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集音樂劇場」是高雄的劇團,於2009年夏天成立,由詹喆君老師擔任藝術總監,期盼藉由「歌唱」,邀請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並致力於表演藝術普及化的目標。唱歌集幾乎每一到兩年都會推出一部音樂劇作品,算是相當多產的劇團,之前有好幾部音樂劇也是多次看到名人或是KOL推播。可惜的是,一直很喜歡劇場但直到今年才有工作喘息空檔頻繁看戲的我,也是直到這回才透過前些日子的工作坊跟《以為是BL結果是BFF》這部音樂劇才好好認識了「唱歌集音樂劇場」這個劇團。
《以為是BL結果是BFF》主軸是一部校園青春喜劇,但顧名思義,既然都有BL在劇名中,所以劇情也有刻劃大量的腐女BL文化與同性戀文化。男主角「燒餅」(鄭守辰 飾)是個凡告白必失敗、備審自傳寫不出來的魯蛇高二生,因緣際會之下與外型俊俏但獨來獨往的學長「安德」(章孝賢 飾)與美術班高材生學姊「戴戴」(沈福盈 飾)組成了一個社團,目標是讓燒餅可以成功脫魯……嗎?
以為是青少年的煩惱,結果是人生大哉問
主角群設定是高中生,角色動機是想脫單,幾個原本沒關係的學生意外組成社團——說實話,剛開始看到這樣的劇情設定時我真的嚇了一跳,畢竟這樣的元素組合在「說故事」這門藝術百花齊放的21世紀,實在不能說是新穎的題材,甚至還可以說是稍嫌老梗了一些。不過,衝著主打是BL音樂劇,我還是毫不猶豫地入場了,畢竟我可是看過新社員還背得出七點二十分的反省歌詞的觀眾呢!
謝天謝地,還好有來看,BL真是救世界(?)
我原本以為大概會看到「魯蛇改造大作戰」之類的劇情發展與角色成長,沒想到沒有任何角色是「被」改造的。雖然燒餅的各種把妹與告白真的很ㄘㄨㄚˋ,但平時的燒餅除了有點天然呆以外,並不是很難相處的討厭鬼。相反的,燒餅的隨和意外成了他一直是魯蛇的原因——燒餅只是「想要」一個女朋友,並不是「喜歡上」一個人。
劇中,導演多次使用戴戴的同一句話展現劇中真實想傳達的價值觀,也就是在說喜歡之前,應該要先知道自己想要或喜歡什麼。反覆咀嚼這樣的概念,便可以明白體會到這件事並非是很單純的青少年煩惱,而是多數人一輩子都在追尋的課題——究竟你在意的是什麼?在每個必須做出選擇的時候,你是否已經思考過自己更喜歡、更重視什麼,還是總是在趕鴨子上架中匆促決策?反思自己的生命經驗,很多價值觀的考驗都是在突然出現的困局中,如果平常不習慣做一點預備性的思考,當下碰上矛盾時真的會連怎麼開始解開謎題的頭緒都抓不到!
是愛?喜歡?還是需要?
如果講得更骨感一點,縱使沒有真的愛上一個人,燒餅為什麼會覺得「需要」有一個女朋友的存在呢?是因為需要有一個親密的關係來陪伴相處呢?還是有一個女朋友在旁邊的話很酷、可以炫耀?
對我而言,一個人在親密關係中所選擇的「伴侶」所扮演的角色,很大一部分是承擔了這個人的個人投射;簡而言之,可以想像成你把你的伴侶視為什麼,那你實際上就是什麼。因此,如果將伴侶的存在作為一種可以被炫耀的錦標,便是將活生生的對象當作是物化的戰利品,連帶的也暗示擁有這樣想法的人也許對人性的在乎比較薄弱。
追尋一個女朋友/男朋友的存在,對於青少年本人的價值觀形成可以是非常不一樣的刺激,能看到劇情在青春煩惱之下隱約在處理這樣的議題,讓我深深的感動,因為這樣的方式提供觀眾一個角度可以順勢切入深水區的多元討論空層,不會只是流於表面快快樂樂的「唱一首歌就解決所有的人生煩惱」。
以為是海產店結果是香噴噴的3D版BL本本
唯一感想:天啊,這真的是我可以免費看的嗎?!
好吧我確實有買票進場,但我覺得可以稱之為物超所值也不為過了!雖然劇情實際上並不是有產生愛情關係,但因為本劇所有的女性都喜歡腐女文化,所以充滿幻想,噢不,妄想也是非常合理的!最酷的就是戴戴真的在劇中創作了一部BL原創漫畫故事,是一部發生在海產店(?)並且實際上與海產也有重大相關(?)的淒美追愛人外故事(?),我覺得這個故事值得好好保密,讓大家進場親自開箱這對CP有多香!
另外,兩位男演員的BL演技也太好了吧,他們在演出腐劇情的時候每個動作都非常到味,我甚至覺得自己在看3D立體版本的BL本本,恰到好處的距離與臉紅心跳的台詞真的撩的我心癢癢,真的是貪財喔~~~
最後幫《以為是BL結果是BFF》再宣傳一下!
今年的《以為是BL結果是BFF》青春校園音樂劇,接下來在10/4星期六下午兩點半在屏東藝術館與10/24~10/26在臺北水源劇場,總共還有五場演出,走過路過真的不能錯過,很推薦青少年與曾經青少年過的每一個你,進場去享受兩個半小時的青春回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