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SSINA 位於 Via Durini 旗艦店。ph:Simone Barberis
要對有接近百年歷史的品牌做轉型并非一蹴而就的。但轉眼,在 Patricia Urquiola 上任藝術總監一職正達 10 年的今日,Cassina 可説已成了「老牌轉型成功」的藍本。
她的崛起來自於 Cassina 於 2022 年開展Patronage項目,旨在培養年輕的國際設計人才,支持文化發展和鼓勵創新思維。在品牌的支持下,Linde 在雅典Carwan 畫廊舉辦的首次個展中呈現了限量版作品。這些收藏級的作品成為她去年為 Cassina 設計 Soft Corners系列的靈感基礎,並繼續塑造出照明系列 Wax, Stone, Light 的設計 。Linde 最初的想法,將雕塑般的塊狀物一個接一個地置於看似不穩定的柱子上。設計師著迷于材料從液態變形成為固體的過程,因此開始嘗試用玻璃進行實驗,以探索這種迷人材料的更多可能性。通過探索玻璃的透明度、觸感和透光性,Linde 最終呈現出的不僅僅是一個物體, 更是一種氛圍。這個系列包含五種不同尺寸的立體柱狀物,採用Murano玻璃,由工匠們通過鑄鐵模具吹制而成。每個玻璃方塊的表面都經過手工上蠟以創造其獨特且不規則的形狀。它們垂直地堆疊在一起,通過定制的中央 LED 管串聯,並透過灰白色或煙灰色的材質表面散發出溫暖的光芒 。
同樣的 Patronage 計劃,也在今年催生出兩位代表:來自法國的 Ferréol Babin 以及中國設計師蔡烈超(Mario Tsai)。前者的 Polyshape 燈具,採用基礎幾何造型的構成,可透過底座上的圓球可調整亮度。成品可説延續了設計師在其部分藝術創作及限量系列中已有的表達形式。後者的 Tsai Light, 從建築的基礎元素:磚塊中取材。 「我需要設計一個具有磚塊經典形狀的燈具單元,既能代表Cassina又不對其造型做過多解構,需具備良好的照明性能,並能以某種方式相互組合發展出一個可不斷擴展的燈具系列。」他如此解釋道。最終的設計就是個可透過不同組合方式組合成檯燈或吊燈。

旗艦店内展示的新燈具系列。ph:Simone Barberis
Cassina 的持續擴展,並不止於旗下系列的開發。2019 年它還收購了丹麥品牌 Karakter,相中了該品牌過去與Achille Castiglioni、Joe Colombo 和 Angelo Mangiarotti 等建築師和設計師的合作。而在 2025 年的米蘭設計週期間,品牌旗艦店内也展示了藝術家 Pietro Terzini 的首個設計項目。「來自外面的我」(ME FROM OUTSIDE)是一個充滿視覺敘事性的鏡子系列,旨在激發人們對自己和所生活的社會有所反思。這些鏡子被佈置在一個壯觀的房間裡,邀請訪客來反思鏡子中的語錄,為他們帶來引人入勝的體驗。對於逐漸「客滿」的 Via Durini 家具街而言,Cassina 的多元性確實是個讓人流連忘返的小樂園。

此篇文字收錄於:
✨《2025義大利設計年鑒》✨熱賣中✨
作者: 甄健恆
設計: 甄健恆
出版 : 賞物誌 OOTP
訂購:Google 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