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的競賽中,所有人都將目光聚焦在誰的模型更「強大」、更「聰明」。然而,一個更現實的問題卻始終困擾著開發者與企業:頂級的 AI 服務,往往伴隨著高昂的成本與延遲。當我們驚嘆於 GPT-5 或 Gemini 2.5 Pro 的智慧時,背後每一次 API 呼叫的費用,以及等待模型回應的時間,讓人不禁要問,難道「智慧」與「速度」真的無法兼得嗎?
Elon Musk 的 xAI 在 2025 年 9 月 20 日推出的 Grok 4 Fast,一款經過高度優化、專注於速度與成本效益的模型,直接挑戰「高品質等於高成本」的規則。

Grok 4 Fast 主要亮點
速度的極致:比 GPT-5 快 2.5 倍
對於需要即時互動的應用程式,例如聊天機器人、智慧客服或即時內容生成工具,AI 模型的回應速度至關重要。Grok 4 Fast 在這方面的表現極為突出,根據 API 基準測試,它的輸出速度高達每秒 344 個 token(詞元),大約是 GPT-5 API 速度的 2.5 倍。這意味著使用者幾乎可以感受到「即問即答」的流暢體驗,大幅減少了等待時間。
價格破壞者:不到對手 2% 的超低成本
如果說 Grok 4 Fast 的速度讓人印象深刻,那它的定價策略可以說是對市場的直接衝擊。其 API 定價極具侵略性,每百萬輸入 token 僅為 0.20 美元,每百萬輸出 token 為 0.50 美元。這個價格與 Grok 4 相比便宜了 47 倍,與市場上其他頂級模型相比,價差甚至高達 98%。
這意味著,過去需要花費 100 美元才能完成的 AI 運算任務,現在使用 Grok 4 Fast 可能只需要花費 2 美元。如此巨大的成本降幅,將徹底改變開發者和中小企業的成本結構,讓許多原本因預算有限而無法實現的 AI 應用成為可能。更重要的是,xAI 宣布在 X 平台上目前對所有用戶免費開放,這無疑是推廣用戶、快速獲取回饋的最有效方式。
性能不妥協:直逼頂級模型的智慧表現
通常,當我們聽到「高速版」或「經濟版」時,總會預期其性能會大打折扣。但 Grok 4 Fast 在這方面卻帶來了驚喜。根據 Artificial Analysis Intelligence Index 的評分,Grok 4 Fast 獲得了 60 分,與 Gemini 2.5 Pro 及 Claude 4.1 Opus 等業界公認的頂級模型持平。
尤其在程式設計領域,它的表現更為亮眼。在 LiveCodeBench 這個衡量模型編碼能力的排行榜上,Grok 4 Fast 甚至略微超越標準版的 Grok 4,位居榜首。這顯示 xAI 透過特定的優化方式,讓這款輕量級模型在某些專業領域具備了比重量級對手更強的實力。此外,Grok 4 Fast 採用了統一的架構,能夠在需要快速回應的「非推理模式」和處理複雜問題的「推理模式」之間無縫切換,兼顧了日常應用的廣度與專業任務的深度。
超大容量記憶體:200 萬 Token 上下文視窗的應用想像
Grok 4 Fast 的另一項強大規格是其支援高達 200 萬 token 的上下文視窗(Context Window)。這是什麼概念?200 萬 token 的容量,相當於可以一次性讀取並分析數千頁的文件、一本完整的長篇小說,或是極其龐雜的程式碼庫。
如此巨大的「記憶容量」為 AI 的應用開啟了新的可能性。例如,企業可以將整份年度財報或法律合約丟給 AI,讓它進行摘要、分析與問答;開發者可以讓 AI 讀取整個專案的程式碼,進行除錯或功能開發;研究人員也可以利用它來快速梳理大量的學術文獻。
TN科技筆記的觀點
- 過去市場的邏輯是「用更高的價格,換取更強的智慧」,xAI 這次的模型卻能夠「用極低的價格,獲取幾乎同等的智慧」,特別是將此模型免費提供給廣大的 X 平台用戶,不僅能快速累積用戶基礎,更能收集到真實世界使用數據,用於模型的下一步迭代。這也迫使其他競爭對手必須思考:當頂級性能變得如此廉價甚至免費時,他們原有的商業模式是否還能持續?
- 儘管前景看好,但 Grok 4 Fast 目前的優異表現主要集中在文本和程式碼等領域,其多模態能力的成熟度可能還不及競爭對手。其次,速度與成本的極致優化,是否會以犧牲某些「穩定性」或「安全性」為代價?這需要更長時間的市場檢驗。
- 對開發者與新創公司而言,高昂的 AI API 費用一直是創新的巨大阻礙。現在,一個性能強勁且成本極低的選項出現,意味著開發 AI 應用的門檻被大幅降低,將激發更多元、更具實驗性的專案誕生。與此同時,整個 AI 產業競爭也已逐漸進入「下半場」。上半場是「能力的競賽」,比誰的模型更強大;下半場則是「效率的競賽」,比誰能將強大或專精特定領域的 AI 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普及給更多人。
支持TN科技筆記,與科技共同前行
我是TN科技筆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選愛心、轉發給我支持鼓勵~~~也歡迎每個月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撰寫更多科技文章,一起跟著科技浪潮前進!!>>>>> 請我喝一杯咖啡
在此也感謝每個月持續請我喝杯咖啡的讀者們,讓我更加有動力為各位帶來科技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