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過故宮博物院後,翌日我們只想隨便四處逛街,這樣更可以體會當地的民風和生活環境。未來台北之前,格友@John Lin 曾向我推薦一些舊區,例如重慶南路書店街,北門及榮町,還有廸化老街等,最後我和先生決定乘計程車往大稻埕方向去。

紙圖藝術家洪新富送給我們其中的一張立體卡。
我們下了車後,走在有些年日的建築物騎樓下,因為時候還早,一些店舖仍然未開門營業,街道除了不時的機車經過之外,行人不多,難得在商圈區有這樣的寧靜。我們隨意逛逛,發現了一幢灰色舊樓,樓高只有三層,外面是一個大招牌寫著:「屈臣氏大藥房」,舉目向上再看,還可以見到其上的石雕刻。根據資料,台北的屈臣氏大藥房於1917年取得原廠代理權營業,不過原來的內部於1990年被大火燒毀,只剩下外面的石造結構,現在所看到的是重新修復的建築,百年的歷史古蹟外貌總算能夠保存下來。

早上的廸化街還未完全甦醒過來。

廸化街果然是舊區,沿著街道的建築物很像舊日的香港,從前我家附近的舊樓都是幾層高,沒有電梯,騎樓下也是一連串的店舖。小時候我最喜歡的是那些麵包店,香噴噴剛出爐的蛋撻蛋糕實在誘人,不遠處還有一檔賣花的,五顏六色奪目的鮮花,總是讓我們一班少女學生走過都會心花怒放!
台北的廸化街好像沒有港式麵包店,只有咖啡甜點店,另外我們走著走著,賣南北乾貨店的就有不少,看到一包包的魚蝦扇貝等乾貨,還有什麼桂圓、紅棗、杞子和菊花桂花等,巴不得統統買下來,回到加拿大後可以做湯或泡茶用,但現實不容我這樣做,這才是旅遊的第四天,還有三個多星期呢!
只能看不能買,不如不看,於是我們走進大稻珵遊客中心參觀,是一幢舊樓,也是只有三層高。二樓展覽廳除了有復古的栽縫服飾店、喫茶店和中藥舖外,還有一間複製舊時的小學課室,我對於穿著旗袍拍照不感興趣,反而喜歡坐在課室內的那張木椅上,看著前面的黑板,重溫兒時的讀書時光:數十年前頑皮的我及同學,趁著老師在黑板寫字的時候,會快速把藏在木桌板下的零食放進口裡,然後互相掩嘴偷笑,那是天真無邪的歲月。

懷舊小課室。
上完了懷舊課後,我們再上三樓的永樂燈苑,那是遊客拍照留念的地方,展覽廳內掛滿不同紅色組合的燈籠,有深有淺,大紅燈籠很有喜慶氣氛,橙紅燈就像下山的太陽、粉紅燈似是蓮花一樣綻放在天上,煞是好看,不久有幾位少女遊客穿著旗袍走進來,這也是我們應該離開的時候了,好讓她們可以自由自在拍照。

離開遊客中心,走在街上發現行人已漸多,各店舖亦已開門營業,我們對於一些文創手工藝小店特別感興趣,但還是不敢買伴手禮,只是買了一把雨傘,因為外面的太陽開始很猛烈,昨天去故宮的時候戴著帽子,除了遮檔不了大太陽,還熱得自己一頭大汗。果然之後我打著傘子,走過霞海城隍廟,外面的香火鼎盛加上艷陽高照,也沒有昨天那麼難受和大汗淋漓,於是這把傘子就成了我在日本幾個星期的保護傘。
因為外面實在太炎熱,我們便走進永樂市場逛逛,看到那些賣新鮮蔬菜水果和魚類海鮮的攤檔,又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年沒有逛菜市場,從前的街市,無論是室外或室內的,都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角色,那怕後來有超級市場,一般家庭主婦仍然會選擇去街上買新鮮食材。少女時代,跟姊姊一起去市場,我最喜歡看著那些活生生的蝦和魚在水缸裡跳動,還有姊姊跟賣菜檔主討價還價的技倆,然後自己也學會了。

大稻埕永樂市場。
在永樂市場逛了一個圈,最吸引我們的是那些新鮮肥大的水果,特別是一個又一個的鳳梨、西瓜、芒果和火龍果,我們兩人站在果欄之前,看著又紅又綠和金黃的一堆水果,幾乎口水都流出來,老闆看到我們那副想吃的樣子,當然立刻趁機推銷一番。因為西瓜和鳳梨太大,兩個人吃不完,於是便買下一個超大的火龍果,然後老闆娘很爽快切開小件,讓我們即時可以一嚐汁多甜美的火龍果。因為太想吃,也忘記拍照,吃完才後悔,那個應該是我見過最大最好吃的火龍果,而且價格很便宜,回到加拿大,在華人超市見到的火龍果只是小小一個,已經是兩三倍的價格,台灣人真的很有口福啊!