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事件:全國震驚遺憾與痛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惋惜與同情災民的苦難

這次堰塞湖潰流造成多位居民死傷、失聯、房屋淹沒與財產損失,

尤其是在下游居民可能未能及時撤離,讓人感到深深的遺憾與痛心。

因為災難來得快、變化大,許多人的防線被打破,許多家庭可能瞬間失去避難的空間與渠道。


在這悲劇中,我對受災族群的同理心最為強烈,那些原本只是安居於此的居民,

日常生活被突如其來的洪水與土石流打亂,很多人在短時間內被迫做抉擇。

看到這樣的災情,讓人反思我們對於風險、對於預警的體察是否足夠。


大自然無情的力量

台灣地形多山、降雨強勁、土壤與岩層容易受到侵蝕、斷層或崩塌影響。

堰塞湖本質就是自然崩塌、土石堵塞河道,加上暴雨不斷補給,

可能在短時間內形成高壓水體。這類現象在山區、河谷地區特別容易發生,

是地質、降雨與坡地不穩三者交互作用的產物。


此次花蓮的堰塞湖是在上游崩塌後形成,壩體高度、蓄水量、下游居民密度等條件交錯,使得一旦潰流,影響可能非常巨大。值得強調的是,這不是單純的「颱風帶雨」那麼簡單,而是有「潛在地質隱憂 + 長時間誘因累積」的特性。


防災體系與責任落差

災難發生後,很多媒體與學者都把焦點放在「政府有無預警、撤離是否及時、通報系統是否有效」等議題上。

根據目前公開的報導與資料:

有學者指出,中央政府在通報與風險溝通方面存在疏失,例如警示範圍、風險溝通程度不足。

有報導提到,中央已多次通報地方政府進行撤離動作,但地方在執行、動員、疏散速度等方面有落差。

被害者中,有人是在中央劃定的強制撤離範圍內卻仍遇難,這引來許多檢討與質疑。


這讓人不得不思考:在重大災害面前,應該是 中央 + 地方 + 社區 三層機制齊力,

一起承擔防災責任,而不是互相推諉。


解決之道

一、短期應變:把災害傷害降到最低

即時撤離

建立清楚的「一聲令下」機制,中央下達紅色警戒後,地方必須立即強制撤離,不能拖延。

區域居民要有「一聽到就走」的避難意識。


快速救援

下游設置臨時避難所與交通接駁點。

災情資訊透明化,避免居民因「不清楚狀況」而耽誤撤離。


應急監測

無人機與即時影像監控堰塞湖壩體變化。

透過感測器監測水位、壓力,當壩體有潰決跡象能立即預警。


二、中期改善:提升台灣災防韌性

危險地區地圖化

將台灣所有高風險的堰塞湖潛勢區標示清楚。

下游居民應該一眼能看出「家園是否在潰決淹沒範圍內」。


防災教育

學校、社區定期演練「堰塞湖潰決時怎麼跑」。

強調「垂直避難」(就近爬到高地或建物高樓),避免走遠路耽誤時間。

強化通報

整合中央、地方、警消三方的災害簡訊與廣播系統。

簡訊內容要簡單直白:「堰塞湖潰決危險,立刻撤離往○○方向!」


三、長期制度改革:避免人禍加劇天災

中央與地方責任釐清

法律明訂「中央警戒 → 地方必須強制執行撤離」,避免推諉。

事後檢討應有追責機制,否則制度缺乏約束力。


科技投入

發展 AI 災害預測模型,結合地質監測、雨量與河川流量。

即時模擬堰塞湖可能潰決的淹水範圍,提供撤離決策依據。


國際經驗借鏡

借鑑日本、瑞士等山區國家,他們對於堰塞湖潰決都有「分區警戒 + 強制疏散 + 垂直避難建設」。

例如日本在危險區常設置「高台避難設施」,讓居民不用遠跑也能暫避。


總體來說:

花蓮這次堰塞湖事件是一次嚴重的災害警鐘

我們不能只把它歸為「天災」,也必須正視「人禍」的可能。

防災體系若有缺口,即使是強大的自然力量也可能被部分阻擋;

但若體系本身有漏洞,那麼一旦自然力量來到,就極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願 天佑台灣 台灣加油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蕭帥哥的沙龍
78會員
296內容數
分享人生一路走來經驗心得學習把她一一寫出來和你交流~歡迎認識你
蕭帥哥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4
在現代社會,婚姻與同居關係逐漸被放置於同一個社會討論框架下。 傳統觀念認為「結婚是法律與社會制度的結合」,而「同居則屬個人自由的生活方式」。 然而,當出現「結婚不可外遇,同居每天可以換人」的社會現象時,便折射出法律規範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差異與矛盾。本文將從法律規範、倫理學術觀點以及社會新聞案例進行探討
2025/09/24
在現代社會,婚姻與同居關係逐漸被放置於同一個社會討論框架下。 傳統觀念認為「結婚是法律與社會制度的結合」,而「同居則屬個人自由的生活方式」。 然而,當出現「結婚不可外遇,同居每天可以換人」的社會現象時,便折射出法律規範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差異與矛盾。本文將從法律規範、倫理學術觀點以及社會新聞案例進行探討
2025/09/24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近十年來結婚登記數量逐年下降,從2013年的147,636對降至2023年的135,169對,降幅達8.4%。與此同時,社會學研究發現,同居關係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這一現象反映了現代社會對於親密關係模式的重新思考,同居作為婚姻制度的替代選擇,正逐漸成為年輕世代的主流選擇
2025/09/24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近十年來結婚登記數量逐年下降,從2013年的147,636對降至2023年的135,169對,降幅達8.4%。與此同時,社會學研究發現,同居關係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這一現象反映了現代社會對於親密關係模式的重新思考,同居作為婚姻制度的替代選擇,正逐漸成為年輕世代的主流選擇
2025/09/24
在台灣的法庭上,當法官宣布「准予交保,但需配戴電子腳鐐」時,這個冰冷的金屬裝置不僅僅是一個監控工具,更象徵著現代社會對於「自由」與「安全」之間微妙平衡的探索。電子腳鐐的存在,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要做好人才能免於痛苦的科技監控嗎? 科技枷鎖下的人性考驗 電子腳鐐,這個看似簡單的裝置,卻承載著
2025/09/24
在台灣的法庭上,當法官宣布「准予交保,但需配戴電子腳鐐」時,這個冰冷的金屬裝置不僅僅是一個監控工具,更象徵著現代社會對於「自由」與「安全」之間微妙平衡的探索。電子腳鐐的存在,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哲學命題:要做好人才能免於痛苦的科技監控嗎? 科技枷鎖下的人性考驗 電子腳鐐,這個看似簡單的裝置,卻承載著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2024,8,3洪災后往探羅木斯溪,步道入處已半毀,再入更艱難,幾番仆幾番起,抱憾止,折回;談復原十年也難! 洪災茂林心繫念 壁傾土流溪腸斷 徑埋竹亂枯木橫 路悼戀折千萬般
Thumbnail
2024年7月24日花蓮因颱風被女兒牆砸落身故的真相。
Thumbnail
2024年7月24日花蓮因颱風被女兒牆砸落身故的真相。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如今,分不清瀉湖和濕地 望過去一片藍地 紅色船隻緩過 浪花短暫滯留了泡沫 濕暖,又隨之而去 無從感知的入夜 在夜中開出一叢熾黃的點花 看進所有光影、聲段 美麗是一句問候 刻劃誰的片段 卻失了焦 漫開的顏色 遠眺 何去何從 的獨自席地而坐 正如看著 看海的人 感受漸慢,漸沉 回應另一頭的吶喊
Thumbnail
唉!地震真的太可怕了!把花蓮殘害的面目全非!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才來花蓮的「親不知子天空步道」造訪,萬萬也想不到,才事隔四個多月,因為花蓮連日來的強震導致很多地方坍塌了!真是讓人惋惜又無可奈何…天災難逃!祈禱花蓮人大家都可以平安順利度過這一次的難關! 今天2024.04.23「親不知子天空步道」
Thumbnail
唉!地震真的太可怕了!把花蓮殘害的面目全非!2023年的最後一天我才來花蓮的「親不知子天空步道」造訪,萬萬也想不到,才事隔四個多月,因為花蓮連日來的強震導致很多地方坍塌了!真是讓人惋惜又無可奈何…天災難逃!祈禱花蓮人大家都可以平安順利度過這一次的難關! 今天2024.04.23「親不知子天空步道」
Thumbnail
河床的變質岩互相平行、橫向堆疊 上溯約10分鐘,會遇到一個比較危險的崩壁 堰塞湖本人超級美的 前方就是2號溫泉 水溫約35-40左右,晚上泡會冷,2號溫泉可以容納約七個人。
Thumbnail
河床的變質岩互相平行、橫向堆疊 上溯約10分鐘,會遇到一個比較危險的崩壁 堰塞湖本人超級美的 前方就是2號溫泉 水溫約35-40左右,晚上泡會冷,2號溫泉可以容納約七個人。
Thumbnail
這次清明四天連假,依照慣例回花蓮老家 特別是0403大地震後,更是在心頭一緊的擔心下,感恩我能搭著火車回家 我家,一切平安 回到家放好行李,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市繞一繞,觸目驚心的景象、封閉的道路,正常運作的白日裡,我的內心感受一股很大的波動,儘管我家並不住在這一帶,但這是我成長回憶裡熟悉的一部
Thumbnail
這次清明四天連假,依照慣例回花蓮老家 特別是0403大地震後,更是在心頭一緊的擔心下,感恩我能搭著火車回家 我家,一切平安 回到家放好行李,我騎著摩托車到花蓮市繞一繞,觸目驚心的景象、封閉的道路,正常運作的白日裡,我的內心感受一股很大的波動,儘管我家並不住在這一帶,但這是我成長回憶裡熟悉的一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