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股癌-Podcast-25.09.20
**Apple Watch的體驗與健康功能
*收到Apple Watch後感到失望,因為最期待的高血壓偵測功能台灣尚未開放,開放時間不明。*以前覺得智慧手錶是花俏玩具,現在隨著年紀增長,認為這類健康監測功能是必需品。
*Watch的其他功能仍令人驚艷,如跌倒或車禍偵測能自動報警、蜂鳴器警示、睡眠時監測心跳與呼吸,甚至偵測快速動眼期與深層睡眠,讓他覺得非常實用。
*回顧過去不理解為何要戴這種手錶,現在隨著年齡和健康需求,逐漸體會到價值。
*相較於新iPhone,他對Watch的研究興致更高,甚至覺得比研究iPhone還要快樂十倍。
**iPhone的代際差異與使用心得
*從i15換到i16時感覺幾乎沒有差異,只是新增一顆相機快捷鍵,評測雖然大肆吹捧,但實際使用難感受到明顯提升。
*從i16換到i17則明顯有感,尤其Liquid Glass帶來畫面呈現的流暢度與細緻度,覺得是完全不同的一台手機。
*雖然i17 Pro Max有掉漆問題,剛買回來一天就發生,但他本人不在意外觀,認為雖然low但影響不大。
*相比前幾代,這一代的iPhone讓他真心覺得換機值得。
**NVIDIA入股Intel事件的影響與市場解讀
*NVIDIA入股Intel約4%股份,引發市場廣泛討論。部分人誤以為NVIDIA未來會將晶片代工轉向Intel,對TSMC不利。
但實際上,對TSMC反而是利多,真正受影響的是AMD,以及部分MediaTek與Astera Labs。
*對TSMC而言,過去外界曾擔心其壟斷或需扶植Intel,這次NVIDIA入股Intel使這些質疑短期消散。
*TSMC在先進製程(3/4/2奈米)與先進封裝(CoWoS、SOIC)領域仍具絕對優勢,AI伺服器晶片不可能轉單。
*NVIDIA與Intel合作可能出現在GPU Die與x86 CPU的結合,預計需2–3年才會見效,類似Tesla晶片在三星與TSMC間的轉單案例,存在反覆與不確定性。
**對AMD的衝擊
*NVIDIA與Intel的結盟可能在PC市場中搶走AMD GPU的市佔,特別是在Intel整合NVIDIA GPU後,PC平台競爭力大增。
*在Data Center領域,NVIDIA已有自家ARM架構CPU(Grace Blackwell、未來的Rubin等),不會全押在x86,但與Intel結合後,CSP若選Intel CPU內建NVLink C2C,效能優勢將壓過AMD。
*這使AMD在PC與伺服器兩端均面臨壓力,但市場股價卻未出現大幅下跌,可能需等合作產品真正放量後,影響才會顯現。
**對Astera Labs的影響
*過去CPU與GPU溝通需仰賴PCIe Retimer,但若Intel CPU整合NVLink C2C,Retimer需求可能減少。
*市場早已注意到這點,NVIDIA在Blackwell世代CX8已內建PCIe Switch,弱化Astera Labs PCIe Retimer的價值。
*雖然短期股價崩跌,但投資人認為這些利空已提前反映,未來關鍵在於Scorpio產品能否成功放量。
**對MediaTek的影響
*市場擔心NVIDIA與Intel合作會削弱NVIDIA與MediaTek在Arm PC晶片上的合作,但實際上NVIDIA不會放棄Arm CPU,而是全都要的策略。
*如果MediaTek出現狀況,更多可能來自其他大型CSP ASIC專案遞延,而非NVIDIA轉向Intel。
*聯發科股價短線重挫,但影響應屬情緒面,實質衝擊有限。
**綜合觀察
*這次NVIDIA入股Intel,對TSMC是利多,因為減輕壟斷壓力與扶植Intel的疑慮。
*最大受害者是AMD,尤其在PC與伺服器領域將遭遇更強競爭。
*Astera Labs短期受傷,但關鍵轉向Scorpio產品表現。
*MediaTek受影響有限,市場反應偏情緒化。
*NVIDIA透過合作同時掌握Arm與x86,戰略佈局更廣,並可能藉此在政經角力下取得更穩固地位。
**AI競爭格局的轉變
*過去被認為領先的解決方案,會隨著競爭出現快速變化。
*OpenAI的聲量近期下降,市場討論度降低,雖然未來仍可能反彈,但目前顯得較弱勢。
*相對之下,Grok具備強大能力,而Google在AI領域被視為更卓越。
**Google Chrome整合AI Agent的突破
*AI不再只是額外的App,而是直接內建於Chrome瀏覽器。
*使用者只要在瀏覽器下達指令(如查詢煮咖哩食材),AI就能自動搜尋、比價、下單並放入購物車。
*這種全自動體驗,兩年前若提出,可能不會有人相信。
**對新應用的衝擊與顛覆
*原先市場預期新創App會取代舊有巨頭,但事實上Google直接把AI融入既有產品,反而更具優勢。
*Chrome的新功能包括跨分頁總結、透過描述找回遺失的網頁,以及在Google Apps間無縫整合(如Gemini直接定位YT片段或呼叫Google Drive資料)。
*這讓瀏覽器從工具轉變為活的AI助手。
**資料管理與個人工作流程的提升
*未來可讓AI直接讀取並運用使用者建立的私人資料夾與檔案,形成個人專屬知識庫。
*使用者不需再仰賴大量搜尋,AI即可從既有資料快速找出需要的內容。
*對提升生產力與建立個人化資料庫有極大幫助。
**未來展望與競爭強度
*Google在過去半年到一年間完成重大轉型,持續朝更強方向發展,有潛力成為AI時代的大贏家。
*但AI產業競爭激烈,仍存在被其他公司 彎道超車的可能。
*目前呈現 排位賽狀態,各家都力求卡位,競爭結果仍未定。
**QA部分。問到目標是否要追求11位數資產、突破8位數或9位數的感覺,以及野心擴大的契機。
*回應強調現階段人生追求已不是單純累積財富,而是投入更有意義、更浪漫甚至有點傻氣的事情,例如創投。
*雖然早年非常愛錢,但現在能願意投資遊戲、做創投,代表價值觀轉向,覺得生活已足夠,希望探索其他層面。
*創投進展順利,重點是保持正向心態,去做覺得酷與有趣的事,而非執著資產位數。
*起初滿足於年收40萬,但因生活變化與需求增加,逐步追求更大資產。
*早年常受他人誰很有錢、誰很厲害的比較影響,因而想追趕。隨著成熟,逐漸擺脫這種比較。
*人生是探索,很多事不要太早定論。從討厭收藏公仔、智慧錶,到後來自己也接受,顯示觀念會隨人生階段改變。
*有了家庭與小孩,開銷增加,需要更多資金支撐。從簡單生活到不斷擴大的需求,推動野心與資產目標成長。
*不過野心與努力容易失衡,很多人不是追不上,而是停不下來,需要學會找到平衡。
**突破資產位數的感受
*跨越8位數、9位數時並無特別慶祝,感覺都發生太快來不及反應。
*最初或許會因單一股票漲停大額獲利而興奮,但久了就習慣,不再有強烈情緒。
*資產快速成長往往是因行情短期爆發,自己甚至覺得像被推著走,缺少真實感。
**對於「老AI」股票(緯創、鴻海等)的看法
*自認對老AI判斷過於保守,錯過4~7月間川湖、勤誠等大漲。
*老AI故事早已可預期,缺乏新題材,對他來說買不下手,更傾向於尋找新AI題材(如新散熱、SiC應用)。
*雖然基本面與產能掌握完整,但對估值上修缺乏信心,因此常錯失行情。
*老AI若被錯殺會買,因為基礎穩定、業績強勁,保底性高,但難以期待它們再大幅突破。
*承認自己可能因此賺不到錢,有時行情仍會出乎意料地大漲。
**資產焦慮與人生建議
*聽眾留言建議專注本業、大盤加槓1.5~1.6倍、擁有自住房、保持運動、關心國家但遠離政治,長期可累積到9位數資產。
*癌大表示認同,尤其是自住房能帶來心理踏實感。雖然曾經抗拒買房,但後來體會到確實有其價值。
*對於加槓1.5~1.6倍,認為理論與實務上都合理,但仍需考量個人承受度。
*強調不要過度糾結資產位數,因股市波動資產會上下浮動。
*不要與他人比較,因為比較只會帶來痛苦,每個人背後也都有壓力。專注自我、知足常樂,並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才是真正重點。
**對台股與聽眾氛圍的觀察
*台股創新高,觀察到聽眾素質明顯提升。
*早期常遇到抱怨、推責他人的聽眾,但這類人現在幾乎消失,可能被淘汰或轉往他處。
*現在聽眾更成熟,不再追求速成,對談層次提高。
*不過行情強烈上漲讓人感覺 世界在通膨,太多人突然致富,甚至覺得有點罪惡。
*認為現在市場氛圍極度舒適,卻異常沒有受傷,讓他心中仍有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