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關注科技新聞,大概會發現「具身智能(Embodied AI)」這個詞頻繁出現在各大報導中。從 Tesla Optimus 到國內外新創機構,一個接一個的融資消息像煙火一樣接連釋放。那麼,這股熱潮裡的關鍵公司究竟是誰?投資人又在押注什麼?這篇文章將帶你認識一家成立不到兩年的新創——星海圖(Galaxea AI)。
閱讀完這篇文章,你會獲得三個重點:
- 星海圖的創業背景與產品路線。
- 它在短短一年內完成多輪融資的關鍵原因。
- 這代表了具身智能賽道投資人的心態與行業發展方向。
產業脈絡:具身智能的黃金窗口期
具身智能可以簡單理解為「讓 AI 擁有身體」,透過硬體(機器人本體)和大模型結合,讓機器能夠感知、學習並在現實世界中行動。2025 年的資本市場明顯感受到這個方向的爆發力:根據公開數據,光是今年前八個月,機器人產業的融資額就達到 386 億人民幣,是去年的 1.8 倍。這個數字不僅顯示投資活絡,也意味著投資人正在爭搶「下一個大機會」。
星海圖是誰?
星海圖成立於 2023 年 9 月,總部位於北京。它的團隊成員背景亮眼,來自清華、加州大學伯克利,以及 Waymo、Momenta 等頂尖自駕與 AI 公司。這讓它在創業初期就被貼上了「技術密集型」與「硬核 AI 團隊」的標籤。
願景與理念
公司提出了一個很有野心的願景:「部署 100 億台 AI 機器人,服務 100 億人口」。在架構設計上,它主打 「一腦多形」 的思路,也就是透過同一個大腦(AI 模型)去驅動不同形態的機器人,而不是為每一款硬體單獨開發。這樣的設計既降低了開發成本,也擴展了商業化的可能性。
產品線
- R1 系列:Pro、Lite 等不同定位的人形機器人。
- A1 機械臂:針對工業與服務場景。
這些產品不僅是展示技術的載體,也為公司打開了實際落地的市場入口。

星海圖 R1
投融資動態:七輪融資的加速度
星海圖之所以備受矚目,很大原因是它幾乎「一路綠燈」地完成了多輪融資。
- Pre-A / A 輪:早期就吸引了螞蟻集團、高瓴、IDG、百度風投等重量級資本。
- A2 / A3 輪:由凱輝基金領投,金額超過 3 億人民幣。
- A4 / A5 輪(2025 年 7 月):合計超過 1 億美元,由今日資本、美團龍珠、美團戰投等機構領投。
- 估值變化:從年初至今,估值增長超過 3 倍,逐步逼近「獨角獸」行列。
這樣的速度不只說明資本對它的信任,更是市場對具身智能前景的集體押注。
投資人押注的背後邏輯
從投資名單可以看到一些趨勢:
- 平台型企業進場:例如美團,透過龍珠與戰投加碼,顯然是想卡位「服務型機器人」的未來生態。
- 產業基金支持:國家級與地方產業基金的進入,意味著政策導向與產業規劃的扶持。
- 遊戲與互聯網資本:如米哈遊等股東,也展現出跨界的想像力——未來 AI 機器人不僅是勞動力,也可能成為內容與娛樂的新載體。
未來觀察:熱度之外的挑戰
儘管資本持續湧入,但具身智能仍有幾個不確定因素:
- 商業化落地:如何從研發展示走向大規模商業應用?
- 成本控制:人形機器人的製造成本依舊高昂,短期內可能限制普及。
- 估值風險:短時間估值翻倍,若營收無法匹配,容易形成泡沫。
星海圖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將「技術實力」轉化為「規模化的商業模式」。這不僅考驗研發速度,也考驗市場拓展與合作夥伴的佈局。
結語
星海圖的故事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整個具身智能產業熱潮的縮影。投資人的積極參與,代表著對未來的高度期待;而創業公司能否真正跑出來,則需要在技術與市場之間找到平衡。
對我們這些關注科技與產業的人來說,星海圖無疑是一個值得長期觀察的指標。它不只是「又一家融資成功的新創」,而是有可能參與定義未來機器人樣貌的玩家。
👉 你怎麼看?具身智能的火熱融資,會帶來「機器人革命」還是「資本煙火」?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別忘了追蹤 Mech Muse,和我一起追蹤最前沿的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