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過去一些小回憶,記錄一下留在數位時代。
想到之前有次去美國找我的轟媽,她與她的朋友正在聊天,聊的興致盎然時,突然問我:
「如果有一天是你活著的最後一天,你會做什麼?」
我:「跟平常一樣,去吃想吃的,然後回家該幹嘛幹嘛。」
他們似乎有些不可置信這個答案,還以為我沒聽懂他們的意思
「就這樣!?你沒有更多想要做什麼嗎?例如平常無法做的、無法去的。」
我的轟媽說如果是她,她會吃遍所有她想吃的美食,去做所有想做的事,跟心愛的家人好好道別。
我們坐在露天的座位,桌上放著熱咖啡。太陽高掛在天空,萬里無雲,氣溫卻只有17度,但那並不妨礙紫外線的輻射,當然,我的轟媽如同太陽般開朗的說著。
比起我,她更像個積極活潑的女孩。
「生命的最後一天」,總覺得若是以這個為前提,人們就能義無反顧地拋棄現在身上所有枷鎖與沈重的責任,過上自己嚮往的日子。
「可是只有一天耶?」是我深深不解的疑惑,一天就夠了嗎?
老實說這個問題在我17歲就想過了,以前會有好多我要做什麼、做什麼之類的,於是我開始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想做的,學習、運動、吃東西,我自認過得充實且樂在其中,跟朋友吵架會很快反省自身跟對方道歉,因為我不想失去這個朋友,如果明天會死去,我希望不留下遺憾。每一晚我都認為我今天也可以安心死去(入睡)了,已經沒什麼想做卻未做的事情會讓我覺得可惜。
但當身體終於在我可怕的自律以及強大的壓力下潰堤那刻,我只想躺著,病懨懨的,任何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打不起勁,感覺時間在流逝,身體卻無動於衷,當然我的精神也是。我開始覺得生無可戀。那是我第一次覺得什麼都沒做,就算明天死掉我也沒有什麼遺憾,我不再像以前把既定的計劃都按部就班的完成了,應該說「不能」,因為我完全垮了。
我休息了很久,很久,但即便如此也再也無法回到當初那樣有精氣神十足的自己,好不容易有點力氣,想回到原本狀態的時候,不到一個小時,馬上倒回原形。我開始不再像以前,嘗試放慢腳步,走進時間的流逝中,沒有嘗試新事物的慾望、挑戰新事物的期待,只是感受風在身旁吹拂、陽光灑落溫暖與紫外線,什麼也不做的一天,對我來說也不錯。
平凡的日復一日,無所事事的,竟然是如此幸福。
所以當他們問我這個問題時,我很想跟他們解釋,什麼也沒有想做的,只是跟著平凡的日子一起等待生命的結束,其實也挺不錯的。但那或許也代表我其實對這世界沒有任何眷戀,想想也挺淒涼。
「太早看透這個世界,未來的日子會挺無趣的」
我已經忘記是誰告訴我這一句話,但我並不覺得自己看透,只是累了。也不是不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只是可有可無。
只是無所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