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The Lion and the Unicorn: 一個更複雜的語言
獅子與獨角獸

三
「沒人」的一幕非常的語言依賴 (language dependent),但有引伸的意義。我們分開兩部分來討論。
「沒人」一幕的對話原文是這樣的﹕
“… tell me if you can see either of them.”
“I see nobody on the road,” said Alice.
“I only wish I had such eyes,” the King remarked … “To be able to see Nobody! And at that distance too! Why, it's as much as I can do to see real people, by this light!”
白棋國王問愛麗絲有沒有見到他的信使。
愛麗絲說「I see nobody …」。
白棋國王感嘆道,但願我有你的眼力,能見到不存在的人:「I only wish I had such eyes to be able to see Nobody! And at that distance too! … by this light!」。
愛麗絲口中的「nobody」是沒有人的意思,屬代詞用法;而「I see nobody」是成語,「見到無人」是不見(有)人的意思。
白棋國王口中的「Nobody」的首個字母大寫,當專名用。
因此愛麗絲的「I see nobody」被白棋國王理解為「I see Nobody」,即愛麗絲見到Nobody 此人。但白棋國王將「Nobody」視為專名之外,顯然還將「Nobody」視為指稱一個不存在的個體的專名 (因為他用真人來對比 Nobody﹗),因此白棋國王驚嘆愛麗絲能夠有見到 Nobody 的視力。
英語有「I see nobody」的句式,漢語沒有,翻出來大概離不開「我見不到(有)人」或「我沒有見到人」等,以否定動詞「見」為主要手段。漢語沒有像英語般的語法,隨了可以採用動詞的否定為手段,還可以採用代詞的否定為手段。後者(英語)造出否定代詞(negative pronoun),例子﹕「nobody」。
所以,如果用漢語將對話忠實翻譯出來,不可能出現白棋國王的誤解。管趙兩位先生沒有譯出全句是一個權宜之計。他們將「I see nobody on the road」簡譯為「沒有人」,勉強接上白棋國王的誤解。但漢語讀者還是有可能捉不住原意,所以我將該句翻譯做「路上我見沒人」,以捕捉「見 - 沒人」。
德語的情況類似英語。「I see nobody」可以翻譯為「Ich (I) sehe (see) niemanden (nobody)」,同樣有否定代詞的手段。
有趣的是,波蘭語在相關的案例中卻與漢語有點類同。波蘭語的版本是「Nie widzę nikogo」﹕「nikogo」即英語的「nobody」﹔「widzę」是英語的「see」的意思,用的是第一人稱單數,因此略去主詞﹔「nie」是波蘭語的否定詞,相等於英語的「not」。這便十分有趣了,因為將這個句子直譯作英語便成為「I do not see nobody」。正統英語當然不容許這種語法 (非裔美國人的俚語容許,通常會寫作「I don't see nobody」),但波蘭語卻認為正確無誤。由於波蘭語要做兩個否定﹕否定動詞+否定代詞,卡羅的這個笑話同樣不能用波蘭語說出來。
__________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