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太的ㄈㄈ尺,看夫妻共養的力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要共養嘛,有時得看看自己是怎麼被養。

張家的婚姻是所謂的CCR(cross-cultural relationship),俗稱「ㄈㄈ尺」。

 

老張,不姓張。叫他老張,是因為他老愛「張」。

台語裡用「張」來形容愛胡鬧,耍脾氣,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需求的幼兒。

老張不是幼兒了,但張太看來,張揚跋扈,虛張聲勢,好像是他的主要教養。

 

往往在面對無從解析的「張」眉怒目時,張太便不得不去回顧,自己又是怎麼被養大的。

 

張太幼時,芭比娃娃是奢侈的。過年時,姐妹們跟老爸商量,免強湊齊買了一個。興高采烈的開箱,竟發現是個身心障礙芭比—她的右腳螺絲鬆了,得用橡皮筋把它跟左腳圈住。

外觀上,她還是美麗,只是無法前行—但那就是芭比的本質。

第一次跨文化,學的竟就是邁不開步。

年紀漸長,張太開始幻想幫她找個伴。

肯尼?肯定是買不起。好像也不太需要——他看起來比較像芭比的表弟。

就說擁抱吧!肯尼跟芭比都上圍壯闊。但當他們試圖靠近彼此時,胸前會撞的喀喀作響。兩顆頭像在波濤洶湧的壯闊上垂直飄忽,相視而笑。

 

這不是張太想像的戀愛。

於是張太到處尋找,自己的肯尼。

肯尼是芭比的靈魂伴侶,外型要挺拔。總是緊緊靠著她,隨時保護她。

張太是這麼想的。

張家唯一符合條件的陪伴,是把乾扁的30公分的長尺(芭比29公分高)。

約會、出遊、婚喪喜慶,它總是乖乖站在張太身後。

隨時準備出鞘,丈量自己,審度對方,斟酌兩人之間的距離。

 

這就是張太的「ㄈㄈ尺」。

一把讓她從此開始丈量親密的尺。

他們說的cross-cultural(跨文化),其實就是在學會使用一把新的「ㄈㄈ尺」。

 

進入ㄈㄈ學語期,彷彿墜入雲端。

幸福好似能防腐,日子卻不斷反覆。

儀式雖極盡繁複,卻總難保愛情,不輕易翻覆。

剛結婚時,張太希望ㄈㄈ尺是金箍尺,可以縮小變晶片,順著輕吻進入神經。

卻眼巴巴的望著尺橫向丈量,一寸一寸地往遠方伸縮。

大雨紛飛,烈日焚身,那尺竟慢慢地長出翅膀,渴望翱翔。

 

有人說,夫妻就是共撐一把傘。

可情緒外放、渴望安全感的伴侶,

常常像一把隨時張大,又忽然收攏的傘。

下大雨時,他的傘偏偏收起來,留張太在雨裡發愣;

出大太陽時,他的傘卻張得比誰都大,像要擋住整片天空,和太陽逞強。

明明在地面,卻大張旗鼓,想展翅俯衝。

才享受輕飄飄的幸福,卻已準備沈重的墜落。

於是,本該是遮蔽的傘,成了量度的工具。

誰堅持依偎,誰又享受雨水;

誰願意舉臂去撐,誰又習慣放手屈身。

 

說到底,傘只有一把,

老張拿它去量無邊的天空,

張太卻用它來量腳下的根。

這伸縮飛尺,又該掛在誰的身後?

 

後來張太才明白,這童年的遊戲,是文化「養」她的縮影。

親密關係是被經濟條件、文化環境「養」出來的。

伴侶角色感,從小就在『缺』與『代替』裡被養成。自己的芭比不完整,就修補、將就、再造。親密關係的尺度,是印刻著雙方在關係中拉長、內攏等比較的張力。

這些都是CCR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學起的ABC。不只用來拼湊愛情,更是她共養力的基本培育。

 

在愛與不愛的張脈僨興裡,他們的浪滿史興衰變化著。

有時候一人的張牙舞爪,嚇得另一人張皇失措。

於是乎,ADHD, ADD等更多的字母被放入婚姻的課綱裡。

在互相評斷的失血中,也漸漸學會看著彼此的「不同」。

 

童年的修補與將就,變成一種選擇:

是要沿用舊的配方,把缺口補得更緊?

還是願意留一點縫,給新的可能長出來?


在笨拙的想把彼此養成「正常」的過程,才知道兩人只是活在彼此的張弛之間:學著允許彼此的獨特與對方的失誤。

夢想有一天,兩人真能張燈結綵,不心虛地啜飲著總是張大其詞的「幸福」。

也許幸福本來就該有裂縫,

但當我們舉杯慶賀,用煙火遮住夜裡的傷痕,

卻也怕驚醒那狂妄的黑傘——

張開時飛不上天,收攏時又抓不著地,像一場懸著不落的霧氣,

在愛情的晴空裡,隨時預留雷雨出場的陰霾。

或許,打造共養力,就是學會在這陰霾下仍能彼此相視,在暗夜裡成為對方的影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共養(co-parenting):給矛盾一個名字
1會員
14內容數
歡迎來到「共養」沙龍。在這,共養(co-parenting / co-nourishing)不是單純的親職技巧,而是一種生活的反思:我們如何被文化哺育,又怎麼在關係中彼此餵養、彼此消耗。「共養」無關勸和勸離,而是在那和的不徹底,又離得不安穩之前,那一段眼淚鼻水的「共共流」。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覺得黏在額頭上的"條碼瀏海"很阿雜嗎?日本熱銷的「KOIZUMI迷你瀏海梳」,不僅小巧便攜,更能快速加熱造型,無論是齊瀏海、空氣瀏海還是韓系碎蓋髮,都能輕鬆打理!瀏海順了,一整天心情就好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走完朝聖之路和TMB後,我發現真正能撐住長時間健行的,不只是腳力,而是那些讓生活更舒服的小物。這篇整理了我在TMB實測後覺得超好用的三樣登山神器——防水襪、肥皂袋、速乾毛巾,每一樣都讓旅程更輕鬆!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昨天與郭老弟道別,今天迎接陳小弟這個鮮肉的到來。老天對我真好,知道我在池上一個人怕我孤單,每天都幫我安排朋友來訪,讓我不寂寞(哈哈,其實我一個人也很忙的)。 今天上午跟陳小弟上關山吃早餐、訪友。傍晚大坡池吹風納涼聽民歌演唱。
Thumbnail
昨天與郭老弟道別,今天迎接陳小弟這個鮮肉的到來。老天對我真好,知道我在池上一個人怕我孤單,每天都幫我安排朋友來訪,讓我不寂寞(哈哈,其實我一個人也很忙的)。 今天上午跟陳小弟上關山吃早餐、訪友。傍晚大坡池吹風納涼聽民歌演唱。
Thumbnail
第四十九回: 「壞事包」張旺初時舞一套猴拳,「小霸王」強洪以為張旺武藝平常,十回合以後,張旺改打通臂十三式⋯⋯
Thumbnail
第四十九回: 「壞事包」張旺初時舞一套猴拳,「小霸王」強洪以為張旺武藝平常,十回合以後,張旺改打通臂十三式⋯⋯
Thumbnail
大神張智超(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在畢業30年後回到母校演講,非常精彩一定要聽喔
Thumbnail
大神張智超(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在畢業30年後回到母校演講,非常精彩一定要聽喔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Thumbnail
「不怕死,不愛錢,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磊落光明度餘年。」
Thumbnail
三   父親于民國17年農曆11月17日(西元1928年12月28日)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羅東鎮高塘村許厝西高墘厝,為家中幼子。上有三位兄長大哥黃種和(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成器(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振作(五女黃玉琴招贅鄭石泉傳祀)是吾祖父黃禝財(諡華亭)長室潘勤娟所生。次有兩位姐姐黃參治(適後洋坑柄
Thumbnail
三   父親于民國17年農曆11月17日(西元1928年12月28日)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羅東鎮高塘村許厝西高墘厝,為家中幼子。上有三位兄長大哥黃種和(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成器(無傳由吾家祭祀)、黃振作(五女黃玉琴招贅鄭石泉傳祀)是吾祖父黃禝財(諡華亭)長室潘勤娟所生。次有兩位姐姐黃參治(適後洋坑柄
Thumbnail
2023年老陳心情梳理的文章,都是基礎性梳理過程;2024年開始深度的梳理案例,其主因是在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產生許多“千重山+萬重水”糾結捆捆,需要擴大+深入追遡過激行為背後+原生家庭的潛在影響;如此,才能夠跳開自己看自己;完成深度的自我心情梳理,避免戰火復燃+火坑越跳開落下越大的艱難喔!
Thumbnail
2023年老陳心情梳理的文章,都是基礎性梳理過程;2024年開始深度的梳理案例,其主因是在家人之間的互動關係,產生許多“千重山+萬重水”糾結捆捆,需要擴大+深入追遡過激行為背後+原生家庭的潛在影響;如此,才能夠跳開自己看自己;完成深度的自我心情梳理,避免戰火復燃+火坑越跳開落下越大的艱難喔!
Thumbnail
老張生於民國39年,客家農村家庭。也是現在少數職人等級的冷氣師傅。本系列摘錄我與老張相處的點滴,還有上個年代獨特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Thumbnail
老張生於民國39年,客家農村家庭。也是現在少數職人等級的冷氣師傅。本系列摘錄我與老張相處的點滴,還有上個年代獨特的世界觀與價值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