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平均財富超越日韓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瑞士銀行最新《全球財富報告》指出:

  • 台灣成人平均資產 952 萬元(31.2 萬美元),全球第 15
  • 中位數 350 萬元(11.4 萬美元),全球第 17
  • 亞洲排名第 3,僅次於香港、新加坡,領先日本、南韓

這份數據看起來很亮眼,但為什麼我們日常生活中,卻常覺得「薪水追不上物價」?

平均數 vs 中位數

  • 平均數(952 萬):受少數高資產族群拉升,容易製造「國人很有錢」的假象。
  • 中位數(350 萬):更能反映一般人的資產狀況。

這告訴我們:台灣的財富分布並不均勻,貧富差距依然存在。

若只看平均數,容易高估自己「應該要有的財富水平」,進而感到焦慮。

台灣為何能超越日韓?

半導體產業支撐

台積電帶動出口、外匯與股市,不僅企業獲利成長,投資人也能透過股票與基金分享到紅利。這是台灣財富快速成長的最大推手。

高儲蓄文化

根據央行統計,台灣家庭儲蓄率長年維持在 30% 左右,高於歐美主要國家。

這種「存錢才安心」的習慣,讓資產逐步累積。

房地產價值提升

房價長期上漲,使多數家庭帳面資產增加。

即使沒有大量金融投資,持有房產本身也讓財富數字不斷墊高。

金融體系健全

台灣金融市場相對開放透明,投資管道多元,從基金、ETF、保險到債券,都有一定基礎,讓資金能有效運用。

數據背後的隱憂

雖然排名漂亮,但必須看到幾個現實:

  • 低薪與高房價:房價動輒千萬,但年輕人起薪約 3 萬元,財富累積速度趕不上資產價格上漲。
  • 資產集中:多數資金集中在房地產與科技股,抗風險能力有限。若房價下修或科技景氣反轉,影響巨大。
  • 貧富差距擴大:高資產族群透過投資不斷滾動財富,工薪階層只能依靠薪水與儲蓄,差距越拉越大。

這些現象,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對「平均 952 萬」無感。

我的看法

① 看懂數據的真實意義

平均數可能會掩蓋貧富差距,中位數才是更接近多數人的生活狀態。

要學會解讀數據,避免因媒體標題產生錯誤期待。

② 儲蓄要升級為投資

台灣人雖然善於存錢,但通膨會慢慢侵蝕購買力。

更有效的方法是把部分儲蓄轉化為投資

  • ETF:分散風險、長期參與市場成長
  • 債券/債券 ETF:提供現金流與穩定性
  • 海外資產配置:降低單一市場波動影響

③ 資產配置比追求報酬更重要

不要把全部資金都壓在房地產或單一股票。

一個健康的配置,應該包含:

  • 成長資產(股票、ETF)
  • 穩定資產(債券、現金)
  • 實體資產(房產、黃金)

④ 強化財務知識

真正拉開差距的不是「會不會存錢」,而是「能不能讓錢有效率成長」。

持續學習,懂得風險、殖利率、通膨與投資工具,才是財富累積的關鍵。

結語

台灣的財富數據漂亮,卻不代表每個人都能安心無虞。

更值得我們問自己的是:

  • 我的資產結構是否健康?
  • 我的現金流能否支撐未來的不確定性?
  • 我是否只存錢,卻沒有讓錢替我工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比小劇場
1.6K會員
261內容數
艾比投資筆記,敘述我對投資的想法以及心得分享,偶爾會有標的分享與操作心法,歡迎訂閱支持。也歡迎到我的IG觀看更多免費文章喔!(@ibizpdrama)
艾比小劇場的其他內容
2025/04/01
【2025.04淨資產】
2025/04/01
【2025.04淨資產】
2025/03/21
之前發表的文章《我追泰星才開始慢慢了解泰國》裡, 有提到其中一對躍上國際的泰國明星CP——BKPP。 今天不妨就來了解一下BKPP ,以及他們的投資理財之道吧! BKPP是現在泰國娛樂圈備受矚目的 Billkin 與 PP Krit, 他們同時也是GUCCI及BALENCIAGA的品牌大
Thumbnail
2025/03/21
之前發表的文章《我追泰星才開始慢慢了解泰國》裡, 有提到其中一對躍上國際的泰國明星CP——BKPP。 今天不妨就來了解一下BKPP ,以及他們的投資理財之道吧! BKPP是現在泰國娛樂圈備受矚目的 Billkin 與 PP Krit, 他們同時也是GUCCI及BALENCIAGA的品牌大
Thumbnail
2025/03/17
有追我Threads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現在超迷泰星。(很迷的那種XD) 尤其去年開始,泰國百合GL劇大勢崛起後,泰國娛樂圈的影響力逐漸向外擴展,許多台灣粉絲開始關注泰國明星,FreenBecky (FB)、BillkinPP (BKPP) 等明星的全球知名度大幅提升,底下這張含金量極高照片剛好是
Thumbnail
2025/03/17
有追我Threads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我現在超迷泰星。(很迷的那種XD) 尤其去年開始,泰國百合GL劇大勢崛起後,泰國娛樂圈的影響力逐漸向外擴展,許多台灣粉絲開始關注泰國明星,FreenBecky (FB)、BillkinPP (BKPP) 等明星的全球知名度大幅提升,底下這張含金量極高照片剛好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台灣的經濟狀況和職場現象,指出科技、金融、醫療等少數產業賺錢多數流向老闆,文組工作者薪資較低。文章建議文組人應考慮轉職至科技業,並非只能當工程師,而是應該探索科技業內的行銷、人資、營運等職位,利用可轉換技能,從而提升薪酬和職涯發展機會。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擁有1000萬淨資產在台灣屬於準富裕層。約30.9%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主要為自住房產),每年可產生28萬台幣(每月2.33萬)的被動收入。這收入對無房貸者可提供基本保障,但有房貸者仍需額外收入。台北單身者每月需5萬台幣才能維持生活品質。與台灣平均財富相比,雖高於中位數,但與最富有家庭仍有顯著差距。
Thumbnail
最近一篇引用《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台灣報導稱在全球前一百富有的國家中,台灣名列第十四位,不僅超車日本、韓國,連過去遙遙領先的香港以及傳統的西歐富國包括荷蘭、奧地利、瑞典、比利時、芬蘭、加拿大、法國也都被台灣彎道超車。 這是繼前幾周台灣的家庭財富調查之後,又一次讓不少
Thumbnail
最近一篇引用《環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台灣報導稱在全球前一百富有的國家中,台灣名列第十四位,不僅超車日本、韓國,連過去遙遙領先的香港以及傳統的西歐富國包括荷蘭、奧地利、瑞典、比利時、芬蘭、加拿大、法國也都被台灣彎道超車。 這是繼前幾周台灣的家庭財富調查之後,又一次讓不少
Thumbnail
2024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再次揭示了世界財富的動向與經濟趨勢。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份名單的簡單展示,更是一次深入洞察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及對未來機遇的一次絕佳預測。 端倪可察-2024年福布斯富豪榜趨勢 首先,從富豪總數和財富總量來看,全球富豪的數量達到了2781人,總財富達到了驚人的14.
Thumbnail
2024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再次揭示了世界財富的動向與經濟趨勢。對台灣而言,這不僅是一份名單的簡單展示,更是一次深入洞察全球經濟格局變化及對未來機遇的一次絕佳預測。 端倪可察-2024年福布斯富豪榜趨勢 首先,從富豪總數和財富總量來看,全球富豪的數量達到了2781人,總財富達到了驚人的14.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