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有沒有看過一棵樹,春夏秋冬會換上不同的顏色?有時是亮黃色的花,有時是粉紅紅的果實,到了最後又變成一片咖啡色。這就是台灣欒樹,一種非常特別的樹。
台灣欒樹是一種「台灣特有種」。意思是,全世界只有台灣才有,非常有代表性。最早是在清朝時期,由一位英國植物學家亨利(A. Henry)在恆春發現的。
四季的變化
台灣欒樹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一年四季顏色都不一樣。
- 9~10 月:開出亮黃色的花,一整片看起來非常搶眼。
- 秋天:花謝之後結成果實,先是嫩紅色,後來變成暗紅色,看起來像一顆顆小燈籠掛滿枝頭。這也是它的別名「燈籠樹」的由來。
- 冬天:果實慢慢乾枯變成咖啡色,隨風掉落,把種子帶到遠方。
- 春天:樹上長出新綠的葉子,又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循環。
所以你在每天經過的馬路、公園時,會覺得台灣欒樹常常換衣服,怎麼看都不會膩。
台灣欒樹的花和果實都有許多小秘密。
- 花:花是亮黃色的,而且雄花和雌花不一樣。雄花的花瓣底下會有鮮紅色,花瓣會向後翻,露出長長的雄蕊。雌花則是在被授粉後,花瓣才會變化。光是仔細看花,就能發現大自然很精巧的設計。
- 果實:它的果實叫做「蒴果」,和楓香一樣,但形狀卻完全不同。台灣欒樹的果實是三片薄膜合起來的,中間有種子。一開始是嫩紅色,之後變成暗紅色並膨脹,像小氣球或小燈籠。等到成熟時會變成咖啡色、乾乾脆脆的樣子,風吹來就會飄落,幫助種子飛到遠方,繼續生根。
我小時候在國小校園裡上課時,秋天有一陣大風吹過,結果好多台灣欒樹的果實一起掉下來,在空中飄飄飛飛,場面就像下起一場紅棕色的雨非常難忘。
除了好看之外,因為台灣欒樹耐風、耐旱、又不怕病蟲害,所以常常被種在馬路邊,幫忙遮陰、淨化空氣,同時還有美化城市景觀的功能。生態價值:花朵能吸引蜜蜂、蝴蝶,果實成熟後也會被鳥類啄食。它就像是一個小型生態樂園,讓很多動物找到食物。
台灣欒樹是一種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台灣原生植物。它有著四季變化的顏色、特別的花果構造、還能帶給人們遮蔭與美感,也幫助小動物們生存。如果下次你在馬路、公園或學校校園裡看到一棵樹上掛著一串串「小燈籠」,別懷疑,那很可能就是台灣欒樹。
走在路上,不妨多花一點時間觀察身邊的植物。夏秋時節,可以抬頭欣賞台灣欒樹美麗的花;秋冬季節,則能看到一顆顆像小燈籠一樣的果實隨風搖曳。其實我們身邊有許多植物,都有著有趣的外型與故事,只要你願意抬起頭、靠近一點,就能發現它們的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行道樹的故事,歡迎持續追蹤我,我會在每週三介紹一種都市裡常見的行道樹,讓我們一起把走路的時間,變成一場小小的探險!
參考資料:
夫子 (Stephen Chen)(2023/09/23)。〈台灣欒樹 台灣金雨樹 燈籠樹 四色樹 都是它的名字〉。聯合報 udn 部落格。(檢索日期:2025/09/17):
https://blog.udn.com/stephenchencyk/179898019
SOWHC。〈台灣欒樹〉。SOW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檢索日期:2025/09/17):
https://sowhc.sow.org.tw/html/observation/plant/a01plant/a0105t03-taiwan-ran-su/taiwan-ran-su.htm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臺灣欒樹〉。(檢索日期:2025/09/17):
https://www.nmns.edu.tw/ch/exhibitions/galleries/botanical-garden/flowers/Theme-F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