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不是你說了什麼,是你做了什麼創造安全感。」
一場沒有對話的「銷售」
年輕的小傑,剛踏入一間高級單品店當銷售員。店長告訴他,這間店的客人大多不喜歡被打擾,每位進門的客人都是潛在顧客,所以一定要照門市接待流程做,尤其是手勢和距離,因為銷售不是說服,是引導。
小傑的第一位客人是一位中年男士,他一進門就開始仔細端詳店裡的設計品,但一直沒說話。小傑沒有急著上前,靜靜地走到店門口,假裝整理貨架,但他的身體微微側向店內,給了客人一個「你可以繼續逛,我不會打擾你」的訊息。客人潛意識地往店裡走了幾步。
當客人走到一個定點,目光停留在一個設計師款的皮夾上時,小傑才輕輕地靠近,保持約兩三步的距離,沒有說話,拿起另一個顏色的同款皮夾,放在附近的展示台上,用手勢比了比。
這時,客人終於開口了:「這個皮夾的皮質好像不錯。」
小傑微笑,從容地說:「這款皮夾,我們總共有三個顏色。」他一邊說,一邊將第三個顏色也展示出來。
這場沒有過多言語的互動,讓客人感到自在與被尊重。最後,客人同時買下了兩個不同顏色的皮夾。小傑這才明白店長說的,銷售不是說服,是引導。當你創造足夠的安全感,客人會主動對你產生好奇,甚至願意向你提問。
小傑做的正是門市銷售的
「三步驟打造顧客安全感」
銷售流程的起點不是話術,是為顧客建立一個「安全空間」。
以下是三個簡單步驟,幫助你在面對客人時,從容應對:
1. 空間引導:給予選擇,不是壓力
- 賣場: 當客人進門時,你可以在入口處假裝整理貨品或地面,讓你的身體微微擋住門口。這並非阻礙,是潛意識地讓客人感到「往裡面走比較安全」,引導他們深入店內。
- 專櫃: 在狹小空間,直接上前介紹會讓客人感到壓力。你可以提供安全的空間給客人,例如,奉茶給客人,這個動作會讓客人覺得你尊重他的空間。
2. 肢體引導:用行動代替語言
- 當客人徘徊時: 不要問「要找什麼嗎?」,請靜靜地走進商品區,拿起一件商品並隨意地看,或將商品重新整理。你的動作會讓客人知道你隨時都在,但不會打擾他,給予他充分的探索空間。
- 當客人觸摸商品時: 這是最好的時機。你可以輕聲地說:「這款材質很好,摸起來很舒服。」這個簡單的描述,讓客人覺得你的加入是「提供資訊」,不是「強迫推銷」。
3. 催眠式語句:從封閉問句到開放提問
- 封閉問句: 避免問「需要幫忙嗎?」或「有喜歡的嗎?」這類問題只會得到「不用,謝謝」的答案。
- 開放提問: 嘗試用「這款商品有三個顏色,你喜歡哪一種?」「這兩種尺寸,你覺得哪一個比較適合你的需求?」這類提問,讓客人參與到對話中,給予他選擇權。
總而言之,銷售的過程就像是與顧客跳一場探戈,一來一往,不是你單方面的獨舞。放下「銷售員」的身段,專注於成為一個能夠提供「安全感」的陪伴者,成交自然會發生。
你最害怕哪一種銷售情境?我們一起來思考如何用這些技巧來應對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