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帶著破碎的自信而來,卻在承認「我不行」的那一刻,找到了真正開始的力量。
人物:
- 羅伊(我):靈性溝通者
- 薇薇(化名):約35歲,剛結束一為期兩年、投入大量積蓄的創業項目,最終以虧損收場。
(對話開始)
薇薇:(聲音低沉,眼神回避)老師,我覺得自己糟糕透了。我把積蓄都賠光了,證明我根本不是創業的料。我每天睜開眼就覺得失敗像一件濕透的衣服,緊緊貼在我身上,又冷又重。
我:我感受到那份沉重了。那不是普通的難過,更像是一種對自己的「審判」。
在妳心裡,是不是有一個聲音不斷在說:「你看吧,你果然不行」?
薇薇:(眼眶泛紅)對…它無時無刻不在。我不敢見朋友,不敢看手機群組,甚至覺得連家人都用失望的眼神看我。我好像被貼上了一個「失敗者」的標籤。
我:讓我們先不做評判,只是單純地看看這個「失敗」。在妳的定義裡,什麼是「失敗」?是結果不如預期?還是整個過程毫無價值?
薇薇:當然是結果!沒有達到目標,就是失敗。過程再努力,沒有成果,就是零。
我:我明白了。這就像一個學生苦讀了整個學期,只因為期末考考砸了,就斷定他整個學期的學習毫無意義。是這樣嗎?
薇薇:(愣了一下)…好像有點極端。但經營就是看結果,不是嗎?
我:是的,經營角度是看結果。但你的靈魂,來看的是「經驗」。
結果是一個點,而經驗是一條線,它會繼續延伸下去。
妳願意看看這條線上除了虧損的終點,還有些什麼嗎?
薇薇:…還有什麼?我只看到損失。
我:讓我們一起找找。這兩年,妳是否學會了如何組建一個小團隊?是否更清楚地看懂了某個行業的真實運作模式?是否發現了自己某個以前沒發現的性格弱點——
比如容易輕信、或者過於樂觀?
薇薇:(思考片刻)團隊…確實帶得很辛苦,但也學到怎麼跟不同的人溝通。
行業…我看透了很多加盟的坑,這些都是血淚教訓。弱點…(嘆氣)我發現自己耳根子太軟,容易被說服,不會堅持尺寸底線。
我:看,這些閃閃發光的「經驗寶石」,正被「失敗」這塊大石頭壓著。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把石頭推開假裝它不存在,而是學會如何從石頭下面,把這些寶石一顆一顆撿回來。
真正的失敗,不是結果不如意。真正的失敗,是拒絕從經驗中提取養分,並讓一次不如意的結果,定義了你的整個人生。
薇薇:(淚水滑落,但表情鬆動了一些)那我現在該怎麼撿?我還是覺得很無力,那個「我不行」的聲音還是很大聲。
我: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一些溫柔的幫手。除了我們剛才的對談,我建議妳可以試試
「意識轉化」花精。
它不像魔法藥水能直接變走困難,但它能幫妳做一件事:
溫和地鬆開那個「我不行」的緊箍咒。
它會像一個有耐心的朋友,輕輕拍著妳的肩膀,用能量的語言提醒妳:
「沒關係的,看見這次的教訓就好了,我們不需要永遠背著它。」
「妳看,妳不是還學會了溝通、看清了陷阱嗎?這些能力都還在妳身上啊。」
「讓我們把注意力從『過去的結果』,轉移到『未來的可能性』上吧。」
它幫助妳的「意識」,從一個固執的頻道,轉換到一個更寬廣、更有彈性的頻道。
薇薇:所以…它不是讓我忘記失敗,而是幫我…換一副眼鏡來看這件事?
我:完美的比喻!正是如此。 它幫妳把「聚焦於痛苦的放大鏡」,換成「能看見全景的廣角鏡」。失敗的經歷還在,但它不再是佔滿整個畫面的怪獸,而是妳人生風景中的一部分。
(對話結束)
後記:
薇薇接受了我的建議,開始使用花精並持續進行自我覺察。
幾週後,她傳來訊息:「老師,那個『我不行』的聲音還在,但它從一個『嚴厲的審判官』,變成了一個『偶爾嘮叨的室友』。我開始能整理過去的資料,甚至把它寫成一份『創業避坑指南』。我好像…沒那麼怕『失敗』這兩個字了。」
她的故事印證了:我們無法避免跌倒,但我们可以選擇如何解讀跌倒的姿勢,並決定起身的速度。
意識轉化,就是幫你拍拍身上的塵土,溫柔地對你說:「看,你學到了新東西。現在,我們可以試試看另一條路了。」
邀請你,一起思考:
➤ 你最近的一次「失敗」,讓你學到了哪顆寶貴的「經驗寶石」?
➤ 如果有一個轉換意識的機會,你最想鬆開哪一個負面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