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9.24 詳細內容:
**市場輪動與情緒切換
*市場輪動速度極快,情緒切換快速明顯。*指數因台積電強勢持續在高檔,帶來 拉積盤 現象。
*拉積盤意指台積電吸走大部分資金,中小型股表現轉弱,但資金會流向其他族群。
*這形成持股轉換,有些原本強勢股盤整,弱勢股反而轉強,是新主流的醞釀期。
**台積電與市場解讀
*台積電近期走強,部分原因來自 NVIDIA 入股 Intel 的新聞,但解讀分歧。
*多數投資人傾向認為這是正面訊號,減少對台積電的利空想像。
*同時市場也有消息如 N2 製程可能漲價,但屬於預期範圍。
*不必過度追究短期漲跌原因,因市場常是情緒面驅動。
**記憶體市場與報價趨勢
*美光財報亮點不多,但已重新打開報價,價格上漲 20–30%。
*台灣部分 DDR4 合約價漲幅達 30–50%,現貨價漲 20–30%。
*DDR4 8GB 漲勢領先,4GB 跟隨。
*真正亮點會體現在後續財報,因漲價效益尚未反映。
*記憶體廠報價重新開啟是壓力測試,市場需驗證需求是否真實。
**潛在新主流觀察
*在拉積盤環境下,中小型股先被殺,後續強勢反彈族群可能成為新主流。
*當日觀察到強勢族群包含:WMCM 封裝、N2 特用化學品、被動元件。
*被動元件如華新科漲停、國巨拉升,引發市場對漲價可能的討論。
*雖然尚未確認漲價,但日本同業(TDK、太陽誘電、村田)同樣強勢,顯示題材可信度高。
**全面漲價與通膨氛圍
*市場進入 全面漲價時代,不僅記憶體,PCB 板材、ABF/BT 載板都在調漲。
*ABF 載板漲幅約 5–8%,BT 則穩定上漲。
*傳聞被動元件與電容也可能跟進漲價。
*缺貨與漲價成為市場最主要的話題。
*報價具即時性,追蹤報價是判斷行情的有效工具,甚至比等公司財報更快一步。
**整體觀察與策略啟示
*市場正處於資金快速輪動階段,拉積盤帶動中小型股的持股轉換。
*短期題材集中於缺貨與漲價,特別是記憶體與被動元件,後續有望延伸至更多族群。
*追蹤即時報價是捕捉投資機會的重要方法。
*未來市場可能維持 缺貨+漲價 的基調,相關族群將成為領頭羊,但仍需觀察需求能否支撐上漲。
**馬斯克與AI競爭的輿論
*市場近期的小八卦源頭可能來自Grok,馬斯克在X上表示Anthropic在AI競賽中註定出局。
*Grok在程式設計領域表現強大,暫列作者心中排名僅次於Google,而OpenAI已不在榜單內。
*雖然馬斯克觀點強烈,但部分Coding專業人士仍認為Anthropic的產品非常優秀。
*AI競賽動態快速變化,現階段的輸贏不代表最終結果,未來仍可能出現超車。
**供應鏈傳聞與負面消息
*有傳言指出台灣交換器供應商、AWS相關板材供應商面臨砍單,理由是Anthropic或Annapurna表現不佳。
*實際查證並未看到相關狀況,懷疑可能是集團式放空或籌碼收集。
*短期壞消息集中指向Amazon、AWS Annapurna與Anthropic,顯示市場情緒導向。
*Amazon在七巨頭中YTD表現最差,因此更容易成為檢討對象。
**股價表現與市場情緒
*Tesla與Apple曾因股價低迷充斥壞消息,如今情況好轉就少被批評。
*Apple即便AI發展落後,用戶仍能透過App使用AI服務,因此影響被淡化。
*Amazon股價落後,使得市場開始放大檢討其AI與雲端業務。
**實際產業狀況與展望
*Annapurna目前並未有明確砍單訊息,僅有正常供應鏈競爭,例如Trainium第三代轉第四代詢圈,涉及AL-CHIP與Marvell的競爭。
*市場擴張仍在進行,AI產業不像蘋概股那樣零和,短期利空不必然代表趨勢逆轉。
*許多傳聞可能是小作文,甚至透過日文帳號或Google機翻偽裝外資觀點,增加市場雜訊。
**投資操作心態與策略
*市場有時會營造”捧一踩一”的風氣,為了拱高某股就刻意唱衰其他公司。
*面對利空消息,有些人視為買點,癌大則偏向積極謹慎,會設技術面停損作為防呆機制。
*若利空消息未能導致股價跌破關鍵位,反而可能成為進場機會。
*抱股過程往往伴隨多次洗盤與壞消息,真正挑戰在於人性考驗。
*記憶體行情偶有直線上漲,但多數個股呈波段震盪上行,長期才能顯現趨勢。
**近期Anthropic與AWS的壞消息多屬市場傳言或小作文,未見明確產業實質惡化。
*Amazon因股價落後而成為市場焦點,但AI產業正處於擴張期,競爭非零和。
*投資人應留意市場雜訊與操作心態,利用技術面停損防呆,避免在洗盤過程中被嚇出場。
**QA部分。Tesla 與新人殺手現象
*Tesla被形容為新人殺手,因為股價波動劇烈,容易讓新手追高殺低。
*與台股的旺宏、穩懋相比,Tesla整體長期表現較佳,但仍常讓投資人陷入高點追買、低點割肉的循環。
*旺宏因Nor Flash應用廣泛(VR、電動車等),穩懋因砷化鎵、氮化鎵技術應用於高頻高壓與衛星,被題材故事包裝,吸引投資人頻繁介入,卻常受傷。
*題材廣泛、曝光率高的公司容易成為新手追逐的標的,最終導致虧損。
*Tesla雖然也是題材性強、參與者眾的標的,但長期投資報酬仍相對優異。
**28歲年輕投資人累積30萬股票資產,認為不論資產規模都該投資,但女友覺得存到100萬才適合。
* 主持人認為雙方觀點皆合理:小額投資能累積經驗,但在資產不到百萬前,最有效率的累積方式仍是專注工作、存錢。
*0到100萬透過努力工作即可快速達成;100萬到1億則需靠資本運作。
*不必爭對錯,因為投資與存錢在不同階段各有合理性。
**投資經驗與人際互動
*亦師亦友的阿姨現股操作穩健,但因老公不支持,最終退出交流圈。
*投資朋友來來去去是自然現象,隨著成長與環境改變,交友圈會不斷更新。
*真正會留下來的朋友不多,大部分會隨人生階段與投資方向不同而漸行漸遠。
**被動元件行情觀察
*海外主要廠商未見漲價跡象,但台灣有傳出漲價消息,股價表現也很強勢。
*日本被動元件龍頭股價同樣強勁,顯示市場確有資金進駐。
*雖不排除有人放消息炒作,但市場股價強勢往往透露潛在資訊,空穴不來風值得關注。
*回顧NAND漲價案例,當時雖然理論上應影響Flash,但市場資金卻連帶拉抬DRAM,顯示投資需留意市場資金流動,而非僅限於基本面邏輯。
**量化選股與操作心得
*投資人嘗試用機器學習定義股票漲跌幅,但主持人建議不必死定義幾天漲跌多少。
*他會偏好觀察均線多頭排列、股價突破頸線後的成交量與資金流入,而非執著於 突破第一根買點。
*認為市場主力成本不可能比散戶低,單純追求第一根突破效率不高,反而應觀察趨勢是否形成並持續。
*飆股常見型態是”先漲一波 → 回檔 → 再大漲”,如果過度嚴格定義,反而可能錯過後續主升段。
**單一重壓與風險控管
*有人疫情前重壓NVIDIA資產翻倍,但這更多是運氣,而非穩健策略。
*若公開提醒風險,容易被視為酸民,因為多數人沉浸在賺錢的爽感中。
*然而,能靠單一重壓大賺的只是少數幸運者,其他壓錯的人往往損失慘重。
*長期而言,風控與資產分散才是投資的根本,否則多數人會用痛苦的方式學到教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