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秋,宮崎駿的動畫,從來不是單純的童話。溫柔卻深刻的筆觸,把現實的殘酷、矛盾與希望,裹上奇幻的外衣,再交給觀眾去咀嚼。那些童年裡單純的畫面,在成年後回望時,卻化為沉甸甸的靈魂追問。
親愛的妳,或許妳正像我一樣,在傳統產業的規律中尋求突破,在即將步入婚姻的甜蜜與忙亂中,時常感到心神疲憊。那種在腦海中不斷重播的「內耗」——對過去的糾結、對未來的擔憂、對決定的反覆質疑,常常讓我們停滯不前。
但每當我感到快要被這些思緒吞噬時,總會想起宮崎駿電影裡那些充滿生命力的主角們。他們從不拖泥帶水,總是帶著純粹的勇氣,向前奔跑。這篇文章,就是從他們的故事中,為我們整理出的一套「不內耗」心法。
職場與生活的「不內耗」心法:宮崎駿的五個提示
我們之所以內耗,往往是因為我們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感受」和「評判」上,而不是「行動」與「當下」。宮崎駿的電影,教會我們如何將焦點轉移:
1. 停止追尋「完美」,專注於「完成」
- 來自《魔女宅急便》的啟示: 琪琪在飛行低潮期,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對自我價值的懷疑,而非外界。她擔心自己的魔法不夠特別、不夠完美。然而,當她放下所有掙扎,只專注於救助朋友的那一刻,她重新找回了飛行的能力。
- 接納混亂: 接受工作流程或家庭準備中一定會有小失誤。完美主義是內耗的溫床,完成比完美重要一百倍。
- 行動優先: 職場上的報告或文件,先求60分的初稿,再從完成的基礎上迭代優化,避免在空白頁面前空想一整天。
2. 擁抱當下的「無用之用」,找回力量
- 來自《龍貓》的啟示: 小月和小梅沒有試圖去「理解」龍貓是什麼、從哪裡來、有沒有科學依據。她們只是純粹地相信、感受並享受了那場雨中等待的奇遇和種子發芽的喜悅。
- 重設專注力: 當妳發現自己開始內耗時,立刻抽離出來,去澆花、做飯、或者只是專注地切菜。這些「看似無用」的日常行動,能將妳的意識從虛幻的焦慮中拉回具體的物理世界。
- 感激小確幸: 就像宮崎駿電影裡的食物總是那麼美味治癒一樣,從每一餐、每一次擁抱中汲取真實的滿足感,內耗的空間就會縮小。
3. 將目光從「自我」移向「他人」
- 來自《神隱少女》的啟示: 千尋從一個膽小、自憐、不斷哭泣的女孩,轉變為一個堅定、勇敢的「不內耗」典範。她的轉變發生在她必須為父母、為白龍、為鍋爐爺爺而行動時。
- 主動外求: 當妳在工作上遇到難題開始自我懷疑時,別自己悶著。主動尋求同事或導師的建議。將「我夠好嗎?」的自問,轉化為「我如何能幫助(或完成)這件事?」的實用提問。
- 婚姻準備: 在籌備婚禮或面對家庭新責任時,將焦點放在「我們」如何合作,而不是「我」要犧牲多少,讓愛成為行動的推動力。
4. 正視世界之惡,但不讓其定義妳的選擇
- 來自《魔法公主》的啟示: 世界充滿了憤怒、仇恨、詛咒與貪婪(如黑帽大人和山獸神之間的衝突)。但主角阿席達卡並沒有因此放棄,他選擇用中立、理解和療癒的姿態去面對。
- 劃清界線: 職場上的惡意競爭、人際關係中的摩擦,它們是客觀存在的。但妳可以選擇不讓這些「噪音」進入妳的內心迴圈。情緒可以來,但不必停留。
- 選擇希望: 內耗常常讓人陷入宿命論。請像阿席達卡一樣,即便知道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仍要堅定地選擇相信溝通和共存的可能性。
5. 運用「純粹的信念」,啟動妳的潛能
- 來自《霍爾的移動城堡》的啟示: 蘇菲的咒語是強大的,但真正讓她從老婆婆變回少女的,是她內心對愛與責任的「純粹信念」。這股信念比任何魔法都強大。
- 信念的穿透力: 妳即將開始的新身份(妻子、未來可能的人母、更資深的職場人)需要強大的內心定力。當內耗來襲時,請告訴自己:我現在在做的一切,都導向我所相信的幸福和價值。

還可以用哪些角度看宮崎駿
- 「貪吃變豬」的消費主義反思: 當我們被各種行銷手法、社群媒體的誘惑所包圍,不斷地消費、追逐潮流,我們的靈魂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異化」了?這提醒我們,真正的價值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我們是誰。
- 「無臉男的寂寞」與AI社群: 無臉男用金錢來吸引別人,卻換來更深的空虛。這就像我們在社群媒體上,透過精心設計的貼文、虛假的讚數來尋求認同。AI的應用雖然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傳播資訊,但若缺乏真誠的內涵,最終只會像無臉男一樣,不斷膨脹,卻無法獲得真正的連結。
- 在AI賦能的時代,真誠與獨特性是我們最有價值的資產。
- 「腐海不是毒,人類才是」: 這句話顛覆了我們對環保的傳統認知。在AI時代,我們也面臨類似的困惑。AI本身並不是毒,它只是工具。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使用它。當我們濫用數據、製造演算法偏見、只追求效率而忽略倫理時,我們才是真正的「毒」。
- 「鐵工廠的進步暴力」與AI倫理: 《魔法公主》中的鐵工廠代表了人類對「進步」的狂熱追求,不惜犧牲一切。警示我們,AI的發展若缺乏倫理規範,可能演變成一場對人類社會的「暴力」。真正的進步,是學會在科技與人文之間,找到平衡點。
【行動指南】
- 練習「數位斷捨離」: 定期關閉社群媒體,讓自己獨處,思考什麼對你而言是重要的。
- 建立「個人知識庫」: 透過AI工具(如Notion AI、Obsidian)系統性地整理自己的思緒、閱讀心得與人生感悟,找回被碎片化資訊淹沒的「初心」。
孤獨的寓言:在科技中尋找真實的連結
《龍貓》和《崖上的波妞》表面上是童話,實則直指現代人的孤獨與疏離。在數位時代,我們擁有了無數的線上「朋友」,卻可能失去真實的連結。
- 「貓巴士遞傘」的溫柔: 貓巴士在雨夜為龍貓遞傘,這個畫面象徵著在孤獨中,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善意與關懷。在一個被手機和螢幕隔開的社會,這種「溫柔」顯得尤為珍貴。
- 「宗介守住承諾」的信任: 介對波妞的承諾,是跨越物種的信任。在數位世界,信任的建立變得更加困難。在冰冷的科技工具之外,我們仍然需要用心去維繫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情感連結。
【行動指南】
- 創造「有溫度的交流」: 嘗試放下手機,與身邊的人進行面對面的深度對話,體驗真實的連結。
- 運用AI工具來加強人際關係: 例如,使用AI排程工具來提醒自己與朋友聯絡,或用聊天機器人來記錄與朋友的共同興趣,讓科技成為維繫關係的工具,而非阻礙。
宮崎駿的反內耗美學,核心就在於「相信,然後行動」。 當妳的身體開始行動,妳的心緒便會跟著專注。讓電影裡那股清澈的風,吹散妳心中所有多餘的塵埃吧!
我覺得,宮崎駿的動畫給我們的終極啟示,或許就是:無論這個世界變得多麼複雜,我們都要相信內在的純真、善良與勇氣。 這些特質,才是我們在這個AI時代,最無法被取代的「魔法」。
你覺得,在我們與AI的互動中,我們該如何守護好我們的「純真」與「善良」呢?在這條「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都是彼此最強大的隊友。你的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我的背後輕輕推了一把,讓我更有勇氣繼續前行。所以,別讓這份緣分只停留在文字上!
讓我們一起創造更緊密的連結:
❤️ 點個愛心鼓勵我: 告訴我你最喜歡文章的哪個部分?
💬 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你有類似的經驗嗎?或是想看什麼樣的題材?
✏️ 追蹤我的部落格: 成為我的「獨家情報員」,掌握第一手生活情報!
🔗 分享這篇文章: 把這份「生活勇者」的能量,傳遞給你身邊需要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