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坐在橢圓形辦公室裡,手裡握著一份最新的情報簡報。字裡行間都在提醒她——中國不僅在台海周邊集結兵力,更透過外交與經濟手段加緊孤立台灣。更糟糕的是,華府內部的分裂讓她的命令總是走不到最終執行。
她深吸一口氣,語氣堅決地對國安顧問說:
「我們不能只被動挨打。北京認為我是一個過渡總統,但我要讓他們看到,美國依然能主動出擊。」
幕僚沉默了一瞬,有人提醒:「總統,您需要考慮國會的掣肘。共和黨人已經準備阻撓任何大規模軍事援助計畫。」
賀錦麗點頭,眼神卻閃過一絲決絕。
「那我們就從盟友下手。即使國會暫緩撥款,我們仍能透過多邊合作釋放訊號。」
數天後,美國國務院悄然推動一項「太平洋防務合作聲明」,聯合日本、澳洲、英國等國,公開譴責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雖然聲明文字小心翼翼,避免直接挑釁,但這是賀錦麗的第一步。
接著,她下令五角大廈釋放部分戰略石油儲備,以緩解盟友對能源價格的擔憂,換取更多國際支持。
然而,真正的挑戰仍在國內。國會山莊上,反對派議員接二連三質疑她「在沒有拜登領導時缺乏合法性」。面對媒體的連環提問,賀錦麗乾脆直接走上講台,語氣凌厲:
「任何人若以為美國會因為總統的更替而退縮,那是低估了我們的體制。中國若企圖武力改變現狀,我們將不會袖手旁觀。」
這番話震撼了新聞現場,立即在國際上掀起波瀾。北京外交部強烈譴責,卻同時陷入兩難——繼續加碼軍事威脅,會否反而推動美國內部團結?
而在台北,總統府裡的幕僚開始低聲議論:
「看來,賀總統是真的打算硬起來了。」
但沒有人能確定,她能否撐得過下一波來自國會和北京的雙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