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島嶼週報》第一期。這是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希望透過每週的整理與觀察,為大家提供一份深入且全面的新聞視角,幫助我們在這座快速變動的島嶼上,看清眼前的挑戰與機遇。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新聞的真相與脈絡往往淹沒在海量訊息中。因此,我們致力於梳理國內外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複雜連動,特別是那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島嶼故事。從台灣的國防自主進展、與國際間的外交新戰線,到影響我們經濟命運的中美角力,我們將努力揭示新聞背後的深層意義。
第一期週報,我們將聚焦於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愈發關鍵的角色。國防與外交不再是遙遠的口號,而是每一天都在上演的現實。讓我們一起,從本週的報導中,讀懂台灣如何在這場變動的浪潮中,站穩腳步,尋找屬於自己的航向。本週焦點聚焦在台灣的國防韌性與兩岸外交角力上,同時國際情勢也圍繞著中美關係與氣候議題展開。
🇹🇼 台灣焦點:國防自主與外交新戰線

總統賴清德參觀2025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圖:太報)
▶ 國防戰力升級,不再向強權屈服 在「國防週」系列活動中,台灣再次宣示自我防衛的決心。賴清德總統強調,面對中國的軍事壓力,台灣絕不會屈服。值得關注的是,台北的國防技術與航太展上,台灣與美國首次聯手打造的**「Barracuda-500」導彈**正式亮相,這不僅是技術合作的里程碑,更顯示台灣未來計畫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5%,顯然是為了強化自主防禦能力。
▶ 歷史文件再成兩岸新戰場 外交戰線本週也延伸到歷史領域。美國在台協會(AIT)與美國國務院共同出面,反駁中國對二戰歷史文件(如《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的曲解,直指這些文件並未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此舉是對中國試圖以歷史論述合理化其對台主權主張的直接反擊,也顯示出台美雙方在資訊與話語權上的緊密合作。
▶ 中美關係牽動台灣命運 本週中美關係動向引發高度關注。美國暫停對台4億美元的武器援助,引發外界揣測:台灣是否成為中美貿易談判的籌碼?同時,川普與習近平的通話以及即將舉行的領袖峰會,也暗示著未來在貿易、科技與地緣政治上的拉鋸將持續上演。這一切都提醒我們,台灣的安全與未來,仍與中美大國之間的互動緊密相連。
▶ 企業綠色行動,永續進行式 除了政治與軍事,企業的環保行動也亮眼。在全球氣候週熱議之際,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TSMC)**的環保措施引發關注。從廠區旁的養蜂計畫、廢物回收再利用,到高效水資源管理,這些實際行動證明了台灣企業在全球永續發展浪潮中,正扮演著關鍵角色。
🌍 國際動態:大國博弈與區域安全

2025年9月17,第十二屆北京香山論壇開幕,百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官方代表團參加。
▶ 烏克蘭衝突持續 俄烏戰爭的導彈與無人機攻擊仍在持續,雖然報導零星,但對烏克蘭的防空系統與人道援助構成巨大壓力,顯示這場衝突短期內難以平息。
▶ 香山論壇:中國再次展現強硬立場 中國防長在香山論壇上重申,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對台「統一」,並警告任何外來干預或「台獨」行動,都將面臨嚴重後果。這番言論再次凸顯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強硬立場,與美方澄清二戰文件的論調形成鮮明對比。
📊 經濟與科技:樂觀情緒與戰略合作

▶ 央行維持利率不變,調升經濟成長預測 台灣中央銀行在9月18日宣布,基準利率維持在2%不變,同時將2025年經濟成長預測大幅上調至4.55%。此樂觀預期主要來自於台灣在先進半導體與AI產品出口上的強勁表現。然而,央行也提醒,美國加徵關稅可能對未來出口造成壓力,並預計2026年經濟成長將放緩至2.68%。
▶ 出口動能強勁,通膨壓力減緩 2025年8月,台灣海關出口年增率達到34.1%,顯示出口持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8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60%,通膨壓力減緩,有助於維持物價與民生穩定,讓企業與民眾都能感受到經濟的穩定與韌性。
▶ 美股表現樂觀 本週美國股市表現亮眼,主要指數如**那斯達克(Nasdaq)與標普500(S&P 500)**紛紛創下新高,顯示市場情緒整體偏向樂觀。
▶ 台美防務產業合作新局 台灣與美國在防務技術上的合作不斷加深,除了共同製造導彈,技術轉移與本地生產線的規劃,也預示著未來台灣在軍事自主與經濟發展上將有更多戰略性的突破。
💡 本週觀察
- 國防韌性與外交話語權: 台灣的安全不再僅限於軍事演習,更是一場在歷史、法律與資訊層面的「敘事戰」。
- 中美關係的雙面刃: 美國對台的武器援助與高層互動,既是支持的信號,也可能成為中美大國博弈中的談判籌碼。
- 企業的軟實力: 台灣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實踐,不僅提升了國際形象,也為國家在國際舞台上贏得了更多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