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從我出生以來,看到很多思鄉旅人寄情食物、同鄉、同口音之類的,我無法共感,尤其食物,無論短暫在印尼7個多月或在河內2年多,我只有回台灣時特別想喝手搖飲料或吃燒餅、台式便當,卻從來沒從台灣扛冷凍食品或零食到河內。
我扛掛耳咖啡跟紙本書,中文書不知能賣給哪些人,看完分批帶回台灣上讀冊賣,英文書上不了架,在台灣時我拿去捐老家的圖書館。現在沒這層便利,也搞不清楚送哪個機構好(我從沒特別注意河內有哪些圖書館,連圖書館的越南文都不知道),乾脆嘗試賣書賺點小錢。
賣牌卡的經驗讓我發現C2C瑣碎費時,這回想一次賣掉17本書,最好有個地方一次賣斷。河內有個兼賣二手書的書店BookWorm Hanoi,在過了文廟的西湖。那一帶類似臺北的天母,住很多老外,英文書的流通性很強吧?
看起來是理想的販售地點。
在越南,我常遇到大老遠跑去某個博物館或商店,發現營業時間跟網路上寫的不一樣。由於我必須大老遠跑一趟,便先傳了臉書訊息給書店。交涉一陣後,我弄清楚這個書店收購的規則:
- 只收英文書,其他語言或被列為出版品的塔羅牌都不收;
- 收購價是每本3萬到9萬越南盾(35-105元台幣);
- 若是外國人賣書,必須提供護照影本;
- 必須有越南本地銀行帳戶,書店只匯款,不給現金。
我扛著兩大袋英文書,搭40分鐘電動巴士跨越河內市,一面欣賞沿途街景跟車上的冷氣。公車車資只需要1萬越南盾,可以消磨40分鐘,豈不很棒嗎?而且公車大,開得穩,比計程車還舒服。
書店坐落在一條窄路,會車不易,斜對面開著一間以越南標準而言的五星級飯店,好像遊大台遊覽車要開進來還是可以。兩層樓,一樓擺很多文創商品跟童書,小咖啡吧台跟收銀台,幾張桌椅讓人邊喝咖啡邊工作。二樓全是書。這麼迷你一間店,不是所有人都去找書,也有去約會、聊天的。
我把兩大落書交給店員,他花了約20分鐘檢查、估價,另個看起來像老闆還是資深同事的店員來確認。我的書只翻過一次或根本沒看過(英文不夠好XD),卻沒一本賣到頂標9萬元。書店願意以1本8萬元越南盾收購,有總比沒有好,我完全沒問題。他們請我在一本大冊子上寫基本資料、書名及作者清單、估價結果等,另提供護照影本及帳號資料。
他們整理跟估價時,我隨意晃了晃,又選了1本食譜2本小說。這算壞習慣嗎?直到去年,我連在機場那種什麼都很貴的地方也會買書,結果就是很多沒看過。即便我已經千百次叫自己不要亂買書,時不時還是會衝動購物。
我家還有約20本英文書,不乏精裝、硬殼書。想到這些書還這麼新,我辛苦從台灣搬來河內,用不到100元台幣出售,多少心有不甘。這種心情算是敝帚自珍吧?但理性思考,我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做生意的頭腦或急迫性不需要的物品變現,解決「持有」的負擔,又能賺點小錢,總比直接把書丟到大垃圾桶好多了。
Bookworm Hanoi也做大批收購,可以到府估價跟免費運送,聽起來很周到。整個賣書體驗都滿好的,只有要提供護照影本讓我不太舒服。在共產國家,到處都會給你要這些個資、身分文件,做生意的人也是怕政府查緝出版物或稽核時自保吧,只能催眠自己要體諒。住在越南就是要付出這種代價,這是我來這裡之前沒仔細想清楚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