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圓環」以及周邊的公車和行人地下道已於13日進行拆除和填平工程,15日迎來施工後首個上班日,雖然北市交通局稱圓環周邊交通還算順暢,但臉書粉專「聲量看政治」PO出公館周邊其他路線的路況都是一片紅,讓該粉專質疑「不要以為圓環沒有完全塞,就可以pass,拉遠一點看看」引起正反方網友討論。該粉專:「其實都是常塞路段,只是有沒有比塞還要更塞。」(See:2025/09/16,Newtalk新聞,公館圓環工程不影響交通?粉專PO真實路況打臉:拉遠一點看)
台北市政府自13日起動工拆公館圓環、填平地下公車道,交通車流引發網友熱議。日前有網友在社群上貼出塞車照片,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反擊「那只是紅燈」、立委羅智強也說「交通非常順暢,苗博雅真的是大翻車了。」不少網友在社群紛紛貼出「紅燈照」,質疑藍委說法。18日出現大量網友抱怨卡在福和橋上大塞車,先前曾留言嗆網友「你只是在等紅燈」的北市藍委徐巧芯也成眾矢之的。對此,她再發文回擊,「有的人是在停等紅燈,有些則是遭遇塞車」,並表示「對的事情就是要堅持去做」,不料網友不買單,此回應再度被灌爆罵翻。(See:2025/09/18,FTNN新聞網,只是在等紅燈?公館圓環施工大塞車 網諷:叫徐巧芯一起來開車車派對囉、民視,公館圓環拆除塞不停!徐巧芯發文護航「把事情做好」 慘被網友大怒灌翻車)公館圓環改建交通炸裂!"五燈蔣"來了? 徐巧芯嗆網友:你只是在等紅燈~ 廠商被甩鍋偷施工 蔣萬安不選擇圓環監工鬼轉視察北捷?
台北市公館圓環拆除工程開始後,交通壅塞問題浮上檯面。雖然藍營立委羅智強、徐巧芯強調「交通順暢」、「只是在等紅燈」,但有網友17日實際拍下永福橋、羅斯福路公車大排長龍畫面po上社群平台,痛批政治人物刻意誤導。台北市新建工程處18日則證實,17日下午確實有廠商未依交維計畫,擅自封閉車道進行灌漿施工,導致短暫塞車,現場已勒令停工,後續將依契約裁處。(See:2025/09/18,公視,公館圓環拆除藍委喊「交通順暢」!網友酸爆:塞到跳車 新工處認了依法裁處、中央社,公館圓環施工羅斯福路公車一度塞住 北市:廠商擅自封道將裁處)
苗博雅怒轟國民黨帶風向要有限度!開酸公館圓環施工比未施工還不塞?「圍苗救蔣」根本是交通政策大倒退 民怨下班堵車堵到爆 徐巧芯:你只是在等紅燈
硬拆公館圓環,蔣不聽?五燈蔣!台北市議員:傲慢無能的結果!
公館圓環拆除與公車地下道填平工程引發爭議,羅斯福路、福和橋通勤時間更因大塞車引起民怨。北市議員林延鳳18日表示,6月30日議會召開座談會時,專家學者、議員苗博雅等都提醒市府要注意福和橋分流、雙北市府的溝通等,如今的一切都是蔣萬安的傲慢跟無能造成的結果。新北市議員張維倩也PO出行車記錄器影片,錄下上班時間的福和橋機車大塞車窘況,直呼「是在等紅燈還是強迫欣賞美景?」(See:2025/09/18,三立新聞,只是等紅燈?拆公館圓環福和橋也回堵 議員嘆:蔣萬安傲慢無能的結果)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林延鳳指出,台北市政府在9月13日凌晨啟動公館圓環拆除作業,引發交通大亂與輿論爭議。她痛批市長蔣萬安「心急拚政績」,導致中永和通勤族受害,政策倉促且未與地方充分溝通。林延鳳認為,蔣萬安拆除圓環的動機,並非基於專業評估,而是急於和前市長柯文哲比拼政績。柯曾拆除忠孝東路引道,如今蔣萬安則想以公館圓環「創造自己的代表作」,同時替副市長李四川加分。她強調,早在2021年市府就有交通評估報告,現況維持被列為「優先方案」,而拆除圓環反而只是「備選方案」。然而,蔣萬安在今年3月25日突然宣布拆除,未重新評估,僅以「安全考量」為理由。針對拆除政策,林延鳳指出,她與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曾召開公聽會,邀集交通專家與學者討論。前交通局長陳學台、羅孝賢都曾在任內表明「公館圓環不能拆」,如今卻在蔣市府任內被迫背書。更諷刺的是,市府今年才花費294萬元標案,準備進行羅斯福路與基隆路交通改善評估,報告卻尚未出爐,就先行宣布拆圓環。林延鳳痛批:「既然結論早就寫好,那 這294萬乾脆省下來!」市府以「安全」作為拆除理由,但林延鳳翻閱事故數據後發現,肇事率前三名分別是機車未依規定兩段式左轉、未依規定迴車與闖紅燈,與圓環本身關聯不大。她認為,市府應先透過標線、標誌改善,試辦交通分流,而不是草率拆除,「因為重畫標線沒有政績,但拆掉就能吹牛。」(See:2025/09/18,三立新聞,公館圓環拆除被罵翻!林延鳳揭背後真相:蔣萬安急著跟柯文哲比政績)
公館圓環9/13拆除填平地下道!蔣萬安拚政績著眼2026連任?【新聞面對面】
圓環拆除政策三問題:1.忽視優先方案 2.忽視替代方案 3.未溝通
其政策有三項問題如下:1.忽視先前專業評估結論。顯示該政策缺乏一貫性,忽略專業評估基礎。2.未充分考慮替代方案。代表決策過程跳過「成本更低、影響更小」的替代方案,欠缺比例原則。3.溝通不足、忽視地方共識。顯示程序正義不足,民主程序被忽略。
一、明明先前《評估報告》把「維持現狀」列為優先方案,卻遭忽視
2021年的公館圓環評估報告中指出:結論『維持圓環、保留公車專用地下道為優先方案』。根據新工處2021年評估報告顯示,公館圓環填平地下道的績效是各方案中表現最差。(See:2025/06/29,《報導者》,公館圓環拆不拆?市府急推正交路口,民間建議「現代圓環」更安全、2025/09/14,知新聞,公館圓環開拆!存廢吵20年 65天交通黑暗期來了)
柯文哲出曼德拉這招被識破 陳揮文笑爛:我不會上鉤的😏 #短新聞
二、明明有替代方案(標線/號誌改善),卻未被充分考慮
⾏⼈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說明,現有圓環之所以常有擦撞,是因為圓環本⾝標線標誌就有問題,北市府只願在「出環」時劃設導引線,不願在「入環」時增設導引線,⽤路⼈進圓環就不知如何選擇⾞道,到了出環時才發現需要切換⾞道,只能違規「硬切」,才有擦撞。各個交通⺠間團體⽇前共同討論並提出現⾏圓環標線改造⽅案,不需⼤興⼟⽊,是「更便宜、更快速、更安全、更有效」的辦法,該圖⾯亦在圓環會勘時提供北市府作為設計參考。在北市府的專家會議中,學者也表達⺠團的改善⽅案不僅簡單快速,對安全改善也有效;相反地,直接動⼯拆除,卻是連交⼯處過去(2021年和今年初)相關研究報告中,都證實是「最不建議」的⽅案!即便拆除圓環,對於⾞流紓解並無顯著助益, 現⾏圓環效能甚⾄較佳,⽽且造成回堵擁塞也無法再修復。(See:2025/09/12,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台北市公館圓環及公⾞地下專⽤道拆除案 守環⾏動:圓環⼤走讀)
拆除日期確定後,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和許多民間路權團體組成「守護圓環行動」組織(以下簡稱「守環行動」)。「守護圓環行動」組織認為可先進行標線號誌的改善,他們提出四大訴求,包括:反對填平公車地下專用道、反對拆除公館圓環、反對忽視居民意見、反對政治凌駕專業。(See:2025/09/13,《報導者》,北市府以安全為由動工拆公館圓環,400人集結抗議,交通黑暗期估約2個月)
反對拆除的民團與學者意見:「反對拆除公館圓環,應優先試辦圓環標線號誌改善方案。」指出標線與號誌改善是成本低、對交通干擾小的方案,是民間團體提出的重要替代意見。
三、明明有地方反對,卻未能充分有效溝通
台北市政府預定9月13日分2階段開拆公館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11月下旬完工。議員認為,市府無預警就對外宣布相關時程,非常不尊重民意,過程非常草率。(See:2025/08/27,中央社,北市將移除公館圓環、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 議員批草率決策)
公館圓環守環行動12日晚間7時號召民眾參與「圓環大走讀」活動,現場出席的人包含交改團體、學生團體,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也出席現場,痛批蔣萬安是「跳票蔣」及「獨裁蔣」。苗博雅指出,不論行人、機車、駕駛人、年輕人、公車駕駛等用路人都齊聲反對,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看見的,而現在所在的羅斯福及基隆路口周邊的台大、台師大、台科大,以及往木柵的政大,都有學生表達反對聲音。她痛批,自己從沒有看過一個市政府的交通政策,能爛到在兩場地方說明會中很多民眾發言,但沒有任何人支持市府方案,這代表這個政策已經爛到離譜。(See:2025/09/12,民視新聞,集結抗議!民團舉辦公館圓環大走讀 苗博雅痛批:獨裁蔣)國民黨犯錯只會甩鍋不認?
政客標準、標準政客:1.政策空洞、2.作秀表演、3.缺乏承擔
政客三問題:1.政策空洞,缺乏願景、2.作秀表演,欠缺實績、3.出包甩鍋、缺乏承擔。
1.政策空洞,缺乏願景
2021 年市府既有的交通評估報告,已將「維持現狀」列為優先方案,而「拆除圓環」只是備選。
專家學者與民眾提出的替代方案(例如標線重劃、號誌改善、交通分流試辦),並未被充分納入討論。
其未展現整體交通願景,只以空洞的「安全考量」作為單一理由,忽略長遠的交通規劃與城市發展藍圖。
2.作秀表演,欠缺實績
2025 年 3 月 25 日突然宣布拆除圓環,時機敏感,被質疑「急於創造代表作」以來與前市長柯文哲比拼政績(柯曾拆忠孝東路引道)。
公館圓環的事故數據顯示,肇事原因主要在於機車兩段式左轉、未依規定迴車、闖紅燈,與圓環設施本身關聯不大。
若先以標線或號誌調整來改善交通,其效果或許更實際,但市府卻選擇拆除,反而更像是「表演」而非「務實解決問題」。蔣萬安之野望?台北市長!國民黨主席?總統?
3.出包甩鍋,缺乏承擔
拆除當天(9 月 13 日凌晨)因交管混亂,引發交通大亂與民怨,市府卻只強調「安全」與「必要性」,並未正面回應評估與民眾質疑。
而先前才花 294 萬元發包「羅斯福路與基隆路交通改善評估」報告,但報告尚未完成,就先行拆除,形同「結論早寫好」,浪費公帑。
曾任交通局長的專業官員過去都表明「公館圓環不能拆」,如今卻在蔣市府任內被迫背書,責任被推回到專業單位。面對拆公館圓環 "蔣"不答? 苗博雅:都犯了低級錯誤
魯迅:「一個人只要有點空話,便可以掩飾沒有真本事。」
批判現實主義(Critical Realism)代表中國作家魯迅於其名著《阿Q正傳》,就以阿Q的形象指出:精神勝利法、善於投機取巧、誇大狂與自尊癖等,來批判中國人的民族性。
「一個人只要有點空話,便可以掩飾沒有真本事。」——魯迅《而已集·小雜感》
「偉大的表演常常掩蓋了卑微的事實。」——魯迅《且介亭雜文·隨感》
「無責任的話最容易說,無責任的事最容易做。」——魯迅《華蓋集·隨感錄》
法國政治哲學家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嘗言:「人民往往會選出他們應得的政府。」(《論美國的民主》)若選民對推諉卸責的政客買單,自然就充斥厚顏無恥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