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C1 期子宮內膜型卵巢癌:太平洋紫杉醇 + 卡鉑
2023 年 9 月,我原本是為了巨大的巧克力囊腫,以及多顆子宮肌瘤進行傳統剖腹手術,但剖開肚子後,醫師覺得可能是癌症,還請了另一位婦癌醫師,也就是我之後的化療主治醫師,一起進手術室確認。
切片化驗結果是子宮內膜型卵巢癌。一開始我還搞不清楚,這樣到底是子宮內膜癌,還是卵巢癌?醫師說,子宮內膜型的卵巢癌通常與荷爾蒙相關,因此,假使之後我因為切除全子宮、卵巢等,引發更年期症狀,也不能補充荷爾蒙:睡不著,就吃安眠藥;心情不好,就吃抗憂鬱藥。還好,兩年過去了,目前我還沒有出現任何更年期的不適症狀。
而由於我的腫瘤只存在於卵巢,但手術時破裂,因此期別歸類為 IC1,醫師選擇的化療組合為太平洋紫杉醇 + 卡鉑。原本,醫師說我的可見腫瘤都已切除,這個化療只是預防性化療,做四次療程就可以了,但我的腫瘤指數下降速度不符合醫師期望,最終,我共做了五次療程。
▌原來藥物過敏也會發生在化療藥物
太平洋紫杉醇用於期別較早的卵巢癌是需要自費的,依據每個人的使用劑量計價,我每次化療需自費七千多元。
第一次化療前,會有藥師及護理師來病房進行衛教,告訴我們接下來可能會發生哪些事,要注意哪些狀況。治療順序由抗過敏及止吐藥開始,注射完這些藥物後,會先注射太平洋紫杉醇,結束後才換卡鉑。
當時,因為醫院剛更換了太平洋紫杉醇的廠牌,部分第一次化療的病人會產生過敏反應 – 呼吸困難。因此,第一次注射時,會從最緩慢的注射速度,每隔一段時間逐步加速。護理師交代,如果能順利注射完某個量都沒事,那就表示不會發生過敏。
一開始,最緩慢的注射沒有問題,但增加注射速度後,我突然覺得背後好像怪怪的,而正當我想調整躺下的方向時,我吸不到空氣了!一切大概發生在三秒內,我用力呼吸,但我感覺不到自己在吸氣,按下呼叫鈴後,護理師早已準備好,慌亂中,我看到 4-5 位護理師衝進來,馬上在病床的左右兩側各司其職,有的負責關掉化療、有的負責幫我戴上氧氣、有的負責監測數值,我終於又可以呼吸了!
休息一陣子後,該做的還是要做,我又再一次嘗試注射太平洋紫杉醇,可是,注射下去後,我還是覺得胸口悶悶的,可以淺淺呼吸,但無法深深吸一口氣。護理師問我,「可以忍住嗎」,嗯,好吧,我就這樣忍著做完了第一次化療。但那股胸悶的感覺,大概維持了快兩個月才消失。
▌連 CT 追蹤也發生了藥物過敏
在第四次化療療程後,因為副作用的關係,我很不想再進行第五、六次療程,因此醫師提早幫我安排了 CT 檢查,確認體內是否已無腫瘤存在。
癌症追蹤的 CT 檢查是需要注射顯影劑的,報到時,會先在平常手臂抽血的位置插上針筒,先照一次無顯影劑的影像,注入顯影劑後,再照一次有顯影劑的影像。
我原本就很擔心,會再一次發生藥物過敏,但網路上查詢的結果,以及認識的藥師朋友都跟我說,顯影劑發生過敏的機率很低很低。結果,顯影劑一注射下去,我就覺得嘴唇腫腫癢癢的,照完影像後,臉頰及脖子也開始癢癢的。
一般的流程是,照完 CT 後要在外面休息一陣子,確認沒有任何不舒服後,才會拆掉手臂上的針筒。我一走出檢查室,就跟陪我去的親友說,「我的臉有點癢癢的」,說著邊脫下我的口罩,他馬上叫我不能抓,趕快去跟護理師說。
護理師看了也一臉緊張,一直問我會不會呼吸困難,喉嚨有沒有腫腫的,還幫我找了一位醫師過來。這時候,我突然很好奇我的臉到底怎麼了,但身邊的人都不讓我摸臉,所以我一直不曉得當時到底有多嚴重。據說,我的臉頰跟脖子長滿了腫很大的疹子,但還好,我只有微微癢的感覺。
醫師看了以後,問我要不要打抗過敏的藥,但化療期間我每次打完抗過敏的藥,都會陷入昏睡,可是那邊並不是病房,沒有床讓我睡,所以我就沒有用藥,單純只是一直喝水,還好,喝了將近兩公升的水後,疹子就慢慢消了。
從此之後,我的 CT 追蹤檢查就只能照沒有顯影劑的影像 … 似乎不太安心,但也只能這樣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