8%。整體費用結構中,燃油佔23.8%,機場與地勤費用佔22.1%,維修佔21.2%。
機隊計畫與航線擴張
虎航的第二代機隊計畫(2021-2028)聚焦汰舊換新與運能擴充,計畫將11架A320ceo全數汰換為15架A320neo(租賃8架、購買7架),降低平均機齡(2025年H1為6.6年)與維修成本,同時提升燃油效率。2025年機隊數17架,預計2028年達16架(14架A320neo)。第三代機隊計畫將於2025年Q4或2026年Q1公告,評估2027-2029年增購飛遠航線機型,2030-2032年探索越洋航線可能性。
航線方面,2025年新增日本大分、鳥取、石垣島航點,復航台中-濟州、台中-名古屋,高雄-仙台與高雄-新千歲開航,強化北中高三點出發優勢。日本航線佔比79.51%,二線航點(如福島、岡山)貢獻23.56%收入。未來計畫評估台南作為第四出發點,並考慮熊本航線。香港與澳門航權保留,待兩岸關係改善再開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