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內級船艦的武器裝備排列圖。
水無瀨號是川內級輕巡洋艦中因華盛頓海軍條約取消建造的船艦,是5500噸級的輕巡洋艦。 5500噸級輕巡洋艦造艦計畫是依循八八艦隊案運作,然而1920年代過度擴軍且不產石油的日本,赫然發現全重油鍋爐軍艦雖然輸出動力大增,但重油成本非常高昂,日本國力平時消耗不起。結果就出現川內級這種反祖艦種,川內級與其它輕巡洋艦外觀最明顯相異處就是長短粗細不一的四根煙囪,會出現這狀況則是因為川內級恢復運用油煤混燒水管鍋爐,減低平日航行成本。當時日本海軍考慮到其可獲得的石油資源不足且主力艦數量龐大,為減輕燃料負擔,一反常理地採用了更多的燃煤鍋爐,特徵是其中1號煙囪最細最長,與後續幾個煙囪間安裝有魚雷發射管,3號煙囪直徑最粗。 在1920年代的日本巡洋艦,仍保有施放漂浮式水雷的功能,為了避免誤觸自己施放的一號水雷,日本輕巡洋艦設計了特別的匙型艦艏。 川內級原定新建8艘,但因1922年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決定了巡洋艦的總噸位分配上限,加上條約明定了巡洋艦在噸位與主炮口徑的上限,因此在最大限制噸位下尋求極限火力投射性能,後來稱為重巡洋艦這種分類的艦艇日趨重要;最後帝國海軍決定優先建造7100噸級古鷹級偵查巡洋艦,因此只有川內、神通、那珂三艦完工,分配給川內級的艦名後來也轉用到古鷹級上,其餘的計劃船隻全部取消。

碧藍航線 水無瀨
▪︎ 船艦數據
排水量:5195噸(標準),5685噸(滿載) 長:162.15公尺 寬:14.17公尺 吃水:4.8公尺 動力:帕森式全減速齒輪型蒸氣渦輪引擎4部 鍋爐:艦政本部式重油水管鍋爐8座,油煤混燒水管鍋爐4座,共12座,1934年後更換為10座重油鍋爐 功率:90000匹軸馬力 航速:35.25節 續航力:5000海里/14節 編制:440人 武器:7門單裝三年式140公厘艦炮、2門單裝三年76mm高砲、8具八年式610mm魚雷發射管、(雙聯x4,八年式魚雷16發)、56顆九三式水雷 裝甲:水線裝甲帶64公厘、甲板水平防護29公厘 艦載機:水上偵察機1架 飛行設施:火藥彈射器1座(1930年代拆除)

碧藍航線 水無瀨 時裝
|船艦計劃性能
▪︎ 航速
由於雙燃料鍋爐數量的增加,水無瀨號的重量計劃比球磨級增加約 25 噸,排水量從球磨級數的5500噸增加到5595噸。因此,計劃吃水深度從球磨級的15英尺9英寸增加到15英尺11英寸。 引擎輸出功率保持不變,仍為90000匹馬力,但排水量的增加導致速度降低了0.25節,該艦的預定設計速度定為35.25節。▪︎ 防護
裝甲厚度和球磨級相比保持不變,但由於機械艙更長,側面裝甲在兩個方向上都加長了12英尺,上部裝甲長度為252英尺,下部裝甲長度為236英尺。
▪︎ 火砲裝備
火砲數量跟其他川內級艦艇一樣,但後主砲先前裝備了位於後桅杆前方的 5 號和 6 號砲,以及位於上層建築後端的 7 號砲,在水無瀨號這個版本中,7 號砲被向前移動,與 6 號砲背靠背,後桅杆則移至 5 號和6 號炮之間。 由於井型甲板向後降低,且艏樓甲板加長,8公分高射砲計畫位於艏樓甲板尾端,就在井型甲板前方。川內級艦艇完工時,高射炮像以前一樣被安裝在艇甲板前端,就在井型甲板後方。三式火砲也計劃安裝在第三和第四個煙囪之間。
▪︎ 探照燈
水無瀨號在設計時,規劃前甲板上各有兩盞90公分探照燈,後甲板上各有一盞,但完成下水的船艦後又於1933年和1938年改裝過兩次。到了1941年,川內級三艘下水的船前甲板上各有兩盞110公分探照燈,後甲板上各有一盞。
|計劃取消的軍艦
水無瀨號是根據八八艦隊計劃建造的,但造船廠尚未確定,根據報紙報道,水無瀨號計劃在浦賀造船廠建造。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