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大的趨勢對抗,也不要在夕陽產業裡找希望。這不是危言聳行,而是這個時代最殘酷的現實。如果你所在的產業已經沒有大環境的紅利,就算你能力再強,也無濟於事。
其實,99%的人都搞錯了一件事:賺錢這件事,它真的是一鼓作氣。
你需要在風口產業裡猛幹幾年,賺飽了之後出來躺平,等下一個風口出現再衝刺。它並不像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今天賺五千,明天賺一萬,後年賺兩萬。這種線性的成長模式,永遠無法讓你實現財務自由。所以,大家都在說「選擇大於努力」,我真的覺得這句話太重要了。
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幾種你絕對不該碰的「踩雷」職業和生意。
第一類:與大趨勢對抗的夕陽產業
我們常講「大運」,一個產業如果失去了大環境的紅利,就算你的個人能力再強、再會組建團隊,也無力回天。
舉個例子,現在我跟你說:「你去賣房子吧!」你一定會覺得我有病。但回到20年前,那批賣房的人,很多都已經財務自由了。我身邊有些朋友,就是靠著房地產投資槓桿,賺到足以退休的財富。
那時候,整個政策都支持房地產發展,這是風口。現在政策不支持了,我們就別再想著在夕陽產業裡找希望。
第二類:重營運、不穩定的線下餐飲
很多人覺得,現在餐飲業還是靠「網紅爆款」的邏輯。以為只要會行銷、有話題,品牌就能一炮而紅。
我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這個方向已經完全變了。
以前那種網紅打卡餐廳的邏輯,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大家去了一次,不會有第二次。如果你不轉型,一定會倒閉。線下餐飲的營運實在太重了,而且後期的賺錢非常不確定,因為客戶的口味隨時都在變。
我因為業務關係,接觸很多餐飲老闆,發現今年還能持續賺錢的,基本上都是那種「小而美」的餐飲店。例如,我們樓下有個賣滷大腸的,三個人,年營收就破千萬。他今年還開始做餐飲培訓,收入翻了好幾倍,規模馬上就做起來了。
為什麼?因為他的營運很輕,只需要專注於一個「爆品」,而且這個爆品是一個標準品。這種生意才好做。
第三類:新創品牌「燒錢」的幻想
千萬不要有「我想做一個新消費品牌」這種天真的想法。
前陣子,我一個朋友說他想做個新銳品牌。他傳了一個短影音給我看,裡面說:「做一個品牌超簡單,你只要在小紅書發幾千篇、抖音發幾千個、知乎發幾千篇…」
我聽了差點暈倒。我問他:「你知道要去哪裡找這麼多帳號?你算過這些成本嗎?」
老實說,做一個新銳品牌,撇開客單價和成交率不談,光是想讓品牌有一點點曝光度,砸個幾千萬下去可能連個水花都看不到。這才是現實中真實的樣子。
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不要想得太迂迴。
第四類:毛利極低且重資產的行業
傳統的工廠、農場,現在再去碰,幾乎是死路一條。
毛利率就那麼幾個百分點,但你要承擔巨大的場地租金、員工薪水,很難盈利。我看過許多負債累累的老闆,他們幾乎都是在這些行業裡掙扎。
千萬不要去做重資產、鏈條極長、毛利極低的生意。
-----
親愛的讀者,感謝您耐心閱讀本篇文章。在接近閱讀結束之際,我誠摯邀請您繼續探索更多我之前所撰寫的文章,相信這些內容將為您帶來更多啟發和收穫。在下方,您可以找到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每篇都充滿了精彩的知識和見解。
我深知您抽出寶貴時間閱讀這些文字,對我來說是非常暖心的支持和鼓勵。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每一次的閱讀都讓我更有動力將更多的內容呈現給您。為使我們更靠近,一些交流互動的方式:
❤️點愛表心|💬留言相伴|✏️追蹤大叔|🔗分享此文|☕贊助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