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為什麼總是最冷門的選項?
👩👧👦 by twins Mommy
帶雙寶到親子館、圖書館或遊樂場,常常能看到遊戲區人聲鼎沸,但走到書本區時,卻顯得特別冷清。不是因為沒書,而是小孩大多被遊戲吸走注意力。
每天接雙寶回家,我問雙寶:「今天在教室玩哪一區?」當雙寶回答圖書語文區時,也提到很少同學一起看書。其實也能理解,遊戲的刺激與快感是立刻的,而閱讀是一種需要靜下來、慢慢品味的過程。若沒有大人陪伴解讀,學齡前孩子很難自己感受到「樂趣」。再加上現在的玩具、動畫、課程琳瑯滿目,閱讀自然就成了冷門選項。
💡 為什麼閱讀難以堅持?
很多家長選擇送孩子去才藝課,因為「看得到進步」、「有人帶著學」更有效率,也少了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教不好?
但閱讀不同,它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浸潤,短時間很難看到成果。
對父母而言,回到家早已筋疲力盡,要再陪讀其實很消耗體力與心力,更別說要講得生動有趣。這也是為什麼,真正能持之以恆每天共讀的家庭並不多。
📚 我給雙寶的閱讀安排
✔ 生活經驗相關:挑選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繪本,讓孩子在故事裡找到熟悉感。
✔ 搭配延伸媒材:配合歌曲或短片延伸,他們更容易記住故事內容。
✔ 故事連續性:比起單篇短小的故事,雙寶更愛有「劇集感」的系列書。
✔ 主題聚焦:圍繞一個主題閱讀,比起隨意翻閱,更能幫助理解與吸收。
🌱 閱讀是習慣,而不是任務
對孩子來說,閱讀一開始或許枯燥,但若能從小把它養成「日常的一部分」,久而久之會變得自然。
當孩子真正喜歡閱讀,學其他才藝反而更快上手,因為那時他們的學習動機已經很強烈。
而閱讀最大的挑戰,其實不在孩子,而是在我們大人能否持續陪伴。
有時候偷個懶、讓爸爸接手、甚至只讀短短幾頁,都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閱讀一直在生活裡」,而不是被忽略的選項。
📌 如果你也認同閱讀的價值,或正在努力陪伴孩子共讀,歡迎加入我的方格子,一起交流育兒與共學的日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