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專家齊聚 探討「植物新藥」如何應對失智挑戰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全球高齡化浪潮下,失智症已成為最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之一。根據統計,2050年全球將有逾1.5億人罹患失智症,醫療與照護支出預估高達2.8兆美元。台灣目前已有超過30萬名患者,其中阿茲海默症占比極高,平均每3秒即新增一名患者。如何突破治療困境,成為全球醫學界及產業界的共同課題。

raw-image


生醫公司日前舉辦「臺灣植物新藥發展前景論壇」,集結產、學、研、醫等跨領域專家,從分子機轉、臨床應用到國際法規,全面剖析植物新藥在失智症預防與早期治療上的潛力。植物新藥因具多靶點機制、低副作用與早期介入優勢,逐漸受到國際研究的關注。

AI精準醫學驅動 失智症治療迎來轉捩點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表示,失智症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功能,也帶來沉重的家庭與社會負擔。隨著分子診斷與精準醫學的發展,醫界已能更深入理解病理機制,並配合早期診斷與藥物治療,提升延緩疾病進程的可能性。同時也指出:「台灣擁有完整的研究基礎與臨床環境,完全有機會在植物新藥領域站上國際舞台,期望能為全球失智症相關研究帶來新契機。」

raw-image

植物新藥優勢凸顯 多靶點策略契合複雜疾病

生醫公司董事長徐宜生表示,傳統單一靶點藥物在失智症治療上效果有限,而疾病的多因性與複雜性,更凸顯多靶點治療策略逐漸受到重視。植物新藥其安全性高、機轉多元、具備合併治療潛力等特性,正好契合失智症的治療需求。他指出,台灣兼具農業資源、栽植科技、國際級生技人才與AI研發優勢,有望成為全球植物新藥研發的最佳基地。

raw-image

學研專家洞察 臨床應用與國際趨勢並進

中研院王惠鈞院士剖析植物新藥作用機轉,指出其多重活性成分能克服單一藥物侷限,並強調植物藥正處於由傳統走向主流的關鍵拐點。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分享臨床觀察,指出植物萃取物在延緩記憶退化、增強認知功能,以及抗癌、抗糖尿病等多重適應症皆展現療效,顯示植物新藥在跨病種應用上的發展潛力。

台北市生技公會榮譽理事長彭瓊芳強調,美國FDA於2016年修訂新版植物新藥產業發展指引,明確指出失智症為重大市場。她提醒業界須嚴格遵循GACP(優良農業操作規範),確保原料來源與品質穩定,並結合臨床驗證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徐麗芬亦指出,植物藥必須兼顧配方穩定性、藥理毒理與臨床功效,並舉台灣土鳳梨酵素成功案例,顯示出台灣在生物多樣性與製程上具有一定優勢,有條件推動植物藥國際化。

以終為始 跨界鏈結打造新藥生態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胡朝榮在論壇中指出,失智症藥物雖已有新藥問世,但副作用、成本與療效侷限仍待突破。相較昂貴且具風險的新藥,植物新藥憑藉多靶點機制與可負擔性,被認為有機會成為台灣失智症研究的潛在方向之一。

生醫公司也強調,未來將持續鏈結農業、醫療、學研與產業資源,結合AI智慧農業與精準醫學,推動植物新藥從臨床前研究到國際市場的完整產業鏈,打造台灣在全球植物新藥研發與失智症成功治療的戰略地位。

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健康醫療網的沙龍
0會員
77內容數
健康醫療網每日提供專業健康知識、醫學新知、用藥安全與照護資訊,涵蓋婦幼、上班族、銀髮等族群,邀專家解析重大疾病、養生保健與營養管理,打造全民最佳健康平台。
2025/09/23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為提升大眾對青春痘與皮膚健康的重視,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將於 11 月 16 日(日)在台中舉辦「2025『痘』走青春 敢亮敢走」公益健走活動。今年特別邀請深受年輕族群喜愛的黃氏兄弟擔任衛教宣導大使,號召全台「痘友」一同走出戶外,以行動展現自信與活力,邁向健康人生。
Thumbnail
2025/09/23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為提升大眾對青春痘與皮膚健康的重視,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將於 11 月 16 日(日)在台中舉辦「2025『痘』走青春 敢亮敢走」公益健走活動。今年特別邀請深受年輕族群喜愛的黃氏兄弟擔任衛教宣導大使,號召全台「痘友」一同走出戶外,以行動展現自信與活力,邁向健康人生。
Thumbnail
2025/09/23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年齡增長伴隨攝護腺問題 八成以上長者面臨排尿困擾 醫學研究顯示,男性從25歲開始就會出現攝護腺結節性增生,當攝護腺體積超過40cc時即被視為明顯肥大。統計數據更指出,50歲以上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困擾,70歲以上比例上升至70%,80歲以上更高達90%確診攝護腺
Thumbnail
2025/09/23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年齡增長伴隨攝護腺問題 八成以上長者面臨排尿困擾 醫學研究顯示,男性從25歲開始就會出現攝護腺結節性增生,當攝護腺體積超過40cc時即被視為明顯肥大。統計數據更指出,50歲以上男性約有50%有攝護腺肥大困擾,70歲以上比例上升至70%,80歲以上更高達90%確診攝護腺
Thumbnail
2025/09/23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近日高溫逼人,您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朋友聚會、職場辦公室、甚至家庭生活中,身邊的親戚或同事朋友,一舉手腋下就散發出濃烈氣味,但當事人似乎並沒有察覺,我們卻又不知如何提醒他們。近日,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朋友狐臭嚴重到「一進房間整個空間都是味道」,甚至揮手臭味也會
Thumbnail
2025/09/23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近日高溫逼人,您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朋友聚會、職場辦公室、甚至家庭生活中,身邊的親戚或同事朋友,一舉手腋下就散發出濃烈氣味,但當事人似乎並沒有察覺,我們卻又不知如何提醒他們。近日,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朋友狐臭嚴重到「一進房間整個空間都是味道」,甚至揮手臭味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阿茲海默症是臺灣最常見的失智症之一,本文介紹了通過日常生活養成健康習慣,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建議通過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遠離失智症危險因子、以及注意失智症可能的警訊,來提高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預防" 老人痴呆症 " 的最佳方法 #無解病症,散戶勘破驚天騙局 #老年癡呆竟然也會傳染?#阿爾茲海默真的無法治癒嗎? ( 14 : 45是重點! ) #要持續和社會接觸 , 不能當孤獨老人!! 針對阿茲海默症(也稱為老年痴呆症),目前雖然沒有完全治癒的方法, 但有一些治療、預防和減緩病程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縱觀全球,哪個國家不面臨老人社會的挑戰呢? 醫學進步生技發達 現在想要延年益壽,不必再上蓬萊島上找仙人 維持呼吸心跳,更是分秒就可以達到的事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失智照顧以年來算,從確診發病到現在問題也越來越多也越麻煩。 無論是失智、帕金森氏症或是長期慢性疾病最終都會遇到腎衰竭與多重器官衰竭而往生。 〔人身可以使用權但永遠不可能擁有這身體〕,人類都是風、火、水、土所組成 風是呼吸、空氣、流動也是基礎存活在世界上的開始 新生兒挽出時也是醫師團隊最緊張的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很多人會把自己身心醫學方面有點不太重視也不太會檢視自己的壓力問題。 根據一些數據顯示長期身心問題沒有好好的檢視與治療慢慢演變成失智症的高風險群(超過30年以上沒病態感與無治療和家族身心健康問題和扭曲不正當的家庭關係也是誘發因子)。 現代很多人還是迷失一個問題〔老人腦筋不靈光是正常〕〔失智症是老年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Thumbnail
失智症需要積極的治療。 很多人以為失智症只是年紀大了所出現的正常老化現象。其實失智症並不是正常的老化,而是不正常的快速退化。雖然沒有任何治療可以終止或逆轉失智症的逐漸惡化,不過藥物對部份病人可以延緩病情惡化,以增進生活品質,減輕照顧者負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