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天光還未盡數褪去,街道被覆上一層薄薄的暖黃色。樹影斜斜地拉得好長,像時間被踩成了具體的形狀。我推開門,沒有什麼非去不可的地方,只是突然想和這座城市交換一點溫度。
從前,我是不懂散步的。總覺得走路必須有一個終點:上班、赴約、購物⋯⋯若沒有方向,步伐就失去了意義。直到某個難以言說的低落時刻,我換上舒適的鞋,毫無目的走出家門。
起初非常不自在。心裡總冒出各種聲音:「一個人走路會不會很怪?」「這算浪費時間嗎?」但一步一步,這些雜音漸漸被街道的聲響覆蓋:汽車的引擎聲、單車的鈴響、孩童追逐的笑語、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整座城市彷彿在告訴我:不必急,不必去哪裡。你只需要在場,就已經足夠。
散步最迷人的,是那些微小的發現。平日匆忙經過的街角,藏著一家小花店,白天的櫥窗總擺著一盆水栽植物;時常經過的公園長椅上,不知誰用粉筆畫了個笑臉,在雨天過後仍留著淡淡的痕跡;就連路旁那棵路樹,也從春天的嫩綠,慢慢轉成夏天的濃蔭、秋天的蒼黃、冬天的清瘦。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像撿拾一路的光,悄悄照亮了原本沉悶的日子。
一個人走路,心裡的聲音也變得清晰。或許是今日某段對話的迴響,或許是對自己的反省,有時甚至會在步伐節奏中,突然迸出困擾已久的解答——好像答案本就藏在腳步裡,只等著節奏對了,便自然浮現。
當然,也有覺得孤單的時候。看見牽手的情侶、笑語的朋友,不是沒有羨慕。但走著走著,那份寂寞竟漸漸轉成一種踏實。原來,能安心地獨自散步,也是一種珍貴的能力:代表我不必依賴誰給予熱鬧,我自己就能陪伴自己。
不知不覺,我開始期待這些獨行的時光。它成了每日給自己的小小儀式,不必走得遠、不必走得快,只要心是動的,身體是活的,就好。每次回到家,心情總比出門時更輕一些,像揣回了一袋無形的禮物:幾分寧靜,幾口新鮮空氣,還有重新面對明天的勇氣。
學會一個人散步,也就是學會與生活溫柔相處。終會明白——能夠陪伴自己,本來就是一件很溫暖的事。
-
互動話題:來交換大家的「獨處清單」吧!除了散步,一個人還能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