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井泵浦(6982) 2025年第三季法人說明會會議摘要
一、 公司簡介
大井泵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6982,WALRUS)成立於1967年,至今已邁入第58個年頭,是台灣泵浦製造領域的領導者,並積極投入跨界應用開發。公司總部位於新北三芝,營運據點遍及台灣(三重、台北、台中、高雄正義廠、即將落成的高雄環球廠)及中國蘇州(100%子公司蘇州華樂市)。集團員工人數約500人,資本額逾4億新台幣。2024年合併營收超過16億新台幣。大井泵浦以其顯著的黃藍色海象Logo作為企業識別,象徵著其在水泵領域的專業與創新。
二、 公司發展與產品演進
大井泵浦的發展歷程是一部不斷投入研發創新與挑戰自我的歷史:
- 創始與成長期(1967-1990年代):
- 1967年以「三井公司」之名創立,專注於一般民生用抽水泵浦。
- 1989年更名為「大井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擴大經營泵浦市場。
- 1990年引進塑膠射出成型機,投入工程塑膠化研究,提升泵浦技術層次。這項技術的引入,不僅提升了生產製造的掌握度,也為後續符合ESG減碳排的目標奠定基礎。
- 工業與電子化轉型(1999-2010年代):
- 1999年切入工業用泵浦市場(TPH系列),客戶屬性從終端消費者轉向工廠及企業客戶。
- 2002年推出民生Q系列電子式水泵,將電子設計與控制應用於民生產品。
- 公司陸續獲得多項國際認證,如DNV CE、BSI ISO 9001,並成立WALRUS大井動力實驗室,提升產品品質與可靠度。
- 2014年實驗室通過TAF、ILAC、TUV認證,顯示其在泵浦與馬達測試領域的專業能力。
- 邁向資本市場與科技水泵(2020年至今):
- 2020年,創辦人黃秀雄與現任董事長黃景豐完成交棒,同時引入專業經理人團隊,確立邁向資本市場的目標,並致力成為「全球前十大水泵品牌」。
- 同年,公司切入「科技水泵」領域,為未來成長奠定基礎。
- 2024年12月18日,大井泵浦成功上櫃掛牌。
- 公司將銷售模式從「賣產品」轉變為「賣服務」,強調與客戶協作,走在客戶最前線,提供全方位水資源解決方案。
三、 營運據點與產能佈局
大井泵浦在台灣及中國設有多個營運據點,以支持其多元化的業務發展:
- 台灣據點:
- 新北三芝: 總部所在地。
- 三重: 營運據點。
- 台北南京三民站: 辦公室。
- 台中: 分公司。
- 高雄正義廠: 既有廠區。
- 高雄環球廠(新廠):現況: 外觀與基礎結構已大致完備。設備: 引入自動倉儲系統、日本全電式射出機、機械手臂等自動化設備,旨在實現智慧製造。進度: 預計今年11月進行小批次試生產與磨合。全面投產: 預計2026年第一季全面加入生產行列,將提升整體生產效能與經濟規模,進而改善毛利率。
- 中國據點:
- 蘇州華樂市: 100%持股子公司,為集團在中國大陸的重要生產基地。
四、 財務表現
大井泵浦2025年上半年的財務表現如下:
- 合併營收: 8.527億新台幣。
- 稅後淨利: 3,355萬新台幣。
- 每股盈餘(EPS): 0.83元。
- 毛利率:
- 整體: 雖然法說會未直接提供上半年整體毛利率,但發言人說明:
- 民生用泵浦: 約30%至32%,因量體大且新廠投入後有望再提升。
- 工業用泵浦: 約22%至25%,因客製化程度高且受工具機產業狀況影響。
- 科技水泵: 現有CDU機櫃應用毛利率可達40%以上,未來In-Rack等新開發產品毛利率可能更高。
- 匯率影響: 第二季受到較大的匯損衝擊,影響了當期獲利。
五、 產品組合與市場策略
- 產品銷售佔比(2025年上半年):
- 家用與工業用比重: 約7:3,家用產品佔比較高。
- 九大應用領域: 營建民生相關(抽水泵、家用泵)佔營收大宗,約五到六成。製造業約佔20%。
- 科技水泵: 2024年佔比約1%,2025年上半年已提升至2.5%,預計年底可達3%。公司目標三年內將科技水泵佔比提升至10%。
- 內銷與外銷: 內銷約佔70%,外銷約佔30%。外銷佔比持續成長,與公司國際化佈局相關。
- 四化策略經營:
- 產品最適化: 提供最適合客戶需求的產品,並持續優化迭代。
- 生產智慧化: 透過高雄環球廠的建設,導入MES系統、自動化設備,提升生產效率與品質。
- 品牌國際化: 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WALRUS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 服務在地化: 在海外市場佈建售後服務中心,提供即時支援。
- 海外市場佈局:
- 東協市場: 已在泰國、馬來西亞設立服務中心,並切入當地大型賣場通路。
- 歐洲市場: 與當地廠商合作,持續推展業務。
- 海外工具機市場: 已有美系工具機客戶實際出貨,明年訂單穩定。同時積極與德系、日系工具機大廠洽談合作。
六、 科技水泵新應用
科技水泵是大井泵浦未來的重要成長引擎,主要應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