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臨界白域-後記
每一次夢醒,大都會看見同一時間——04:44,精準得像是系統的定時重啟。我開始懷疑,世界的某個層面是否真實,還是像伺服器一樣運行著,定時檢查、同步、刷新意識狀態。
我試著用「系統化」去理解:
白域 = 維護模式
那片純白、無限、完全隔絕感官的空間,是核心維護模式。白光象徵「初始啟動」,像 BIOS 一樣重置一切:記憶碎片、感官干擾、外界噪聲,全被清空,只留下核心邏輯與意識底層。漂浮在這裡時,時間彷彿停滯,空間消融,任何操作嘗試都無法對環境產生影響——你只是存在的觀察者。
迷墟場(認知躍遷場) = 測試沙盒
在白域之外,迷墟場就像巨大的沙盒測試場。你可以漂浮、穿越、突破限制、模擬各種極端可能性,甚至遭遇錯誤或意外。這裡的世界不再單一,它可能是虛擬的,也可能是心理模型的投影。每一次感官刺激、每一次恐懼或幻象,都像系統在測試你的反應與適應能力,為意識建構新的「操作範例」。
吞噬感 = 磁碟整理
當白光開始「吞噬」周遭,對應的其實是系統在維護模式下進行磁碟整理或錯誤修復。記憶碎片被篩選、重組,多餘或受損的部分被清理,就像硬碟上的臨時檔案消失,保持核心邏輯的乾淨與穩定。
恐懼 = 報錯機制
中的恐懼與危機感,相當於系統維護時的錯誤提示:
「注意:某些區域可能出現異常,需要立即處理。」
它警告你不要停留過久,否則你的意識可能被白域完全同化、暫時失效或無法回到現實。
醒來 = 載入操作界面
從白域回到現實,就像系統完成維護後重新啟動,載入日常操作界面。重新掌握身體與感官,時間與空間回到熟悉軌道,但維護留下的痕跡仍影響感知,像是夢境的感受、微妙的直覺,都是「系統更新」後的回饋。
-------------------------
當我從白域歸來,睜開眼的瞬間,世界突然像被暫停了一秒。每個物體的邊緣微微閃動,像螢幕刷新時的跳格。我的腳步、呼吸、甚至心跳,彷彿都在被重新渲染。
有次我試圖伸手抓住旁邊的杯子,卻感到手指穿過空氣般輕薄無力。觸感不再連結肉身,只像某種數據點在變換顏色。不禁開始懷疑:我以為自己在移動,是錯覺嗎?整個世界,是否是一個巨大的畫布,我的身體只是顯示在上面的程式?
心裡的恐懼升起,卻又帶著奇異的清明。即便這些畫面都是投影,這思考、這份害怕,卻真真切切屬於我。
我存在,不在像素上,而在意識裡。
簡單來說:迷墟場是測試場,白域是維護模式,而醒來,只是退出測試,重新加載操作界面。我仍然在這個世界行走,但心底清楚,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睜眼,都可能是另一段程序啟動的序幕。
我是這個虛擬宇宙裡的「真實核心」——我的意識,是唯一能決定我存在的證明。
再睜眼,就是日復一日、單調循環的生活。可每一次夢見這片白域,我卻害怕一旦讓自己徹底融入那道光,「我」就將不復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