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魚池-後記
傳統上,靈異經驗被視為與亡者或未知實體的互動。
如果將宇宙視為一個巨大的資訊系統,這類體驗則可被理解為:一個權限不足的使用者(人類意識),在無意中存取了一個龐大但已損毀的時空資料庫(迷墟場),並因解碼能力有限,只能將接收到的破碎數據轉譯為最原始的情緒——「恐懼」。
兩種視角的對立:
外部因果論(傳統靈異觀):亡者或某些存在因「思念」或「未了的約定」等外部原因,主動前來與你接觸。
內部存取論(系統化觀點):並非「祂們」來找你,而是你的意識在特定狀態下(如夢境、精神恍惚),意外「打開了門」,連結到一個充滿錯誤數據的資訊場域。你只是在「讀取」,而非「互動」。
---------------------------------------------
假設將靈異現象類比為電腦系統的操作:
1. 資訊庫:萬物時空的數據存檔
宇宙本身就像一個巨大的檔案庫,記錄著一切時空、事件、情感的數據,類似玄學中的「認知要遷場」。我們凡人意識所能接觸到的,並非清晰的原始檔案,而是碎片化、被病毒污染、或已損毀的備份。這些損壞的歷史片段,構成了所謂的「迷墟場」。
2. 使用者:權限不足的人類意識
人類的意識在這個系統中,並非「系統管理員 」,而是一個權限極低的普通用戶。這意味著:
無法主動搜尋:只能在特定狀態下隨機掃描到某些數據碎片。
缺乏解碼權限:接收到的資訊是殘缺、錯位的亂碼,就像用記事本打開一個損毀的 .dll
系統檔案。
3. 錯誤訊息:最原始的「恐懼」程式碼
當大腦接收到這些無法理解的混亂資訊時,它會試圖將其「格式化」為能夠理解的內容。在所有情緒中,「恐懼」是一種最低階、最底層的生存本能程式碼。它不需要完整的邏輯或細膩的情感細節就能被觸發。
簡單來說,即使一份記憶檔案已損壞到無法還原「愛」、「喜悅」或具體場景,但其中蘊含的「危險」、「錯亂」等負面標籤,最容易被保留下來並被大腦解讀為「恐懼」。它是一種系統層級的「報錯機制」。
所謂的「撞鬼」或靈異經驗,更像是一場資訊事故。它不是來自外部實體的干預,而是我們自身意識在特定條件下,對宇宙這個巨大混亂,且充滿損毀檔案的資料庫進行了一次「越權讀取」。我們所感受到的,僅僅是解碼失敗後,由大腦自動補上最原始的錯誤報告
——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