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Pop Mart 到盲盒經濟,Labubu 如何成為 Z 世代的「情感奢侈品」?
不管你喜不喜歡 Labubu,你一定開始發現身邊的人,不是收集了一隻小怪獸公仔,就是在包包上掛著一隻帶著塑膠套的醜萌玩偶。這個無法被忽略的潮玩現象,造就了每年數百億的巨大市場。
在奢侈品牌 Louis Vuitton (LV) 仍舊以「高價、稀缺、符號」鞏固地位的同時,一隻「醜萌」的小怪獸 Labubu 卻在潮玩市場翻雲覆雨,甚至成為 Z 世代 心中的「新奢侈品」。它不是皮革手袋,而是一個盲盒玩偶,卻能掀起搶購、限量炒價,背離傳統奢侈品玩法,在年輕人的心中快速登陸。
現在它未必能動搖 LV 的江山,但 Labubu 所代表的未來,已經構建了全新的「情感奢侈品帝國」,這足以讓所有傳統品牌警醒與關注。
數據證明 Labubu 為何不可忽視
1. 關鍵字搜尋量(Google 趨勢,未含百度與微信)
- Labubu:月均搜尋量 10 萬 – 50 萬次(集中在中國、東南亞、歐美潮玩社群)
- Pop Mart 泡泡瑪特(母公司):月均 5 萬 – 10 萬次
- Louis Vuitton / LV:月均 100 萬+ 次
2. 銷售數據
- 2024 年,Labubu 已為 Pop Mart 貢獻 23–34.7% 營收
- Pop Mart 營收同比增長超過 700%,淨利幾乎翻倍
- 部分 隱藏款 Labubu 在二手市場被炒到數十倍溢價,與奢侈品包款的二級市場現象驚人相似
👉 這些數據顯示,Labubu 已不只是玩具,而是具金融屬性的「收藏資產」,並讓 Louis Vuitton 這樣的老牌奢侈巨頭感受到 年輕世代正在重新定義價值。

Labubu-lv-2
一、Labubu 的成功起點:從繪本到現象級 IP產品
Labubu 原本只是藝術家 Kasing Lung 筆下的繪本角色,帶有北歐童話氣質與怪奇「醜萌」美學。2019 年起,Pop Mart泡泡瑪特公司 與 Kasing Lung 合作推出盲盒,Labubu 瞬間從藝術家個人角色,變成全球玩家追逐的收藏對象。

Labubu-lv-3
與 Louis Vuitton 所代表的「傳統奢華」相比,Labubu 提供的是 情緒認同 ——
一種「我愛這隻怪獸」的群體歸屬感
Labubu 成功的三大「情感密碼」
1. 「亦正亦邪」:對完美人設的反叛與真實自己的擁抱
Labubu 的壞笑、龇牙,正好擊中 Z 世代 對「不完美」的認同。
- 它象徵對「政治正確」和「完美濾鏡」的反叛。
- 我們不再渴望當永遠得體的「好人」,Labubu 的「壞笑」,彷彿看穿了一切表示我不在乎,成為一種精神出口。
- 對真實的渴望。我們都被接納自己的自己的陰暗面,包含偶爾的懶惰,小邪惡,嫉妒。Labubu讓我們感覺被接納,哪怕內心有點小叛逆,也是可愛的,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可怕,反而是真實的。
2. 「龇牙防禦」:脆弱的外在武裝
Labubu 最標誌性的 九顆尖牙,看似兇狠,其實是 防禦姿態。
- 它映射都市人的「社交恐懼」與「自我保護」心理。
- 這種 外冷內暖 的投射,引發強烈共情。人們其實是在透過 Labubu 擁抱自己內心的脆弱。 很多人用冷漠疏離,甚至帶刺的外表來保護自己柔軟的內心,害怕在社交中被刺傷,就像是Labubu的齜牙一般。這九顆門牙並不是猛獸的血盆大口,還更像是一隻受傷的小動物虛張聲勢,讓人心生憐愛。
- 人性觸動點:對脆弱的共情。我們理解他的凶悍並不是真的惡意,而是他與世界相處的一種笨拙的方式。這種共情讓我們想把它抱在懷裡,就像擁抱我們內心同樣脆弱的自己。
3. 「壞笑幽默」:解構壓力的精神武器
Labubu 的壞笑,不是陽光燦爛的微笑,而是一種 戲謔的幽默感。
- 它象徵用輕鬆玩笑來面對壓力與荒誕生活。
- 這種「情緒宣洩 + 自嘲解構」的力量,正好成為年輕世代的精神出口。這個世界是這麼的內卷和不確定,苦大仇深沒有辦法來形容現在的狀態。Labubu給了一種用玩笑面對一切的鬆弛感,就像是在說:生活已經這麼難了,何必那麼嚴肅?
遇見Labubu之前,從沒有想過一個玩具能如此的理解自己。那不是一種被一個光芒萬丈的英雄所拯救,反而是在茫茫人海中突然看到了和自己一樣不太正常的靈魂。不像Disney公主一樣時時提醒自己要勇敢完美善良,反而是在耳朵旁悄悄說:
「沒事,今天我也可以不想微笑。」
「累了嗎?那就一起笑一下,嘲弄這個荒誕的世界吧!」
「別怕你心裡的那些小邪惡和叛逆,在我這裡很安全」
👉 購買 Labubu,本質上是在購買一面「情緒鏡像」與「身份宣言」。Labubu觸動的是人類最原始的那是想要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尤其是接納那個甚至有點壞的自己。

labubu-lv-4
二、Labubu 的商業奇蹟:遊戲化盲盒與二手市場的夢想
🎲 盲盒機制:把「買玩具」變成「抽獎」- 每一次拆盒都有驚喜或失望,刺激腦內多巴胺分泌。隱藏版,限量款,跨界,讓Labubu不再是單純的消費品,而是高頻率,重複購買的收藏遊戲。這種行為模式和奢侈品的限量發售,排隊搶購如出一轍。
- 盲盒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商業模式創新,Labubu讓這個模式發揮極致。玩家在無法預測Reward何時到來的情況下,什麼時候會抽到自己的心儀款?這種時候,購買頻率才是最高的也最持久的。
- 這種隨機性讓玩家不斷重複購買,和賭博心理極度相似。
🃏 隱藏款:核武器級別的驅動力- 每個系列設計 1 款 隱藏款(1/144 機率),必須靠「運氣」才能獲得。
- 玩家願意「端盒」(一次買一整箱)就是為了追逐隱藏款。
- 隱藏款被賦予了 投資屬性 + 社交炫耀價值。 隱藏款賦予了盲收藏和投資屬性。抽中隱藏款會帶來巨大的成就感和炫耀的價值。玩家會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戰果或者是翻車的經歷,比如抽到不喜歡的款式,就會急著想要轉讓。U G C裡面免費的傳播讓玩家彼此之間因為交換交易娃娃,形成了強大的歸屬和認同感

Labubu-lv-5
💰 二手市場:真正的價值放大器- 熱款與隱藏款被炒至數萬元,冷門款跌破原價。
- 二手市場成為 價格發現中心,刺激一級市場爆買。
- 玩家買的不只是玩具,而是 帶有金融想像力的「彩券」。開箱體驗只是第一步,蓬勃發展的二手市場才是推向神壇的關鍵。
- 官方所有的盲盒都是統一定價,但是二手市場通過自由的交易為每一款娃娃重新再定義價錢。
- 暢銷熱款和隱藏款被炒至甚至數遷到數萬元,為什麼玩家願意全面購買端盒的體驗?因為他們算的不是一盒300台幣的帳,而是賭那一個可能價值一萬五到三萬元的隱藏款。二手市場的存在讓玩家願意盲抽,就算抽到不喜歡的那一款,也可以賣出回血和其他玩家交換。
- 這樣的流通降低了玩家的決策門檻和試錯成本,讓他們可以無限循環的去複製流通模式。每一次的流通都增加和熱度,最後就體現了銷量。
這樣的完美循環賣的究竟是什麼?就是一個想像空間。
最後,我們來看Labubu 與 Louis Vuitton 的差異對比

Labubu 與 Louis Vuitton 的品牌比較表
「你更認同哪一種奢侈品模式?傳統經典,還是情感共鳴?」
「LV 賣的是時間的積累,Labubu 賣的是當下的情感。」
所以,Labubu的真正啟示,並非是讓LV‘害怕’,而是為所有品牌——無論新舊——上了一課。未來的品牌戰爭,不再是功能或地位的戰爭,而是注意力與情感的戰爭
LV的護城河是它的歷史和工藝,這依然堅固;但Labubu們用盲盒、社群和二手市場,挖通了另一條屬於這個世代的河道。它們爭奪的是同一批年輕人的時間、心靈和錢包。
在新的消費文化裡,**奢侈不再只是一個 Logo,而是一種能引發共鳴的情緒體驗。**
對於品牌來說,最關鍵的問題不再是‘我們能否成為下一個LV’,而是‘我們能否像Labubu一樣,用一種全新的價值主張,讓用戶心甘情願地愛上,並為之瘋狂’。
「你覺得 Labubu 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奢侈品符號?留言告訴我!」
- 「👉 想看更多品牌案例分析,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專題」
#品牌案例 #Labubu #奢侈品 #情感行銷 #Z世代#WTB #品牌現象密碼 #品牌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