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台海,濃霧籠罩,海面只隱約可見巡邏艦的輪廓。突然,雷達警報響起——中國海軍艦隊突破模擬封鎖區,導彈試射同步啟動。
賀錦麗在白宮戰情室透過即時衛星畫面凝視,手指在桌面上敲打。
「這是全面升級,我們必須立刻啟動聯合防線。」她冷聲說。
東海與南海,日美菲聯合巡邏艦隊緊急調整航線,無人偵察機全線升空,與台灣民間偵察網結合,形成立體防禦。黑熊青年帶領民防隊沿海岸布置電子干擾裝置,防止敵方導彈精準鎖定港口與通信節點。
同時,莫斯科也不甘示弱。在波蘭邊境,俄軍裝甲部隊與火炮陣地向北約前沿城市施壓,頻繁演習與假攻擊訊號迫使北約調動大量資源。
台北總統府,幕僚匯報最新情報:
「北京與莫斯科正嘗試同時牽制美日菲與北約,企圖在多線施壓中瓦解聯盟。」 賀錦麗沉聲道:「他們以為分散壓力就能突破,我們就讓聯盟更緊密、更靈活。」
隨著黎明,海上衝突逐步升級:
—中國驅逐艦對聯合巡邏艦隊施行電子干擾與聲納壓制。 —台灣無人機持續偵察並標定目標,將敵方導彈及潛艇動向即時回傳給聯盟指揮中心。 —日本與菲律賓的艦隊以多層防空與反潛網格抵消部分威脅。
街頭上,黑熊青年組織民眾協助疏散與急救,並即時透過社群平台澄清假消息,防止「第五縱隊」散播的恐慌蔓延。
波蘭與東歐前線,北約增援部隊抵達。戰鬥演練迅速升級為實戰部署:火炮、坦克、空中支援、電子戰交織,與俄軍形成高壓對峙。
賀錦麗在簡報室中注視多線戰局,眉頭緊鎖卻堅定:
「這是一場心理、資訊、經濟與軍事的長期戰。我們必須在裂縫中找到協力的縫隙,保護盟友,也守住台灣。」
夜色下,太平洋與南海的聯合艦隊、東歐邊境的北約陣地、台灣沿岸的民防網絡,都在同步運轉。世界彷彿被放置在一張緊繃的弦上,稍有一點偏差,便可能引爆全面衝突。
遠在北京與莫斯科,高層同時盯著全球衛星畫面。中方高層冷聲說:
「多線施壓未能如期瓦解聯盟,我們需要新的突破。」 克里姆林宮內,某位將領低聲回應: 「我們必須計算盟軍的反應速度,尋找最小代價的攻擊窗口。」
黎明的光線照亮海面,導彈閃光與巡邏艦的輪廓交錯。這是一場自由聯盟與專制軸心的多線對抗,也是一場心理、軍事與資訊的極限試煉。
賀錦麗低語:
「現在,每一個決策,每一個行動,都是未來世界秩序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