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滲透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但它究竟是如何被使用的?又在哪些地方、被哪些人使用?這些問題不再只是學術探討,而是直接關係到未來全球經濟版圖、產業競爭力,甚至是每個人的飯碗。
Anthropic 在 2025 年 9 月發布最新「經濟指數 (Anthropic Economic Index)」報告,深入分析旗下大型語言模型 Claude 在全球的地理使用分佈,以及企業如何透過 API 將其整合到商業流程中。

AI 採用的三大關鍵發現
這份報告的核心,是基於對 Claude.ai(消費者版本)和 API(企業版本)的大量使用數據進行分析,解析關於 AI 早期採用階段的詳細情形。
發現一:使用者行為模式轉變,從「協作」走向「全權委託」
報告指出,隨著模型能力的提升,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出現了顯著轉變。在短短八個月內,使用者直接給予指令、讓 AI 全權處理任務的「指令式 (Directive)」對話比例,從 27% 大幅躍升至 39%。這代表越來越多人不再將 AI 視為需要來回修正、溝通的助手,而是可以直接交付任務的可靠工具。
這種轉變在程式開發領域尤其明顯。開發者花費在「創造新程式碼」的時間顯著增加,而「除錯 (debugging)」的時間則相對減少。這也暗示 AI 產出的程式碼品質越來越高,開發者可以更專注於創造。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顯示使用者對 AI 的信任度正在快速提升,越來越敢於放手讓 AI 處理更完整的任務。
發現二:AI 採用率與國家財富高度相關,全球數位落差加劇
報告首次加入地理維度分析,但結果令人有些擔憂。報告引入了一個名為「Anthropic AI Usage Index, AUI」 的指標,用來衡量一個地區相對於其勞動人口的 AI 使用密度。結果顯示,AUI 指數與一個國家的人均 GDP 呈現高度正相關。
簡單來說,富裕、科技先進的國家,其 AI 使用密度遠高於開發中經濟體。例如,新加坡和加拿大的使用密度分別是預期值的 4.6 倍和 2.9 倍;相比之下,印度、印尼等新興經濟體則遠低於預期。這種現象不只存在於國與國之間,在美國國內也同樣顯著。華盛頓特區和猶他州的人均使用率,甚至超過了科技重鎮加州。
報告更進一步發現,高採用率的地區,AI 的應用場景更多元,涵蓋教育、科學、商業等多個領域;而在低採用率地區,AI 的使用則高度集中在「寫程式」這類單一任務上。這種「富者越用、用得越廣」的趨勢,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差距在 AI 時代被進一步拉大,逆轉過去數十年來的全球經濟趨同趨勢。
發現三:企業導入 AI 目的明確,追求「自動化」而非「輔助」
當焦點轉向企業透過 API 使用 Claude 的數據時,一個更清晰的輪廓浮現出來:企業導入 AI 的首要目標是「自動化」。高達 77% 的企業 API 用途屬於自動化模式,也就是將完整的任務交給 AI 處理,這與消費者端近乎一半一半的「自動化」與「協作增強」比例形成強烈對比。
企業透過 API 將 AI 嵌入現有的系統和流程中,是為了讓 AI 直接執行任務,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數據顯示,企業 API 的使用高度集中在軟體開發、數據處理和行銷內容生成等任務上。
一個有趣的發現是,企業在選擇要自動化哪些任務時,「能力」和「價值」的考量遠大於「成本」。數據顯示,那些成本較高的複雜任務,反而有更高的使用率。這表明,只要 AI 能夠可靠地完成一項高價值任務,企業願意為此支付更高的費用。報告也點出,企業要成功部署 AI 於複雜任務,最大的瓶頸往往在於能否為 AI 提供足夠、高品質的「上下文資訊 (Context)」,這對企業的數據基礎建設和組織流程帶來新的挑戰。
TN科技筆記的觀點
- 在各家 AI 公司將數據視為核心機密的當下,Anthropic 選擇將公司內部匿名使用數據用來製作這份報告並公開,為全球 AI 經濟的討論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源,讓重要的對話能基於事實,而非憑空猜測。
- 報告意外揭露的「全球 AI 採用 M 型化」或許是意想不到的警訊,資源豐沛的國家正憑藉既有優勢加速飛奔,而開發中經濟體可能被拋得更遠,加劇全球數位落差。然而,這也形成一個有趣的議題:頂尖 AI(如 Claude、GPT)的取得成本極低,若能善加利用,它們也能成為後進者學習與發展的「超強助教」。AI 究竟是拉大差距的工具,還是實現追趕的跳板?這將取決於各國能否有效推廣 AI 教育與應用。
- 企業導入 AI 的首要核心目標就是「自動化」,尤其是在軟體開發、行政管理等領域。對企業而言,躊躇不前,就意味著將未來的競爭優勢拱手讓人。
- AI 的能力極限,取決於我們能餵它多好的「上下文資訊」。這再次驗證,高品質、結構化的企業數據治理與數位轉型並非空泛的口號,而是能否善用 AI 的根本前提。
支持TN科技筆記,與科技共同前行
我是TN科技筆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選愛心、轉發給我支持鼓勵~~~也歡迎每個月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撰寫更多科技文章,一起跟著科技浪潮前進!!>>>>> 請我喝一杯咖啡
在此也感謝每個月持續請我喝杯咖啡的讀者們,讓我更加有動力為各位帶來科技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