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長五個教養孩子的建議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要如何教養孩子,相信是許多家長人生的最大課題之一,就怕少了、孩子刺激不夠甚至遲緩了,或者是太多了,孩子表現跟不上甚至感到過多的壓力。其實在支持孩子參與任何活動時,記住一條很簡單的規則「盡量讓孩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條件下做正確的事。

舉例來說聽過幼幼班(也就是實際年紀在三歲以下的孩子)在上學的時候背弟子規,姑且不論內容的評價,孩子們透過這樣的學習,是真的合適嗎?聽著孩子們把弟子規背誦的有模有樣、一字不漏的,對於品德教養能有多少實質上的幫助呢?

又或者在以前華人出過兩位馬拉松神童(蒲仲強先生跟蘇子寧女士)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創造出驚人的世界級水準(前者在九歲、後者在十歲時,分別就達到馬拉松破3的成績,等於每公里花4分15秒,持續42.195公里)但是兩位的長跑光輝歲月,也就停留在青少年時期了。

不論是閱讀還是運動,對於孩子的教養跟成長,都是很好的方式,記得幾個大原則就好

「讓閱讀跟運動習慣,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觀。」

「讓孩子們擁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跟有興趣的體能活動。」


「贈送書本、或是運動設備當作是禮物」


「不要過度糾正孩子的狀態,也不要過度練習,任何事情保持彈性跟合適的強度」

「不要用閱讀或是體能課程,當作是懲罰。」

14.9K會員
240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年一度的奧運要來了,運動員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若不是拿出過人的意志力跟實力,是無法取得參賽資格的。但是難道苦練就能成真嗎?作為家長有甚麼方向可以去協助孩子呢?透過文章內容瞭解到,能夠維持長時間的熱情跟保持開放學習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體育課是為了讓孩子們鍛鍊身體而已嗎?還是作為其他考試科目的調課優先選擇?運動的本質從來就不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為了提升更多關於大腦跟心理的相關內容。知識有可能會忘記或是不夠用;但透過運動打造的身心是可以維持很久的。
這篇文章談到棒球手王建民從國小開始當投手,卻因為身體發育途中的變化,造成投球威力受到影響。提到了固定放球點的重要性,以及身體與環境的適應磨合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建議在尚未發育完成之前,將重心放在基礎訓練和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上。
西班牙傳奇越野跑選手Killian Jornet最近發佈關於他在新的一年的計畫及安排。其中講述了移居挪威的決定背後的原因和對家庭生活與訓練平衡的思考。這篇文章透過這位運動員的親身經歷,對家庭與運動生活之間的取得平衡上有所啟示。
跟兄弟姐妹是家人關係以外,是否也可以是良好的競爭關係呢?從運動角度來評估,許多成就不凡的運動員,都是屬於家中比較小的成員,其運動前進動力往往來自於要贏過年齡較大的手足,透過這篇文章來瞭解手足之於運動表現的優勢。
Jannik Sinner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運動員的成長來說,熱情和專注比天賦更重要。對於家長和教練來說,要將焦點放在兒童運動員的興趣和熱情,而不是僅僅注重天賦。從選手的角度來看,是否要換項目取決於他們的專注,有天賦的選手通常在不同運動項目中表現出色。
四年一度的奧運要來了,運動員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若不是拿出過人的意志力跟實力,是無法取得參賽資格的。但是難道苦練就能成真嗎?作為家長有甚麼方向可以去協助孩子呢?透過文章內容瞭解到,能夠維持長時間的熱情跟保持開放學習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體育課是為了讓孩子們鍛鍊身體而已嗎?還是作為其他考試科目的調課優先選擇?運動的本質從來就不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為了提升更多關於大腦跟心理的相關內容。知識有可能會忘記或是不夠用;但透過運動打造的身心是可以維持很久的。
這篇文章談到棒球手王建民從國小開始當投手,卻因為身體發育途中的變化,造成投球威力受到影響。提到了固定放球點的重要性,以及身體與環境的適應磨合對運動表現的影響。建議在尚未發育完成之前,將重心放在基礎訓練和個人心理素質的強化上。
西班牙傳奇越野跑選手Killian Jornet最近發佈關於他在新的一年的計畫及安排。其中講述了移居挪威的決定背後的原因和對家庭生活與訓練平衡的思考。這篇文章透過這位運動員的親身經歷,對家庭與運動生活之間的取得平衡上有所啟示。
跟兄弟姐妹是家人關係以外,是否也可以是良好的競爭關係呢?從運動角度來評估,許多成就不凡的運動員,都是屬於家中比較小的成員,其運動前進動力往往來自於要贏過年齡較大的手足,透過這篇文章來瞭解手足之於運動表現的優勢。
Jannik Sinner的故事告訴我們,對於運動員的成長來說,熱情和專注比天賦更重要。對於家長和教練來說,要將焦點放在兒童運動員的興趣和熱情,而不是僅僅注重天賦。從選手的角度來看,是否要換項目取決於他們的專注,有天賦的選手通常在不同運動項目中表現出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1.對不起 "對不起,我誤會你了。"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消除誤解和委屈,讓孩子知道即使家長也會犯錯。 2.這不是你的錯 "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 這句話能減輕孩子的自責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和支持的,不會因為某些事而被否定。 3.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我保證這種
Thumbnail
青少年與家長的關係在青春期時常處於緊張狀態,這本以漫畫方式呈現心理學主題的書籍,輕鬆有趣地探討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網路成癮、依附關係、憂鬱症等,適合讓家長瞭解青春期的煩惱,提供因應方法。書中談到心理疾病的知識,提供了鼓勵面對困難的訊息,適合對心理疾病不瞭解的人閱讀。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當導師其實最頭痛的,並不是只有學生,有時候家長也是班級經營的重要關鍵。所以與其遇到問題再來解決,不如預先設想會遇到什麼狀況,先把這些預想的情況告知學生與家長,並告訴他們導師的標準與要求,這樣「預先告知」,並且在固定時間「重複提醒」,然後將這些「貼在聯絡簿」,閱讀完「簽名確認」,達到告知,也保護雙方。
Thumbnail
在醫院工作的時間裡,有時候會聽到家長向我反映,教養書籍上寫的同理心等等的技巧對他來說很難應用在生活裡,所以一直以來都只能先用打罵的方式和孩子互動,因為打罵這麼方式他用的比較順手,而且至少還可以讓小孩短暫聽話。你也有一樣的困惑過嗎?歡迎閱讀本篇文章。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1940年─政府開始推動家庭教育 1945年─開始「家庭教育辦法」推動家庭教育 1986~1990年─設立「親職教育諮詢中心」 1990年─「家庭教育工作綱要」 1991年─「加強家庭教育強化親職教育功能計畫」 1998年─「推動學習型家庭方案」 1999年─於大學設立「家庭教育中心」進行研究,共同
Thumbnail
許多老師、學生,開學了也尚未施打疫苗,使得多數孩子們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家長卻也無能為力。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整理出了,哈佛醫學院 – 克萊爾麥卡錫醫師 給的 3 個建議,讓孩子們在開學時也能做好自身的保護,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
Thumbnail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3月4日《自立早報》男男女女版   二月廿五日的晚報刊載了一則消息:台北兩名高中男同性戀學生被一方家長發現了。在此,身為「教師同盟」(同性戀教師團體)負責人的我,不禁想對這位母親說一些話。   報中刊載說:您曾驚懼憂傷交加的要您兒子下跪認錯,並打得他皮開肉綻,甚至請到了
蔡老師: 這次期中考榆霏的國語考不好,其他科都還OK,成績是其次,但我想跟您分享我跟她的談話。 我開玩笑跟她說:妳專門去砸蔡老師的招牌耶!以後蔡老師不敢收妳這個學生怎麼辦? 她回我:蔡老師不收我,我也不要其他老師,因為我到哪裡去找一個可以教我寫作文,還教我國學常識,還讓我們看很多影片增加生活常識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1.對不起 "對不起,我誤會你了。" 這句話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理解和尊重,消除誤解和委屈,讓孩子知道即使家長也會犯錯。 2.這不是你的錯 "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 這句話能減輕孩子的自責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愛和支持的,不會因為某些事而被否定。 3.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我保證這種
Thumbnail
青少年與家長的關係在青春期時常處於緊張狀態,這本以漫畫方式呈現心理學主題的書籍,輕鬆有趣地探討青少年時期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網路成癮、依附關係、憂鬱症等,適合讓家長瞭解青春期的煩惱,提供因應方法。書中談到心理疾病的知識,提供了鼓勵面對困難的訊息,適合對心理疾病不瞭解的人閱讀。
Thumbnail
參加了吳孟真諮商心理師的講座,分享參加過程的紀錄。 當時正與家人有些摩擦,聽到這場講座時有些感觸, 父母那個年代,是權威管教方式下長大的, 他們在與孩子互動時,有時提供的多是物質上的照顧, 而較少心理上的理解,而我們也就這樣漸漸長大, 心裡面對父母可能還是有某種父慈母愛的期待, 但殊不知,那是我們對
當導師其實最頭痛的,並不是只有學生,有時候家長也是班級經營的重要關鍵。所以與其遇到問題再來解決,不如預先設想會遇到什麼狀況,先把這些預想的情況告知學生與家長,並告訴他們導師的標準與要求,這樣「預先告知」,並且在固定時間「重複提醒」,然後將這些「貼在聯絡簿」,閱讀完「簽名確認」,達到告知,也保護雙方。
Thumbnail
在醫院工作的時間裡,有時候會聽到家長向我反映,教養書籍上寫的同理心等等的技巧對他來說很難應用在生活裡,所以一直以來都只能先用打罵的方式和孩子互動,因為打罵這麼方式他用的比較順手,而且至少還可以讓小孩短暫聽話。你也有一樣的困惑過嗎?歡迎閱讀本篇文章。
Thumbnail
回想一件小時候,最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 你覺得父母當時了解自己嗎?為甚麼? 當家長成為大人後,也會忘了自己曾是孩子。 為甚麼當初不喜歡父母對自己做的事,不知不覺會做回孩子身上? 在12至1月期間,我們到訪不同學校舉辦家長生命教育活動,以其中一間學校為例,分享當中的內容重點。 === ===
Thumbnail
1940年─政府開始推動家庭教育 1945年─開始「家庭教育辦法」推動家庭教育 1986~1990年─設立「親職教育諮詢中心」 1990年─「家庭教育工作綱要」 1991年─「加強家庭教育強化親職教育功能計畫」 1998年─「推動學習型家庭方案」 1999年─於大學設立「家庭教育中心」進行研究,共同
Thumbnail
許多老師、學生,開學了也尚未施打疫苗,使得多數孩子們暴露在高風險的環境中,家長卻也無能為力。 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整理出了,哈佛醫學院 – 克萊爾麥卡錫醫師 給的 3 個建議,讓孩子們在開學時也能做好自身的保護,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
Thumbnail
以下文章原載於1998年3月4日《自立早報》男男女女版   二月廿五日的晚報刊載了一則消息:台北兩名高中男同性戀學生被一方家長發現了。在此,身為「教師同盟」(同性戀教師團體)負責人的我,不禁想對這位母親說一些話。   報中刊載說:您曾驚懼憂傷交加的要您兒子下跪認錯,並打得他皮開肉綻,甚至請到了
蔡老師: 這次期中考榆霏的國語考不好,其他科都還OK,成績是其次,但我想跟您分享我跟她的談話。 我開玩笑跟她說:妳專門去砸蔡老師的招牌耶!以後蔡老師不敢收妳這個學生怎麼辦? 她回我:蔡老師不收我,我也不要其他老師,因為我到哪裡去找一個可以教我寫作文,還教我國學常識,還讓我們看很多影片增加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