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 #03】
上一篇說到我爸連神明都不怕,很多人好奇這樣硬頸的男人怎麼談戀愛?
今天就來說說1973年,那個23歲花美男如何追求17歲我媽的故事。劇情比韓劇還精彩,而且是真人真事。
精明商人 vs 單純女孩
我爸那時候23歲,村子裡公認的帥哥—— 高高瘦瘦、五官端正,但重點是,他看起來就像個精明的商人。
那種眼神很銳利,講話很有條理,一看就知道腦筋動得很快的類型。即使年紀不大,但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人很會賺錢」。
我媽呢?17歲,單純的鄉下女孩。
父親追求的方式很直接:送了一對娃娃。一男一女,穿著傳統小衣服,圓圓的眼睛,那個年代樸素的布娃娃。
媽媽的反應讓人意外: 她把這對娃娃拆開,分別擺在房間的兩個角落,離得遠遠的。
為什麼?
「你爸那時候太積極,而且看起來就是個精明商人的樣子,我覺得很油膩,所以沒什麼好感。」
把娃娃分開擺,其實是在表達:「我勉強收下了,但別以為我對你有意思。」
17歲女孩的恐懼
對一個17歲的女孩來說,面對這樣一個「太會算計」的追求者,警戒是正常的。
媽媽的原生家庭狀況很糟糕。外公外婆死得早,她被同母異父的大姊當佣人使喚。家裡沒有溫暖,只有勞動和委屈。
嫁人,也許是逃離的唯一方法。
但她心裡也害怕:這個看起來很精明的男人,會不會只是另一個陷阱?
那個年代,17歲就結婚是常事,但不代表她準備好了。
婚禮上的商人本色
最後,媽媽還是嫁了。
但婚禮上發生的事,證明了她的直覺有多準確。
父親居然在自己的婚宴上跟親戚談生意經!有人隨口問他最近在做什麼,他就開始滔滔不絕:什麼生意有前景、哪裡有商機、成本怎麼控制、客戶要怎麼開發...
媽媽在一旁看著,心情複雜:「這個男人,連自己的婚禮都要談生意。」
對於一個17歲的女孩來說,這一切都讓她感到不安。她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不知道這個滿腦子生意經的男人會帶給她什麼樣的生活。

從A火坑跳到B火炕
媽媽後來很直白地評估這段婚姻:「哪裡知道,這根本就是從A火坑跳到B火炕!」
更現實的是,她還跟我說過:「如果再來一次,我不會嫁你爸。太苦了。」
她是真的後悔了。日子太苦,苦到她經常想,如果當初沒有嫁給這個男人,人生會不會不一樣?
經濟壓力、個性磨合、客家長媳的責任...這些都比她想像的更沉重。
父親是個負責任的家庭支柱,但他的「負責任」方式往往讓家人感到壓力。他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愛著這個家,但這種愛有時候真的太沉重了。
苦盡甘來的智慧
但媽媽也會說:「女人真的要對婚姻好好思考。」
她感謝那些年輕時的苦難。過了50歲,她財富自由了—— 有自己的房子,有足夠養老的存款。這些都是過去苦難結出的果實。
她既不美化那段苦日子,也不完全否定它們的價值。
小結:真實的選擇
這就是我父母的愛情故事。
沒有童話般的浪漫,沒有完美的結局,就是兩個在時代洪流中各自掙扎的人,因為現實需要而走到一起。
一對被拆開的娃娃,預告了這段婚姻的複雜。17歲女孩的直覺是對的—— 這個男人確實會帶來另一種苦難。但在那個年代,女人的選擇本來就不多。
也許最真實的愛情就是這樣:不是因為美好而選擇,而是在選擇後學會承擔。
下一篇預告: 我出生後,這個精明的商人爸爸是怎麼從各種買賣中發現爆米香這門「金礦」?他的創業故事,比現在很多老闆還厲害...
如果你的父母也有這種真實而複雜的愛情故事,在留言區跟我分享吧
這是《鐵牛阿爸的打拚歲月》系列的第三篇,一個關於台灣父親的真實故事。每週更新,記得追蹤我的vocus
#愛情故事 #台灣婚姻 #那個年代 #鐵牛阿爸 #真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