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南海的深夜會議室裡,燈火通明。大螢幕上顯示的是台海衛星影像:密集的戰艦、機群,以及南海演習的動態。解放軍參謀長語氣低沉卻帶著壓迫感:
一位政治局常委冷笑:
「這就是所謂的『打邊球』戰略。動作要大聲卻不越紅線。只要賀錦麗猶豫,國際社會自然認定美國靠不住。」
計畫很快成形。
首先是「灰色地帶」行動。解放軍空軍派出數十架戰機日夜輪番進入台灣西南空域,甚至逼近台中與高雄外海。官方媒體高調播放影片,營造「隨時可戰」的氛圍。
其次,北京策動經濟施壓:突然宣布暫停部分對美高科技金屬出口,並以「技術審查」為名封鎖台灣企業在大陸的關鍵零件供應。此舉既打擊美國產業鏈,也在台灣內部掀起恐慌。
而最具挑釁性的行動,是在南海安排一次「擦槍走火」演練。中國軍艦刻意在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與美軍驅逐艦保持數百公尺對峙,隨後大肆宣傳「美國軍艦退避」。
華府很快收到情報。國防部長在白宮戰情室緊急報告:
「總統,北京正在推高風險,但每一步都巧妙地避開直接戰爭。他們就是在測試您,測試我們的底線。」
賀錦麗沉默片刻,眼神如刀,手指在桌面上輕敲。
「這不是測試我個人,而是測試美國的決心。若我們退讓,後果將不止於台灣。」
她下令立即升高巡航:美軍航空母艦戰鬥群全速駛入西太平洋,並安排與日本自衛隊、澳洲海軍進行聯合軍演。
消息一出,北京官方媒體立即譏諷:「虛張聲勢,內外交困的美國不可能長久駐守!」
然而,在台北的國安會裡,幕僚卻第一次感到,至少短時間內,美國仍有意與中國正面周旋。
只是沒人知道,這場「試探」是否會很快演變成真正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